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東天,原名偉堂,1941年2月生,浙江寧海人。1966年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歷史系畢業;1979—1984年攻讀中國藝術研究院王朝聞、朱丹的美術史論碩士研究生,并留院中國美術研究所工作;1984—2000年在深圳大學任教。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協會員、廣東省美協會員、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理事。出版了《詩經辨義》、《詩經新釋選》、《易老子與王弼注辨義》、《徐謂書畫藝術》、《和平與人道思想的實踐者池田大作》等學術專著。1995年6月獲日本創價大學“創價大學最高榮譽獎”、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富士美術獎”, 1998年2月獲日本東洋哲學研究所“東洋哲學學術獎”。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在東京富士美術館旁古梅坪種植了“蘇東天夫婦梅”,以為褒獎和友誼的紀念。
蘇東天書法是融古今正草隸篆于一爐的獨創性藝術,其獨特的行書,既有金文、石古文的篆味、漢碑的隸書味、魏碑的刀味,又有二王、顏柳、張旭懷素、東坡山谷、及明清乃至近代各家的書味,足見其學之廣、其悟之深、其容之大。他的書法,將正草隸篆、碑和帖,都予以綜合吸收,并廣采博取,取精用宏,以無為之心對有為之形而集之大成,因此他的書法神韻意境超絕而妙不可言。他的筆墨具有“以無為本、窮理盡性、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本質特點,有著由情使氣,天馬行空、意足體道而隨心所欲變化莫測而無窮之境。創造出了沉雄渾厚、清新壯美而獨特新穎的書法風格。
中國畫師從潘天壽,其畫風,是在繼承潘天壽、吳昌碩藝術之長的基礎上,吸收明、清以來的各大家的精華,廣采博取,立足時代,努力創新,逐步鍛造出沉雄博大、清新瑰麗的獨特藝術風格。喜作巨幀,擅畫梅、竹、藤籮等,格調深邃而高華,雄渾而清純,蒼勁而妍麗,鮮艷而典雅。蘇東天擅長用筆,筆力可扛鼎,其屋漏痕、折釵股的用筆,使他筆下的線條蒼勁渾厚、柔化含蓄,骨力雄強而又剛柔相濟。其筆墨氣韻之生動、意境之優美、內涵之豐富、境界之高古,實為古今罕見。
《蘇東天書法選集》出版消息: 《蘇東天書法選集》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書集精選了作者近年來的部分作品。蘇東天書法是融古今正草隸篆于一爐的獨創性藝術,其獨特的行書,既有金文、石古文的篆味、漢碑的隸書味、魏碑的刀味,又有二王、顏柳、張旭懷素、東坡山谷、及明清乃至近代各家的書味。他的書法,將正草隸篆、碑和帖,都予以綜合吸收,并廣采博取,取精用宏,以無為之心對有為之形而集之大成。其在國畫線條中運用的“屋漏痕”、“折釵股”筆法在其書體中自有體現,可謂“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其書法氣韻意境之美如同其畫,妙不可言。其書法獨特的筆墨風格實為古今罕見,獨樹一幟,創造出了沉雄渾厚、清新壯美而能傲視古今群雄的獨特新穎的書法風格,開辟出了煥然一新的書道境界。天斧神工 開創新局
——蘇東天獨特的書法藝術
蘇東天的書法可謂:另辟蹊徑,獨樹一幟。他習書習畫,總是努力深入傳統堂奧,他不僅對書法史論有極深的研究,而且能理論結合實踐,不辭辛勞地進行著探索。他從甲骨文、金文、石古文之大小篆,到隸書、章草、正楷、大草各類書體之風格,對漢魏碑、對歷代名書家之書帖、墨跡,無不進行深入的研習。他的書法,將正草隸篆、碑和帖,都予以綜合吸收,并廣采博取,取精用宏,以無為之心對有為之形而集之大成,從而形成了他那融古今正草隸篆于一爐的獨創性書法藝術。
