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名”書法工程----許雄志(篆書)【作品.訪談.簡介】
許雄志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三名工程”許雄志訪談
許雄志
別署少孺
1963年出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西泠印社理事
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主任
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采訪時間:2013年7月2日下午
采訪地點:河南省鄭州市許雄志家中
記 者:許老師好,您學書法的道路曲折嗎?
許雄志:不曲折。高中畢業以后即參加工作,趕上80年代初文藝開始復興,書法、篆刻、繪畫,包括當時文學詩歌等藝術全面開始進入復蘇。小時候受我父親的影響。上小學的時候不好好讀書,趕上“文革”的后期,當時紗廠里成立了“批林批孔宣傳小組”,我父親字寫得不錯,抽調去廠里宣傳小組搞宣傳。那時候我不好好上學,整天跟著我父親后面看他們“寫字畫畫”,應該說最早的萌芽是在這種環境下形成的。上初中我開始喜歡畫畫。每次畫完、簽上名字以后,須有一個圖章蓋啊!于是自己就琢磨著怎么能刻個圖章。找來現在的那種麻將子,把上面的字磨干凈了就刻。這樣慢慢地對篆刻開始有濃厚的興趣。再從篆刻慢慢延伸到書法,尤其是篆書和隸書。我學篆刻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安陽群藝館的徐學平先生。他已經去世很多年了。80年代初,我在報社印刷廠工作,工種就是刻字,刻鉛字。那時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徐先生發表的篆刻作品,我從編輯那兒得到徐先生的地址,我就給他寫信請教,把我自己刻的東西帖好寄上。他也很快就給我回信。這樣的形式差不多持續了一兩年時間,后來他就在信中給我說,你有點舍近求遠,鄭州就有一位知名的篆刻家,向我推薦了李剛田先生。李先生當時在鄭州文聯工作。當時省書協在安陽辦了一個培訓班,李剛田老師還有其他一些篆刻家都在安陽集訓。當然我屬無名作者,還沒有參加的資格。后來徐先生給我寫了個推薦信讓我去找李剛田先生。之后很多年我一直和徐先生聯系不斷,他是我在篆刻上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后來向李剛田老師學篆刻,應該說真正引我上正道的,教我印宗秦漢的是徐學平老師;指點我書印統一、印從書出、書從印入等這一些理念的,是李剛田老師。后來又先后認識了馬士達、黃惇和韓天衡諸位老師。對我來說學習書法、篆刻最關鍵的兩個人,是徐先生和李先生。到后來眼界進一步開闊,包括對一些古代藝術品的收藏與鑒賞。韓天衡老師對我是有影響的,他不但是著名的篆刻家、書法家、畫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鑒賞家;馬士達與黃惇先生都是印學界重量級的人物。長期得到他們的指教,這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
記 者:就是您基本上沒走彎路。
許雄志:沒走彎路。所以說我是很幸運的,許多愛好者或者因為他所處的地域的問題,或在偏遠縣城,或者在一個偏遠鄉村,他周邊沒有好的藝術環境,沒有人領路指點,他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摸索,甚至可能會走上歧路。
記 者:聽說您還是一個收藏家,我們知道收藏是需要很厚的家底來做這些事情的,您做收藏容易嗎?
許雄志:很多人都說做收藏一定要很有錢,當然現在來說,市場很成熟了,尤其是古印一類藏品,是需要很花錢的。但是我在還不需要花很多錢的時候,藏品已比較豐富了!因為我起步較早,那個時代這方面市場價格體系也沒有完全形成,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很好的好東西,這對現在剛剛涉入收藏的人是不可企及的。二三十年以前,一方漢印才賣幾塊錢,后來到了幾百元一方,現在到了幾千元甚至幾萬、幾十萬一方都有。對于古典作品的收藏,很多書畫家也好,還是其他文人雅士也好,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必須的修養。如果你是作家、學者,可能會注重對古代一些翰林和仕宦人物的手札搜集與典藏;對于書法家來說,可能會注重對于古代名家墨跡的收藏;對于畫家來說,可能會注重對于古代的經典的一些名畫家作品的收藏;對于篆刻家來說,不論明清流派各家的篆刻作品,還是秦漢的古典作品,雖然你不一定要擁有多少,你至少對它們要有一個夠深刻的認識,你和它零距離地面對面地接觸,那自然是不一樣。比如說碰到一方古代印章之后,它是一方官印,是什么樣的官職,它的背后所牽涉到的當時的官吏制度,它的鑄造情況,那個時期這方印是如何刻制的等等問題。可以從這個點上,來把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做一個扇形鋪開,這對你的知識結構,或者說在這個知識結構的背景下,你對當時的一些情況都能展開來研究。很多人說收藏跟經濟與財富密不可分,這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問題,儲值、升值或是變現,當然和平年代這些東西都具備這樣的功能,但是我個人的觀點是,首先是你對古代先賢遺留下的作品有一個足夠的敬畏之情,先不要考慮它值多少錢,首先你對它是一種敬畏之情后的消費,你喜歡它購買它收藏它研究它。這個過程中,財富的擁有只是淺層面的。
記 者:您當時那么年輕,怎么就有這種見識,幾十年前就知道要去收藏?
