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有名的敗家皇帝,晚年寫出草書神作,網友:這才是魏晉風骨!
我國歷朝皇帝總有些高雅的興趣愛好,其中喜愛書法者不在少數。作為國家最高的掌權者,他們相對于別人來說擁有當時最優越的學習條件,最好的老師教導、最珍貴的真跡教材。
其中頗有造詣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武皇武則天,宋徽宗趙佶,他們的書法實力都不容小覷。
在所有的皇帝當中,書法成就最高的卻并非宋徽宗趙佶,而是他的兒子,宋高宗趙構!
宋徽宗和宋高宗都擅長草書,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也頗具美名,稱“筆走龍蛇”之作,但其實趙構寫的一幅草書成就遠勝他的父親:《草書洛神賦》。
作為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期初重用岳飛等人抗金,此后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岳飛,因此留下千古罵名,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因此否認他的藝術成就。
趙構受父親影響,精于書法,對真書,行書,草書都很擅長,尤其是草書。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稱贊宋高宗“高宗擅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
與懷素,張旭等人的狂放張揚不同,宋高宗的草書中竟能見出清婉流暢之感,實屬不易,他的草書也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草書洛神賦》作于紹興三十二年以后,也就是趙構的晚年,是他積蓄了幾十年的書法功力后的一部爐火純青之作。
從筆法上來看,趙構的《草書洛神賦》筆意圓潤,運筆沉著但不似黃庭堅“理性草書”那般精細,稍顯板滯,他的筆意是流暢的。
雖然作品中每一個字都是相互獨立的,但實則其中筆斷而意氣相連,瀟灑的行筆之中又帶著屬于帝王的持重,運筆流暢又不失莊重法度。這一卷《草書洛神賦》就是“出規入矩”之作。
王羲之的《蘭亭序》中二十個“之”字就各有各的姿態神韻,所以值得細細賞玩,這一卷《草書洛神賦》亦是如此。其中字與字之間的變化非常豐富,能看出其對字法的掌握十分純熟,沒有幾十年的書法積累,下筆難有此得心應手之感。
其中一勾一連,多一分則太長,短一分則太短。單字之內的“鉤鎖連環”恰到好處而又變化豐富,《草書洛神賦》中呈現的這種特性也是人們將其作為學習草書的教科書的原因。
正應了《洛神賦》中曹植描寫甄宓的那一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神女衣袂飄飄又矜雅持重,趙構的字亦是如此,所以人們才會盛贊這幅作品當中有后人求之不得的魏晉風骨。
所以,真正鐘愛這一卷《洛神賦》的絕非一般附庸風雅之人。這一卷《草書洛神賦》是草書書法藝術上的一座高峰,要理解他作為草書的美,需要鑒賞者有更高的審美能力。
曹植情真意切的一首《洛神賦》驚艷了世人,趙構的這一卷《草書洛神賦》問世以后人們一時不知是賦成就了書,還是書成就了賦。
《草書洛神賦》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我們將這一卷精美的《草書洛神賦》真跡進行了一比一超高清的復刻,您感興趣可以點擊文章下方商品鏈接購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