看他的用筆,使筆線如屋漏痕、如折釵股,凝重稚拙、綿里藏針、渾厚剛健;其結體,或縱或橫、或疏或密、或偏或正、或圓或方,變化自如,律動多姿,奇特新穎。這種獨特的行書,既有金文、石古文的篆味、漢碑的隸書味、魏碑的刀味,又有二王、顏柳、張旭懷素、東坡山谷、及明清乃至近代各家的書味,足見其學之廣、其悟之深、其容之大。蘇氏是以無為本、窮理盡性、以不變應萬變(以本統末),萬變不離其宗(以本舉末),隨心所欲,由情使氣,天馬行空、意足體道而已,這樣的書法家恐為古今少見也。
蘇東天在國畫線條中運用的“屋漏痕”、“折釵股”筆法在其書體中自有體現,可謂“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其書氣韻意境之美如同其畫,妙不可言。觀其書作:剛柔相濟,典雅沖和;含蓄蘊藉,柔中露剛,具外柔內剛之美。其用筆遒勁、氣古而韻高,線條渾厚蒼勁、自然超逸,筆勢以曲為直、以枯為濕、計白當黑,沉著痛快,氣血回蕩,結體險中求勢、穩中求奇,法度超然而嚴謹。他的行書結體寬扁方長、肥瘦粗細、柔和圓潤而變化豐富,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中鋒側峰運用自如,一波三挫,動若脫兔,波瀾起伏,雍容而雅逸,如沐春風,極富時代氣息。其沉雄博大、超塵拔俗、古樸渾厚的書風,不難感受到藝術家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襟、深厚的學養,以及縱橫的才氣和精湛的功力。如他書黃庭堅《清平樂詞》、辛棄疾《菩薩蠻詩》、歐陽修《戲答元珍詩》等作品,觀其筆墨,或疾、或澀,篆籀、隸草、行章、飛白相混成而出奇妙,奇姿譎誕,不可勝言。其書文字清新健拔,結構舒展,字體秀美而雄健,風格秀逸多姿,恣意奔放、字里行間參差錯落變化莫測,剛柔相濟、稚拙自然,筆墨變化豐富多姿,真可謂“邈乎若嵩岱之峻極,燦若列宿之麗天?!逼鋾嵮艧o前,若得神助。
如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其境“如崇臺重宇,層云冠山。如庭燎飛煙,飄渺神仙。遠而望之,如飛龍在天,鴻鵠高飛?!庇腥缟裢ㄗ匀恢睢F鋾P墨遒勁,凝練內含,骨力渾然洞達,氣脈綿綿,神清氣健,境界高古而超塵脫俗。字體結構嚴謹而美觀,結體內斂而外放,筆法方圓結合,剛柔相濟,體式變化精妙而豐富,有篆有碑有隸有章等書味皆有之,甚為獨特。真可謂雄渾韻雅,高貴雍和,清勁秀逸,神韻超絕,有如神通自然之妙。還有如《顧炎武龍門》、《李白登岳陽樓》等書都體現這類韻致風格;又如書于謙《永煤炭》,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如鶴舞翩躚,絡繹飛動,縱肆婀娜。其形勢如“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之妙。其筆法方圓兼施,剛柔相濟,點劃線條變化多端而渾然天成,書體結構精絕,雄渾瀟灑,奇正相生,大開大合而不逾矩。字體自然奔放,粗細變化有度,枯潤相柔,錯落有致,奇姿百出,氣勢恢弘,開闊疏朗,體式變化自然多樣而相呼應,生機勃勃而神采奕奕,真乃當世神品。
通觀蘇的書法,會有隨心所欲變化莫測而無窮之感,但明白他那筆墨精髓是“以無為本、窮理盡性、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本質特點,就可進入其書法的奧妙勝景??傊鋾鴾喓耥嵮诺墓P墨極富內美,字里行間充滿變化,或古樸雄偉、或自由奔放,或輕快爛漫,或渾厚雄強,或蒼老稚拙,或疏可走馬,或密不透風,在奇險中求勝趣;既富有內在的古韻雅趣,更具有時代的激昂律動的情懷。字字富有個性,字字富有變化,從字里行間可讀出詩情畫意,讀出文章,讀出歷史。其書法真可謂天斧神工,獨樹一幟,實為古今罕見。創造出了沉雄渾厚、清新壯美而能傲視古今群雄的獨特新穎的書法風格,開辟出了煥然一新的書道境界。
楊 乘蘇東天書法展覽作品 黃庭堅清平樂詞書法 260 cm×60cm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