許雄志:當時還談不上是收藏,只是喜歡,覺得這些東西很神秘。我那本藏印集的后記里記述當時有一次在李剛田老師家,他拿出了不少古印,然后他給我說這個東西是秦漢印章,這是明清流派……我就覺得那很神秘很新奇,因為當時學的就是秦漢古法,各種印譜里頭推崇的都是秦漢古印,所謂“印宗秦漢”。把秦漢印作為學習的正典與圣經一樣看待。那么這些東西一旦我遇到的時候,我自然對它有非常崇敬的一種心情,把它奉做神明。沒有別的想法,純粹就是喜歡,那個時候是節衣縮食去買這些東西。也讀了一些古代的收藏傳記類書籍,讀了一些收藏家的故事,覺得極有趣味,似乎你就生活在那個時代里。
記 者:這么幾十年來收了多少,收全了嗎?
許雄志:若按篆刻發展史上“青銅部分”種類,基本上我都有,數量上我沒有做過準確的統計。不過,遇到喜歡的古印我還會收集。
記 者:給我們介紹介紹您所擅長的書體,您是書法家還是篆刻家,怎么來定義您?
許雄志:我印象中有些篆刻家僅僅是擅于技術層面上“刻印”而己,而對怎么樣用自己的篆書語言來融入自己的篆刻創作,做到書印一體,或者印從書出、書從印入。這種學術觀點,實際上明清以來就已經明確提出了,你刻的東西一定要有所源本,怎么把它互為融通。你想要成為一個有成就有深度的篆刻家,你如果是連篆字都寫不好,我覺得這很難想象。這類創作僅僅是停留一個技巧的層面上,這個是很淺顯的問題。
記 者:評論家稱您的書法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您的用筆方向上,大量使用斜切筆,這個是有別于小篆的;還有就是說折筆是您的篆刻書法中的一個突出的特點。
許雄志:您說的折筆,我可能理解為起筆側一下、再折一下往下行筆,這個小動作和特征是從魏晉時期隸書中的起筆受到啟發而來的,如果做得過了,就會變成一種毛病,往往很多一些特征性符號,它的優點和缺點是共生的,是一柄雙刃劍,關鍵是你從哪個角度來看問題。魏晉的隸書和漢代隸書有一定的區別。漢代是蠶頭燕尾,蠶頭是個弧線,完成這個弧形的刻制需要有多刀才能完成;而魏晉時期刻碑,它往往是工藝程序化簡約化,把那個“蠶頭”刻成“釘頭”了。那么書法表現出來的往往是筆往下一切,一頓,然后行筆就往下運走,這個東西如果是運用掌握得恰到好處,可以作為個人的小特征。如果是把握不好,那就變成一種僵化的模式、一種習氣來看待了。這種特征是很個人化的,因人而異的,不是普遍性的。
記 者:您對創新是怎么理解和定義的?
許雄志:入古出新是所有書法家的追求。什么是新?從辯證意義上講,“新”是對照于“舊”來說的。那么你首先對歷史上這些“舊”得有一個認識,也就是說你想創新,你必須知道什么樣是舊,否則你是盲人騎瞎馬。入古知古才能出新。出新有兩種,一種是大時代的新,這種新是當時書壇書家群體的整體面貌的大特征。這種時代特征下,怎么樣能寫出獨特和個性化的作品,怎么樣從這個大時代特征上,來凸現你的個性化面目,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你的作品沒有個性特征的話,那你只是這個共性群體中的一員。而共性是一個廣泛的詞意,它可以是50人組成,也可以是500人組成,也可以是5000人組成,那么你是張三還是李四,你是誰?不易識別。所以說在共性中求個性。對任何一個藝術家來說,都應是一個最崇高最終極的目標。
記 者:您如何看歷史上的大師?
