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體經絡主治病癥查詢
穴位名稱:
地五會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第4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后方,第4、5跖骨之間,小趾伸肌腱內側緣。
主治功效:
頭痛,眩,腋腫痛,壓痛,乳腺炎。
其他功效:
坐骨神經,膽病患者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或食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30
穴位名稱:
足臨泣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第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后方,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處。
主治功效:
頭痛,眩暈,月經不調,乳腺炎,足跗腫痛。
其他功效:
坐骨神經通、膽病患者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或食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29
穴位名稱:
筋縮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背部,后正中線,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功效:
神經衰弱,腰背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28
穴位名稱:
中樞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背部,后正中線,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功效:
消化不良,胃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27
穴位名稱:
腰陽關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腰部,后正中線,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功效:
坐骨神經痛
其他功效:
體虛,急性腰扭傷,腎炎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26
穴位名稱:
腰俞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骶部,后正中線,正對骶管裂孔
主治功效:
下肢癱瘓
其他功效:
月經不調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記錄號碼: 225
穴位名稱:
長強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尾骨端下,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
主治功效:
痔瘡、脫肛、陰部濕疹
其他功效:
腹瀉、便秘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記錄號碼: 223
穴位名稱:
足三里 委中 列缺 合谷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這是一個組合穴位,每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高清圖,請按照穴位名稱查詢獲得。
主治功效:
養生保健 防治百病 每日按揉
其他功效:
說 明:
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222
穴位名稱:
內關 靈臺 至陽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胃心痛 (胃痛時,同時按壓此三穴位,若胃痛減輕,說明是胃心痛)
其他功效:
《靈樞》足陽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屬胃,散之脾,上通于心。長期胃痛的人,當心發展成心肌梗死。
說 明:
胃痛病癥治療,此三穴同時配合。胃不和寢不安 — 失眠的人與胃病有關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21
穴位名稱:
膈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血虛、血瘀、吐血、便血、尿血、貧血、食欲不振
其他功效:
解決情志方面的疾病、
說 明:
八會穴中的血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拔罐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5
穴位名稱:
絲竹空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眉梢凹陷處
主治功效:
眼病 偏頭痛
其他功效:
防治色斑 減少魚尾紋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脹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鐘,每天3-5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4
穴位名稱:
大都 商丘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腿抽筋
其他功效:
說 明:
脾經堵塞 脾的運化功能減弱 吸收就會出現問題 若中老年人缺鈣造成的腿抽筋,只是吃鈣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故按揉大都和商丘,加強脾的吸收功能,很快就能解決腿抽筋等問題。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脹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鐘,每天3-5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3
穴位名稱:
復溜 丘虛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痛風 尿酸 嘌呤
其他功效:
說 明:
肝臟解毒功能減弱,毒素留在體內,即出現痛風癥狀,西醫化驗中的尿酸、嘌呤指標就會高出很多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脹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鐘,每天3-5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2
穴位名稱:
風府 手三里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消除頸椎病 緩解任何頸椎不適癥狀
其他功效:
說 明:
凡頸椎不適病癥患者,此兩穴位穴經常按揉,能緩解消除癥狀。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脹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鐘,每天3-5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1
穴位名稱:
太沖 太溪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女性更年期
其他功效:
說 明:
40歲以后的女性 或更年期中的女性 每天堅持按揉此兩穴 緩解消除更年期綜合癥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脹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鐘,每天3-5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0
穴位名稱:
魚際 足三里 合谷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這是一個組合穴位,每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高清圖,請按照穴位名稱查詢獲得。
