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走進明孝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壯觀的神道石刻,道路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
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因神道的6
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80
噸,故這段神道現俗稱為石像路。
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布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筑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布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筑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筑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縮影。
由此看出,建筑藝術是政治家、藝術家、建筑師們的才智和工匠們的雙手共同創造的成就,但最終表達的還是統治者的意志,這就是歷史。
今日漫步其間,兩邊松柏夾道成蔭,四周樹木蔥蘢,松濤陣陣,金雕蠟刻般的花朵,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玲瓏剔透,絲毫沒有陵寢的陰森之氣。
明孝陵石像路神道(拍攝時間:2013年3月28日12:08分)
明孝陵景區西門
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
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
櫻花園
碑殿
碑殿正中有一塊大石碑,下有馱碑龜趺。其馱碑龜趺與眾不同,脖子出奇地短。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謁明孝陵。石碑上書“治隆唐宋”四個鎏金大字,意思是頌揚明太祖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
文武方門
內紅門
樸樹
最小的參觀者
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臺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墻,用13層條石砌筑。
明孝陵入世界遺產
明孝陵外景
鐘山風景區的美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