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梗的先兆
心肌梗塞是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因冠狀動脈阻塞而致血流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的缺血,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的高危疾病。一般說來,在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前數日或數周內,約15%~65%的病人有先兆表現。老年人需要掌握一些心梗前兆知識,盡早發現心梗癥狀,以便及時、及早進行處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發生心肌梗塞;或者有效地縮小梗塞面積、減輕病情。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先兆表現有:
1.心絞痛加重: 原為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而近日疼痛次數,持續時間及疼痛性質均明顯加重。即心絞痛發作較前頻繁,疼痛持續時間長,疼痛程度加重,輕微活動甚至休息狀態下也可出現心絞痛。而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顯,疼痛發作時患者煩躁不安,臉色蒼白,大汗淋漓。
2.胸悶:胸悶多與心絞痛同時出現。一些患者在急性心梗前的一個月左右,會在凌晨出現胸部憋悶,有時從睡眠當中憋醒,大約持續5~10分鐘,甚至大汗淋漓;還有人在上樓、爬坡或騎車等心臟負擔加重時出現胸悶、氣短。
3.左心衰竭:既往有或無輕微心功能不全者突然心衰加重。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咯粉紅色泡沫樣痰等急性左心衰竭表現;有時表現為突然呼吸困難加重;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4.心律失常:新近出現心律失常。患者自感心慌、氣急,觸摸脈搏不規整,癥狀可反復頻繁出現。心電圖可顯示心律失常的類型和程度。
5.暈厥、休克:有些老年人表現為頭暈、突然意識喪失、抽搐。或原有高血壓突然下降、全身出冷汗。
6.胃腸癥狀: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或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甚至出現有腹部壓痛及肌緊張。心電圖常顯示下壁心肌缺血。
7.其他心外癥狀:無誘因的牙痛、肩痛、下頜及咽痛,對癥治療效果差;或左側肩背部酸痛等。或原有慢性支氣管炎,突然呼吸困難加重,而不能單純用肺部感染解釋 。
8.心電圖改變:胸部疼痛伴S-T段明顯抬高或壓低,T波冠狀倒置或高尖。
老年人心肌梗塞時,常因癥狀不典型而延誤診斷。有報道稱,誤診和漏診率可高達38.1%。誤診和漏診原因有:1)首次發病,病人對心肌梗塞認識不足,未能及時就醫,造成漏診。2)臨床癥狀不典型,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多無痛性心肌梗塞,因無典型的胸痛,更容易誤診。3)并發癥較多,有些并發癥較重,如合并重度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增加了心肌梗塞的不典型性和復雜性。4)復發性心肌梗塞,心電圖常缺乏特異性改變,加上癥狀不典型,易被醫生忽略。5)小灶性心肌梗塞,因梗塞病灶較小,直徑一般在2厘米以下,病灶分布于心室壁的一處或多處,臨床診斷有一定困難。個別透壁性心肌梗塞既無心絞痛,也無異常心電圖改變,臨床診斷更不容易。
因此,對于原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冠心病危險性比較大的老年人,出現上述癥狀表現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心電圖及心肌酶譜等可及時確診,以便及時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