主治功效:
畏寒怕冷 常感冒 關節痛 易口腔潰瘍 愛喝水又口干舌燥 夜尿多 腰疼腰酸 小便赤黃
其他功效:
以上病癥多為腎陽虛,任其發展將引起高血壓 腎炎 膀胱炎糖尿病 陽痿 婦科病等。需按揉這三個穴位,足三里可艾灸,3-4周會有好轉,堅持3個月療效會更明顯。
說 明:
腎病患者禁食油炸煎烤食物,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脹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鐘,每天3-5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8
穴位名稱:
承山 陽陵泉 三陰交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腰腿痛 經常落枕 睡覺時小腿長抽筋 突然眼花 視力減退 頭暈 脅下熱痛 口干 易打嗝 惡心 全身酸痛
其他功效:
肝血陰虛的人通常會有以上癥狀,采用這三個穴位效果好,需要每日按揉,2、3周就可以見效,甚至癥狀消除。任其發展,將成為脂肪肝 高血壓 慢性肝炎 膽囊炎 視網膜脫落 胃炎等疾病。建議40歲以上的人,堅持按揉,若能堅持3-6個月,效果非常顯著。
說 明:
少吃辛辣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7
穴位名稱:
少沖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小指末節橈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熱病 中暑 心煩燥熱
其他功效: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指甲掐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6
穴位名稱:
少府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手掌 第4、5掌骨間 握拳時 小指尖所指出
主治功效:
心痛、 心悸、 小便不利、 尿失禁、 梅核氣、掌中熱、手掌多汗。
其他功效:
先天性心臟病要穴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5
穴位名稱:
神門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腕部 腕掌側橫紋尺側端
主治功效:
失眠、多夢、心絞痛、神經衰弱、
其他功效:
冠心病、 高血壓、 饑不欲食、 健忘;調節情致配合靈道通里兩穴。
說 明:
本經腧穴 原穴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4
穴位名稱:
陰郗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 腕橫紋上0.5寸
主治功效:
心悸、心絞痛、結核病、吐血、鼻出血。
其他功效:
骨蒸盜汗 驚恐悲猶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3
穴位名稱:
通里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 腕橫紋上1寸
主治功效:
心痛 熱證 四肢沉重
其他功效:
失音(驚嚇或生氣) 倦言嗜臥 心血不足
說 明:
本經絡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2
穴位名稱:
靈道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 腕橫紋上1.5寸
主治功效:
心痛 早搏 心動過速 心臟瓣膜疾病 房顫 抑郁癥
其他功效:
寧心安神 快速緩解心臟病 防治心絞痛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1
穴位名稱:
少海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屈肘 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音科)連線中點處
主治功效:
眩暈、健忘、手顫、心絞痛、臂肘痛、
其他功效:
心煩燥熱 手臂麻木 手顫(包括帕金森癥) 牙齦腫痛 耳鳴
說 明:
本經合穴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0
穴位名稱:
青靈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臂內側 肘橫紋上3寸
主治功效:
胸脅痛 肩臂疼痛
其他功效:
肩臂疼痛無法上舉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9
穴位名稱:
極泉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腋窩頂點 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功效:
心絞痛、心悸、心率不齊。
其他功效:
腦血栓后遺癥之上肢不遂 增加心臟供血 調整心血管功能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撥動 稍用力 需出現麻感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8
穴位名稱:
聽宮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面部 耳屏前 下頜骨髁(音科)狀突后方張口時凹陷處
主治功效:
中耳炎、外耳道炎、耳鳴、下頜關節炎。
其他功效:
治療耳鳴耳聾首選要穴
說 明:
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與手少陽小腸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7
穴位名稱:
天容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頸外側 下頜角后方
主治功效:
耳聾 耳鳴
其他功效:
具有美容效果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6
穴位名稱:
天窗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頸外側 胸鎖乳突肌后緣 扶突后 與喉結平
主治功效:
明目 耳聾 耳鳴
其他功效:
雙向調節血壓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5
穴位名稱:
曲垣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岡上窩內側端
主治功效:
肩周炎 肩臂麻木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4
穴位名稱:
臑俞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腋后紋頭直上 肩胛岡下緣凹陷處
主治功效:
肩周炎 肩臂酸痛無力
其他功效:
說 明:
手太陽小腸經、陽維脈與陽蹺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3
穴位名稱:
秉風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岡上窩中央 天宗直上 舉臂有凹陷處
主治功效:
肩周炎 上肢酸麻疼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2
穴位名稱:
肩貞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關節后下方 臂內收時 腋后紋頭上1寸
主治功效:
肩周炎、肩胛痛、肩臂風濕痛。
其他功效:
手臂麻木不能上舉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1
穴位名稱:
天宗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棘突平
主治功效:
肩周炎、肩胛痛、 上肢癱瘓、肩臂風濕痛。
其他功效:
治療頸椎病要穴
說 明: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0
穴位名稱:
小海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肘內側 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音科)之間凹陷處