許雄志:歷史上有些人物當時是大師級的,但到了現在,已經發生了轉變,原來的大師級人物,比如清代六家,翁、劉、成、鐵、梁、王——翁方綱,劉墉,成親王,鐵保,梁山舟,王文治,那當時是不得了的人物,再到晚清幾家,直到現在為止,能經常提及的有幾位?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下來,到現在一千多年,這些書家有多少個?很多書家是在書法史上只找到了個名字,但是真正當代有多少人對他崇拜、學習、臨摹?很少很少。所以說所謂當時的大師,和永恒的大師是不一樣,還是有區別的。能在古典方面的集大成者,大時代的入古出新者,然后是獨具個人藝術魅力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師,這樣的大師有時候一百年未必能出現一個。大師是要能經得起時間的沉淀與淘汰和后世的選擇與認可的。
記 者:書法跟所有的名利、職務都沒有關系嗎?
許雄志:名利跟職務當然是有一定關系的,尤其是現在這種體制下,你是某某委員啊,理事啊,會長啦,你獲得了某個大獎啊,都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名與利,這也是社會對你的認可,這是一個無需回避的現實。現實就這么存在著,歷史上也是如此。
記 者:那書法對您意味著什么呢?每天是如何面對?
許雄志:喜歡,愛好,有樂趣。它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影隨形。可以這樣說,我可以十天不寫字,也可以寫十天的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是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練字到七點鐘,每天如此,持續很多年。那個階段的生活很純粹,就是寫字刻印,樂在其中。和現在這個階段有所不同,思考和關注的問題與以前也不同,寫字除了一般性應酬以外,往往就是臨一些帖,探索性的臨帖,而不是被動式地臨帖,讀一些古帖,看一些當代展覽的作品集。
記 者:大家都說藝術是人類思想的火炬,從古到今,其實大家都在追求藝術的最高的境界。
許雄志:境界,這個說起來很玄,但是你說玄吧,又不玄,每個人心中的藝術境界不一樣,實際上它是衣食以外的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我很難用準確的語言來形容并定義它,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就是說每個人從事的工作不一樣,他們所理解的這個深度也不一樣。但是,藝術在生活中只是很小的一方面,它只是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并不因為它稀缺而會倍受追捧,就會把藝術放到很高的地位,這一點我始終這樣認為。
記 者:許老師,書評家對您的評價是,一個特別有后勁的中青年書法家。
許雄志:我倒沒有這樣感覺,大家可能認為我是一個書法家,又是個篆刻家,既能篆刻,又兼擅篆隸書,可能對一個書家他所從事的書體種類比較豐富而言的,我想可能是有這方面的因素吧,有無后勁我自己感受不到。后勁很大的不一定就專屬年輕的,年長的人仍然是有后勁的,齊白石衰年變法的例子最典型。藝術上很多是靠積累,積累是必須有的,每個人的積累因為他時間段不同,會有一個突變。
記 者:厚積薄發。您的書法跟您的收藏,跟您的篆刻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是這樣嗎?
許雄志:有關聯。比如你收藏書法,收藏古印,可促進創作,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你可以零距離的、真真切切的、實實在在的把這些古典的東西放在你的案前,掛在你的墻上,那么你可以最真切地感受到作品原始而本真的魅力,這和看書本、畫冊是不一樣的,展覽會上你可以匆匆地看一眼,有可能是你終生難忘,也可能是匆匆過客。你喜歡上的東西,你就會對它有一定的研究,就一件作品而言,它是這個作者什么時候創作的,然后對比這件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是否優秀?當時的藝術創作群體是什么樣的情況?你都會有一個綜合性的了解,這個綜合性的了解,就是一個知識的積累,是一種學養的延伸與積淀。那么學養的積淀無疑對你的創作是有益的,肯定是會加分的。
記 者:知道您收藏了許多古印,從古到今這些印章相比變化很大嗎?
許雄志:很大。就元以后的篆刻而言,咱們現在刻的多是石質的。元代王冕,歷史上記錄他是最早用花乳石來刻印的藝術家,他開創了文人自己刻印的先例,是文人治印的一個鼻祖。在此之前,印章材料屬于青銅范圍。元以前的印章基本上是以青銅為材料的,印章制作由工匠來完成,藝術水平可想而知。那么再往前,比如宋代、唐代、隋代、南北朝到漢、秦、戰國,這時期的篆刻作品基本上屬于青銅時代,那個時候印章是以使用為主的,制作公章或私章是由專業工匠來刻制和鑄造完成的。盡管他們會有一定的審美在里面,但在當時來說,就是一個工匠的制作。它和后來的文人篆刻、明清流派的篆刻藝術,它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古今對比,材料使用上不一樣,使用功能不一樣,創作理念也不一樣。一個是銅印時代,一個是石印時代;一個是使用為主,一個是欣賞為主。
記 者:從古代到現在,篆刻和書法在審美上是一致的嗎?
