有幸邂逅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當我漫不經心地搜索“國外經典影片”時,一下子就被它的簡介吸引住——“一個被律師以殺妻之名栽贓陷害的銀行副總裁被捕入獄……”全劇即以這樣一個滿富懸念和戲劇性,又不乏沉重的故事背景開始,敘述了一個優秀銀行家在惡劣艱苦環境下為爭取此生的自由和幸福進行長達近20年的獄中煎熬、謀劃、行動、最終成功越獄的個人奮斗歷程。看完,我沉思,又莫名地感動。
全劇沒有眾人熟見的城市里庸俗的人際摩擦與紛擾,一切皆圍繞“肖申克監獄”內囚犯們的日常生活展開人物性格與命運的勾勒和揭示。主人公安迪就像一片無可奈何飄落到臟水里的葉子,在經歷了無謂的抗爭和痛苦折磨之后,表現出了順其自然、安于現狀、盡力去適應獄中生活的態度。而他的潛質因其積極主動的心態和行為,又被獄卒頭領和典獄長發現并得以進一步挖掘——幫助他們逃稅、洗錢,安迪因此被重用,同時深受內心良知的拷問。
如果說,安迪第一次在冷酷的獄卒頭領面前展露自己的理財才能、為獄卒們承諾謀財免稅、并給自己的獄友帶來酒的犒賞,由此綻放出的神秘微笑意味著他對殘暴無情、禽獸般的監獄管控者弱點的首次發現讓他看到了希望,那么,其后的那次無意中從年輕新獄友的口中得到自己被冤枉的證據、請求一直器重他的典獄長為其翻案遭拒、反被禁閉一個月的經歷,則使他痛定思痛,認為要想重獲自由、唯靠自己的定論。從而,當影片漸近尾聲,安迪逃跑、典獄長案發的結局一揭示,之前主人公所做的一樁樁、一幕幕事件和場景,其蹊蹺和讓人心生疑惑的原委伴隨著他人格形象的放大、堅強毅力的凸顯,一下子水落石出、消散殆盡,給人以無盡地回味。“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安迪這一結論的得出源自于老監獄圖書管理員出獄后,不堪獄外緊張的生活壓力而上吊自殺的事實對他內心的撼動,當已有40年獄齡的瑞德最終獲準假釋出獄,看到城市街頭車來車往、忙碌不息的情景,也倍受孤獨、瀕臨絕望之時,正是好友安迪曾經鎮定、安撫的話語讓他沒有放棄,尋找同伴、共度余生成了他心頭最后一絲希望的陽光。
“死人是沒有名字的”,“解脫之道,就在其中”(指《圣經》),獄中清冷嚴苛的環境孕育出的是不同于獄外世界的生活邏輯,囚犯就像被捕獲的動物一個個被關進鐵籠,欲望的煎熬使他們一旦獲得時機便獸性大發、摧殘他人,管理者的無情、獄卒們的殘暴更讓關押其中的人看不到希望……盡管有后來的重用、圖書館的拓展、勞動性質的改變,但監獄惡劣的物質、人文環境讓安迪無時不想著出逃,從最初的鐵錘、石頭、紙質美女畫像的獲得,到每夜馬不停蹄地偷偷挖洞,就連放風時間都不忘隨時抖落挖洞時偷帶出的石屑,看似休閑自在、走馬觀花的表面,是一腔對自由、獨立、美好生活的執著向往,看似柔弱沉靜、與世無爭的背后,是從不曾放棄、像火一樣對世俗生活的熱愛。
在整整19年的獄中生涯里,在一個個漫長又凄冷的黑夜中,安迪用他長持不懈的驚人毅力進行著他的鑿洞計劃,將他敏銳迅捷的一面用柔弱、安分小心地包裝起來,以解除看守者們對他的警惕與戒備。而當一切準備就緒,安迪果斷地選擇了雷雨天出逃,電閃雷鳴的片刻恰恰是安迪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一刻,為了渴求了近20年的自由,為了本屬于他的藍天白云的早日歸來,安迪不惜強忍著惡臭,爬過漫長的下水道水管,重見天日的那刻,滂沱大雨洗刷了他身上被栽贓了近20年的污垢。更可貴的,不僅是他用自己的
智慧將貪婪、虛偽的典獄長那一筆筆骯臟、血腥的罪惡勾當大白于天下,還有他對朋友的忠誠與報恩,在自我得到救贖的同時也不忘解救他人的靈魂。
靈與肉本應一體,然而當前靈肉分離現象已不鮮見,“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當希望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塵世磨礪中日漸泯滅,活著的軀體內部那顆心即便跳動,生活的色彩也會日漸黯淡,生命力也會日漸頹萎,活著也如同行尸走肉,早晚灰飛煙滅。希望如同火焰,心持希望的人即使身陷逆境,也會綻放潛能。同樣的忙碌,不一樣的生活滋味;生命本就簡單,然而嘈雜的萬物將其固囿之余,活著的身心又有幾個還保有品味自然、體驗陽光溫度的能力?
當世這無形的牢獄中,活著的安迪有幾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