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巴黎圣母院》作者 雨果像 張守義繪
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在小學生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課中稱《船長》)。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圣母院》為著名畫家張守義插圖,1982年6月北京第1版。
《巴黎圣母院》封面
《巴黎圣母院》扉頁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這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丑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后面跟著,出于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圣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后,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尸體也死去了。
《巴黎圣母院》插圖
著名畫家 張守義(1930-2008年)
張守義
(1930-2008年),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縣,著名畫家、書籍裝幀設計家。擅插圖、書籍裝幀設計。195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62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書籍裝幀研究班學習。曾為人民出版社編輯室主任、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插圖和書籍裝幀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
張守義曾透露,他是因為愛書才開始做起圖書裝幀,沒想到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我就是為了看書,專業不對口我也去了(人民文學出版社)。”于是,自1956年起,張守義轉行來到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書籍設計師,2003年直到退休,他沒有換過一次工作。而鮮為人知的是,張守義因為胃病,胃部被切除大半,不易吸收普通飯菜的營養,所以多年來一直以啤酒代替飯進食,基本上一天3瓶,幾乎啤酒不離手,成為業內有名的“酒仙”。
張守義的裝幀作品被譽為'舞矛亦舞盾,能舞又能文',《裝幀的話與畫》是他的藝術心得。在漢譯世界文學名著的封面設計上,張守義風格獨樹一幟,創造了“張守義品牌”。張守義在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界享有國際聲譽,他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和美術編輯工作四十多年,創作了為數眾多的裝幀設計和插圖,其作品具有簡約傳神、個性鮮明的風格,獨樹一幟的特點,頑強執著的藝術追求,1994年被英國劍橋大學入選《劍橋大學世界名人錄》。幾十年的執著追求,使他創作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被人們尊稱為“中國第一封面”。
張守義的書房《嫁衣坊》
在多年的創作實踐中,張守義擅長以簡潔嫻熟的黑白畫來達到他特有的動勢傳情。除了五官以外,人的身體同樣可以表達豐富的感情。畫家的寫實和寫意插圖,大都離不開面容的刻畫,而張守義大寫意的黑白畫不僅大多不畫臉,而且背影居多,開拓了這一表現領域,取得了特殊的藝術效果。
張守義的裝幀設計是簡約繪畫與貼切裝飾相交融的典范。他的夸張變形,分寸得當,無怪誕雜亂之弊。如在穹頂型細密的建筑圖案上壓印大筆觸神父黑白畫的《巴黎圣母院》,以外文稿和精美紋樣托出了剪影線描的《簡愛》,以作家手稿和案頭臺燈素描造成小說特定氛圍的《貝姨》,以歪斜的手跡和輪椅速寫作封底的《高士其選集》,都顯示了強化書籍特性的獨特創意。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