許雄志:不一致。這個問題與上個問題有重合的部分。古代篆刻可以泛指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明清的篆刻,文人流派,用石材來刻制。元代以前是銅印時代,那個時候的審美是以實用為主,以可實用性、可辨識性為主的一種審美觀。而元代以后的文人篆刻時代的審美,是在繼承了古人的基本審美基礎上,又加入了很多繪畫、書法和雕刻的元素,而當代的篆刻藝術創作,是繼承了古人優秀傳統經典上又融入當代一些更新的理念,觸角更加的廣泛,作品更加富于變化。從秦漢傳統一直到當代篆刻,篆刻藝術的經典軸線,是印宗秦漢,這一點是非常重要,不論如何變化,創作的中軸線離不開秦漢模式,書法的基本審美在兩晉基本上已經確立了。歷代的藝術家只不過在這大軸線上,更加的豐富化,更加的時代化,更加的個人色彩化而已。書法與篆刻也是一樣,古代的毛筆字首先是使用性,其次才是欣賞性,而現在幾乎沒有使用功能,屬純欣賞性的。
記 者:我們知道您有繪畫的基礎,所以您的作品也受這方面的影響嗎?
許雄志:繪畫對于我來說,只是一個很原始的興趣,我很難說我的作品受到多少繪畫的影響,我不排除我對繪畫上有我自己的鑒賞角度,這也包括一些甄別能力,但是如果說用到我的書法創作里頭,還有點遠。我的書法實際上得益于我的篆刻,我的篆刻實際上也是得益于我的書法,這是一種互為營養與補充的關系,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作為一個書法家和一個篆刻家,我自己有自信,在篆刻創作方面我仍然是當代篆刻創作群體中的主流成員之一。篆書和隸書的創作,當下對我也是肯定的。實際這是一個互容共通綜合的結果,不管是與眾不同,還是與眾共同,個人的藝術面目在當下來說,我覺得應該是必須要提到的。因為作為一個有限人生,從青年到暮年,這幾十年里頭,創作技法的完成相對是容易的,就是你的點畫、結體、線條、章法、筆墨,技巧性的東西是比較容易完成的,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量化的基礎下都能完成。有與眾不同的、自我的藝術語言,直接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全面綜合素養、判斷能力。這點相對難些。最早我是學畫畫的,實際上我把畫畫丟得無影無蹤了,如果我不搞書法、篆刻,我一定是個畫家,我對于書、畫、印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我想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沒準有一天我從事畫畫會更多,這個是有這種可能的。
記 者:您那一代從事書法創作的人開始的時候往往對書法沒概念,很多人對書法的認識是從板報、大字報開始的。
許雄志:是的,它們寫得整齊漂亮。至少我是如此看的。
記 者:我們知道因為歷史的原因,近代書法曾經出現過斷層的狀態。
許雄志:書法斷層跟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系,從鴉片戰爭以后,一直到改革開放這一百多年間,軍閥割據、抗戰、內戰,建國后從大躍進直到“文革”后期這一段時間,百姓更多考慮的是生存問題,衣食溫飽尚滿足不了何談藝術?不是說在艱苦環境里就不可能從事藝術創作,但是真正的藝術大繁榮,不會產生于戰爭時代,也不會產生在食不果腹時代。
記 者:其實當代書法真正的繁榮也就是最近的15年左右。
許雄志:是的。
記 者:那我們當代書法家其實起到了承前啟后這樣的一個作用。
許雄志:是的。更多的是繼承。有承前才可能啟后。
記 者:歷朝歷代都是在繼承?
許雄志:都一樣,永遠是繼承,越往后積淀越厚,需要繼承的會更多,時間往后推移兩千年以后,中國的書法史也往后再推了兩千年,再加上前面五千年,就是七千年,那后人需要繼承的東西會更多。但實際上這些東西并不是一個包袱,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上原來很多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審美的轉移,可能它不再是經典了,它可能已經作為一種概念存在于歷史的書簽上了。唐宋時代的書家有多少人啊!咱們現在知道的還有幾個?明清以來600年,其間書法家難計其數,而能留在書法史上的又有多少人?歷史上某些當時是經典的東西,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被人淡忘了,可能作為博物館的一種標本一種符號存在了。藝術也是人創造的,審美也會隨著人和時代的變化而不同的。
記 者:您說其實在書法歷史長河中我們就是一個過客?
許雄志:是過客。誰能留得下痕跡我不知道,當代人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后人來定。
記 者:您覺得現在書法創作的大環境如何?
