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全稱比利時王國。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位于歐洲西北部,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撥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
新上日志《有歐洲首都美譽的比利時風光》一笑堂采編
比利時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高度對外依賴,外貿為比利時經濟命脈,為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
人口稠密的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
比利時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亦為歐元創始國成員之一。也是北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比利時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遍布全國。
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眾多國際機構的駐地。
比利時國花為虞美人。比利時人民喜愛姹紫嫣紅的虞美人.
首都布魯塞爾。人口113. 9萬(2012年),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
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
位于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布魯塞爾市是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同時也是佛蘭德區的首府和比利時法語區的中心。在不同的語境中,布魯塞爾有著不同的外延。歐洲聯盟三個主要的機構當中,
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位于布魯塞爾,另一個重要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每年有眾多國際會議在此召開,另有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和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在此設有辦事處。
比利時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比利時經濟發達的北部法蘭德斯地區主要講荷蘭語,經濟較差的南部瓦隆地區主要講法語,東部列日省的東部地區有講德語。
比利時民族:
弗拉芒族占58%;
瓦隆族占41%;
德意志族占0.6%
1994年2月17日,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正式簽署了新憲法文本。憲法規定,比利時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王為國家元首,三軍最高統帥。國王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和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權,實權在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
比利時主要宗教為天主教,其它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以及猶太教。
比利時的古城布魯日是一個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市。她以精美的建筑、完整的古城布局、亮麗的風景、悠久的歷史、藝術、宗教、巧克力等等,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游客。
旅游業收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比 每年接待約670萬游客,大多來自法、德、荷、英等歐洲鄰國。主要旅游點是阿登山區、北海海濱和布魯塞爾市等。
中比于1971年10月25日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后,雙邊關系總體發展順利。自2000年以來,兩國高層交往密切。
滑鐵盧戰役(歐洲史上著名戰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英軍由威靈頓率領,
普軍由布呂歇爾元帥率領,駐扎在
比利時附近。6月18日午后,滑鐵盧戰役正式展開。法軍在224門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向威靈頓的軍隊發動了猛烈進攻。威靈頓率領英軍頑強抵抗,始終堅守著陣地。當日傍晚,普魯士軍隊擺脫了法軍的尾追,按計劃趕到了滑鐵盧,猛攻法軍的右翼。威靈頓在普魯士軍隊的配合下,乘勢轉入反攻,法軍大敗。這場戰役法軍傷亡3萬多人,拿破侖逃回了巴黎。6月22日,拿破侖再次宣布退位,結束了百日政權。不久,他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島。由于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后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