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詩道駿言
開宗明義,我不反對格律,但是反對格律控。
所謂格律控是指這么一種人,他們的腦子被格律規則牢牢控制住了,對五言七言詩的評價,不看內容好不好,只看形式是不是合乎格律規則。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發現別人作品有不合格律之處,馬上犯病:這不是絕句,這不是律詩,不許標“五絕”“七絕”,把“五律”“七律”二字去掉。
此外,我發現格律控們還有個特點:欺軟怕硬,有雙標狗的特點。他們只敢挑剔普通詩友和文化名人的普通作品,而對公認的千古名篇,卻乖乖地閉上嘴巴,不敢發一言。
今天,我來扮演一回格律控,我要檢驗一下,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唐朝詩歌十大名篇的格律情況,看看它們是否篇篇都是標準的律體詩。
唐詩十大名篇是指當代學者王兆鵬,用大數據方式研制出的唐詩名篇排行榜中的前十名作品。
唐詩排行榜局部
排名前十的詩篇,第十名有三篇并列,所以前十名共有十二篇作品。去掉第六名李白的古體詩《蜀道難》,第十名白居易的歌行體《琵琶行》,恰好剩下十篇作品,都是近體詩。這十篇作品含五絕一首,五律三首,七絕二首,七律四首。
我判斷是否合律的標準如下:
A.律體詩的句子內部要平仄交錯,句子應該是律句。
非律句,按啟功《詩文聲律論稿》、王力《詩詞格律概要》的標準,句子三字腳為“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格式的,啟功認為都是非律調,王力認為它們是古體詩句的特征。
B.一聯之內,對句與出句要平仄相對立。
C.兩聯之間,下聯出句與上聯對句平仄要相粘。
D.四韻律詩,頷聯、頸聯要對仗。
上述四條標準,違反一條,就表明這首詩不是合格的律體詩,最多可以算成是拗體詩。下面逐篇分析它們的格律情況:
十大名篇與十大名家
崔顥《黃鶴樓》(七律)
昔人已乘黃鶴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交錯不足,出律)
此地空余黃鶴樓。仄仄平平平仄平(與上句失對,且非律句)
黃鶴一去不復返,平仄仄仄仄仄仄(孤平,不合律;與聯失粘;三仄尾)
白云千載空悠悠。仄平平仄平平平(與上句失對;三平尾,頷聯不對仗)
晴川歷歷漢陽樹,(腹聯、尾聯,合律)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結論:不合格。這首詩是古體和律體的混合體,不古不律,亦古亦律。這可是大唐第一名詩啊,居然有這么多格律問題!驚訝不驚訝,意外不意外?
王之渙《涼州詞》(七絕)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出律)
春風不度玉門關。平平仄仄仄平平
結論:不合格。整體合律,第三句出律。
鸛雀樓
杜甫《登高》(七律)
風急天高猿嘯哀,平仄平平平仄平(非律句)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結論:不合格。首句出律,出現了非律句的“平仄平”腳。
王之渙《登鸛雀樓》(五絕)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結論:合格√。
張繼《楓橋夜泊》(七絕)
月落烏啼霜滿天,仄仄平平平仄平(非律句)
江楓漁火對愁眠。平平平仄仄平平
姑蘇城外寒山寺,平平平仄平平仄
夜半鐘聲到客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結論:不合格。首句出律,出現了非律句的“平仄平”腳。
楓橋夜泊
李白《蜀道難》(樂府)
*根本不是近體詩,不用分析。
杜甫《登岳陽樓》(五律)
昔聞洞庭水,仄平仄平仄(平仄交錯不對,出律)
今上岳陽樓。平仄仄平平
吳楚東南坼,平仄平平仄
乾坤日夜浮。平平仄仄平
親朋無一字,平平平仄仄
老病有孤舟。仄仄仄平平
戎馬關山北,平仄平平仄
憑軒涕泗流。平平仄仄平
結論:不合格×。首句出律,與下句的“對”打了折扣,第四字平仄不對了。杜甫,第一句就出律了,你這也是律詩?(像不像格律控的語氣?)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七律)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結論:合格√。
柳宗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
城闕輔三秦,平仄仄平平
風煙望五津。平平仄仄平
與君離別意,仄平平仄仄
同是宦游人。平仄仄平平(頷聯不對仗)
海內存知己,仄仄平平仄
天涯若比鄰。平平仄仄平
無為在歧路,平平仄平仄(古體腳,“為”字平仄兩讀,根據句意,應該讀仄,那么,就與下句失對,與上句失粘)
兒女共沾巾。平仄仄平平
結論:不合格。一共有三處問題:頷聯不對仗,尾聯出句“仄平仄”腳,“為”字取平聲,則全句非律,取仄聲則與上句失粘,與下句失對,怎么都錯。王勃,你這根本就不是律詩!
10白居易《琵琶行》(七古)
*不是近體詩,不用分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結論:合格√。
王灣《次北固山下》(五律)
客路青山外,仄仄平平仄
行舟綠水前。平平仄仄平
潮平兩岸闊,平平仄仄仄(三仄尾)
風正一帆懸。平仄仄平平
海日生殘夜,仄仄平平仄
江春入舊年。平平仄仄平
鄉書何處達?平平平仄仄
歸雁洛陽邊。平仄仄平平
結論:不合格。頷聯首句出現三仄尾。王灣,不是律詩就不要標“五律”!
1. 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十篇絕句、律詩,完全符合格律規則的僅有三首,格律方面存在問題的占七首。
2. 判斷好詩的根本標準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如果把形式當第一標準,則唐詩十大名篇有70%的不合格,假設拿它們給清朝考官們去評判,或者去參加現在的某些格律詩比賽,結果會很慘,大家覺得滑稽不滑稽?
3. 格律詩愛好者可以拿格律規則嚴格要求自己的作品;考官可以嚴格要求考生的作品;比賽裁判可以嚴格要求參賽作品;格律詩期刊編輯可以嚴格要求稿件;老師可以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除了上述情況之外,如果不分場合、不看對象,拿格律規則到處去指責、打壓不相干的陌生人的作品,那不是有病嗎?那就成心理變態的格律控了,就成網絡禍害了。
要當格律通,莫當格律控!與愛好古詩詞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