許雄志:大環境很好,我這里就不再贅言。但是當下我們書壇還缺乏一些在理論上具有真知灼見的、開門見山的學術層面的書法批評和輿論環境,現在很多都是一些面子的問題,互相吹捧,只能說好,不能說壞,這對書法的良性發展,應該說起不到好的作用。參加某些書法研討會我是最頭疼的,一些虛話不想說,但是真話又沒法兒說,說出來可能會得罪人,大環境使然,缺乏一種正常的藝術批評氣氛。
記 者:書法是您的世外桃源嗎?
許雄志:是世外桃源,是我的一畝三分地。世外桃源也好,現實生活也好,我覺得書法和篆刻是與我一生相伴的東西,也是我一生所求的東西。不論外面如何紛雜,回到書房便是世外神仙。
記 者:您希望您最后求到什么樣一個境界呢?
許雄志:無境界的境界。踏踏實實地去做人,踏踏實實地去做學問,扎扎實實地去研究印學,扎扎實實地去臨帖創作。心只要沉得下去,水平才有可能提升。
----------------------------------------------------------------------------------------------------
許雄志篆刻8 - 作品欣賞
727×1134
許雄志篆刻7 - 作品欣賞
872×1108
許雄志篆刻10 - 作品欣賞
584×1625
許雄志篆刻11 - 作品欣賞
936×1170
許雄志篆刻作品欣賞 - 斑竹觀天下-精英博客
503×493
許雄志篆刻作品欣賞 - 斑竹觀天下-精英博客
343×339
許雄志 - 中國篆刻網 -篆刻|印石|交流|交易
357×352
許雄志篆刻16 - 作品欣賞
965×1212
許雄志篆刻3 - 作品欣賞
510×978
許雄志書法篆刻網
200×200
許雄志書法篆刻選 - 【篆刻創作】★ - 中國在線
500×639
許雄志_官方網站
219×750
★河南書協副主席許雄志先生的作品(自藏)★ -
1875×959
書法篆刻家許雄志對傳統的個性把握與再創造
500×504
書法空間--當代書法
600×2383
許雄志隸書五言聯(第九屆全國展特邀作品)
1411×3286
王鏞 行 書設計圖_名人書法15_繪畫書法_文化藝術
138×150
編者按:許雄志先生是書壇印界的青年精英
555×146
許雄志_書法名家_ 名家名品信息網德寶堂畫廊宣
641×1335
書法作品-許雄志-官方網站
410×750
許雄志書法
250×495
--------------------------------------------------------------------------------------------------
許雄志
人物簡介
許雄志,別署少孺。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書協副主席兼篆刻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文字學會理事、《華豫之門》終評鑒寶專家。
作品獲獎
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三屆正書展“全國獎”、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展“一等獎”、學術專著《秦代印風》獲首屆蘭亭獎“提名獎”。書諸體兼工,尤以新奇開張的隸書顯于書壇, 他是慧心人,以漢碑打底,復從漢人簡牘中窺得隸書筆法的訣竅,以簡牘作面,加之他又精篆刻和富于古代金石資料的收藏,揮運時所取之字多用他人較少謀面的“生字”,所以,他的隸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新、奇、美”。
作品出版
《許雄志書法作品集》、《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十家·許雄志卷》、《當代著名青年篆刻家精選集·許雄志卷》。學術著作:大型印學叢書《秦代印風》編著、《秦印文字匯編》編著、《秦印創作技法解析》著、《清明書畫選集》執行主編、《古風與經典》古今書畫作品選集執行主編、《鑒印山房藏古璽印精華》編著。《鑒印山房藏古封泥精華》編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山東書法篆刻創作歷史與現狀
【落紙寄情深 風流散金石】許雄志書法篆刻欣賞
許雄志:篆書才是篆刻的母體,篆刻家應深入學習。附:許雄志閑章近作欣賞。
許雄志:涉古浩然 神志雄魄
開創篆隸兼融的小篆入印的皖派首領鄧石如
非常適合女生練習的書法,添氣質♀感受下……這是清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鄧石如書寫的《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改则县| 上思县| 万安县| 秦皇岛市| 三门峡市| 新宁县| 呼玛县| 秦皇岛市| 灵山县| 衡南县| 沈丘县| 交口县| 越西县| 武清区| 平阴县| 奇台县| 晋江市| 镇平县| 南岸区| 思茅市| 礼泉县| 宣武区| 邯郸市| 西乌| 体育| 都安| 定西市| 光泽县| 砀山县| 常州市| 太原市| 富宁县| 武冈市| 准格尔旗| 晋州市| 昭平县| 南安市| 克拉玛依市| 利辛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