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新基準: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理想城市》指出,香港、澳門、無錫、常州、珠海、蘇州、威海、海口、鎮江和中山等10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水平最高,成為本年度全國宜居城市10強;黑河、佳木斯、商丘、慶陽、天水、伊春、綏化、昭通、定西、隴南等10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水平最弱,成為年度全國宜居城市的末位10強。
藍皮書稱,為了更好地觀察城市宜居競爭力水平的區域差異,將五大宜居競爭力級別的城市按照區域進行再次分類。從城市區域分布上來看,除香港、澳門外,前48位城市中,東南地區城市占據了28個席位,環渤海和中部地區分別有10個和6個城市,東北、西北、西南三個地區的城市數量均在3個以下,宜居競爭力最好的城市在東南地區呈絕對集中的分布態勢。在排名250名以后的宜居競爭力差城市的區域分布,幾乎完全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西南三個地區。
藍皮書顯示,在宜居城市競爭力好、一般和較差三個級別上,中部地區都具有分布集中的相對優勢。此外,如果從六大區域的視角來審視宜居城市的級別分布,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城市宜居水平的數量分布呈“好多差少”的倒三角形分布,西北地區城市宜居水平的數量呈“好少差多”的正三角形分布,東北、西北和西南三個地區則呈一般水平多兩端少的紡錘體形分布。
根據以上報告整理出中國宜居城市競爭力五十強排名表如下:
2012 排名 | 城市 | 省、市 排 名 | 城市級別 | 2012 排名 | 城市 | 省、市 排 名 | 城市級別 | |
1 | 香港 | 港 | 特別行政區 | 26 | 嘉興 | 浙江3 | 地級市 | |
2 | 澳門 | 澳 | 特別行政區 | 27 | 廈門 | 福建1 | 副省級城市 | |
3 | 無錫 | 江蘇1 | 地級市 | 28 | 長沙 | 湖南1 | 省會城市 | |
4 | 常州 | 江蘇2 | 地級市 | 29 | 新余 | :贛 | 地級市 | |
5 | 珠海 | 廣東1 | 地級市 | 30 | 佛山 | 廣東4 | 地級市 | |
6 | 蘇州 | 江蘇3 | 地級市 | 31 | 克拉瑪依 | 新 | 地級市 | |
7 | 威海 | 山東1 | 地級市 | 32 | 舟山 | 浙江4 | 地級市 | |
8 | 海口 | 海南1 | 省會城市 | 33 | 東莞 | 廣東5 | 地級市 | |
9 | 鎮江 | 江蘇4 | 地級市 | 34 | 湖州 | 浙江5 | 地級市 | |
10 | 中山 | 廣東2 | 地級市 | 35 | 南京 | 江蘇7 | 副省級城市 | |
11 | 青島 | 山東2 | 副省級城市 | 36 | 深圳 | 廣東6 | 副省級城市 | |
12 | 泰安 | 山東3 | 地級市 | 37 | 臺州 | 浙江6 | 地級市 | |
13 | 鄂爾多斯 | 內蒙古 | 地級市 | 38 | 金華 | 浙江7 | 地級市 | |
14 | 煙臺 | 山東4 | 地級市 | 39 | 盤錦 | 遼 | 地級市 | |
15 | 揚州 | 江蘇5 | 地級市 | 40 | 三亞 | 海南2 | 地級市 | |
16 | 杭州 | 浙江1 | 省會城市 | 41 | 福州 | 福建2 | 省會城市 | |
17 | 天津 | 津 | 直轄市 | 42 | 濟寧 | 山東7 | 地級市 | |
18 | 廣州 | 廣東3 | 副省級城市 | 43 | 連云港 | 江蘇8 | 地級市 | |
19 | 衢州 | 浙江2 | 地級市 | 44 | 濟南 | 山東8 | 副省級城市 | |
20 | 南通 | 江蘇6 | 地級市 | 45 | 防城港 | 桂 | 地級市 | |
21 | 蕪湖 | 皖 | 地級市 | 46 | 宜昌 | 湖北2 | 地級市 | |
22 | 東營 | 山東5 | 地級市 | 47 | 濰坊 | 山東9 | 地級市 | |
23 | 上海 | 滬 | 直轄市 | 48 | 泰州 | 山東10 | 地級市 | |
24 | 淄博 | 山東6 | 地級市 | 49 | 寧波 | 浙江8 | 副省級城市 | |
25 | 武漢 | 湖北1 | 副省級城市 | 50 | 株洲 | 湖南2 | 地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