主治功效:
頭痛、頭暈、偏癱、手臂震顫、肩臂痛。
其他功效:
牙齦炎 牙周炎
說 明:
本經合穴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9
穴位名稱:
支正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側 腕背橫紋上5寸
主治功效:
項強、腮腺炎、肩背痛、精神病。
其他功效:
頭痛 目眩 神經衰弱 肘臂痙攣 手指麻木
說 明:
本經絡穴
按摩手法:
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8
穴位名稱:
養老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側 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主治功效:
肩背痛、 上肢關節痛、 落枕、后頭痛、上肢癱瘓。
其他功效:
老年人要老首選防治高血壓 腰酸腿痛 頭暈眼花 老年癡呆等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7
穴位名稱:
陽谷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手腕尺側 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處
主治功效:
目赤腫痛、頸項疼痛、熱病、手腕痛、臂外側痛。
其他功效:
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之要穴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6
穴位名稱:
腕骨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側 腕背橫紋上5寸
主治功效:
熱病、頭項強痛、小指無名指麻木、腕臂痛。
其他功效:
糖尿病人小腸功能多紊亂 調理小腸對糖尿病功效好
說 明:
本經原穴
按摩手法:
食指、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5
穴位名稱:
后溪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手掌尺側 微握拳 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前 遠側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主治功效:
頸椎病 腰椎病 腰背痛 落枕 肩臂痛 耳聾 耳鳴 熱病 眼科疾病
其他功效:
養生調理要穴 治療自汗盜汗時配合陰郗穴效果好 因通督脈故脊椎病治療之要穴 如腰肌勞損 頸椎病 椎間盤突出 坐骨神經痛
說 明:
本經腧穴 八脈交會穴 通督脈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4
穴位名稱:
前谷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手掌尺側 微握拳 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前 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主治功效:
熱病 目赤腫痛
其他功效:
熱病如眼睛脹痛 手掌心熱 手心出汗 耳鳴 后頭痛 腮腺炎等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拇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3
穴位名稱:
少澤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小指末節尺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乳汁不足
其他功效:
小兒溢奶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食指點按揉 成人可指甲掐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2
穴位名稱:
少商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拇指末節橈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急性咽喉炎 急性扁桃體炎 虛脫 休克
其他功效: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 三棱針刺血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1
穴位名稱:
魚際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拇指本節后凹陷處
主治功效:
感冒 咳嗽 失音 咳血
其他功效:
有退熱效果 心煩燥熱咳嗽效果好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0
穴位名稱:
太淵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腕掌側橫紋橈側 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功效:
肺炎 百日咳 咳血
其他功效:
靜脈曲張 早搏 房顫 等和血管、脈絡相關的疾病 氣虛者補氣效果好
說 明:
本經腧穴 原穴 八會穴之脈會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9
穴位名稱:
經渠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橈側 腕橫紋上1寸
主治功效:
咽喉腫痛 食管痙攣 肺熱風寒咳嗽
其他功效: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8
穴位名稱:
列缺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橈側 腕橫紋上1.5寸
主治功效:
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鼻炎、咽喉腫痛、蕁麻疹、支氣管炎、肩臂痛、中風后遺癥。
其他功效:
頭痛 風寒感冒 中風后遺癥 落枕 風熱傷肺而咳血 防治前列腺疾病
說 明:
本經絡穴 四總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八脈交會穴之一 通任脈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7
穴位名稱:
孔最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橈側 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主治功效:
感冒 咽喉腫痛 咳血
其他功效:
感冒時咽喉疼痛效果好 治療痔瘡效果顯著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6
穴位名稱:
尺澤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肘橫紋中 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功效:
感冒 咽喉腫痛 咳血
其他功效:
補腎要穴
說 明:
本經合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5
穴位名稱:
俠白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上臂內側 肱二頭肌橈側緣 腋前紋下4寸
主治功效:
咳嗽、哮喘、心絞痛、心動過速、慢性胃炎、肩周炎、上臂內側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4
穴位名稱:
天府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上臂內側 肱二頭肌橈側緣 腋前紋下3寸
主治功效:
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 鼻出血、氣管炎、白癜風。
其他功效:
皮膚過敏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3
穴位名稱:
云門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胸前臂外上部 鎖骨下窩凹陷處 前中線旁開6寸
主治功效:
咳嗽 哮喘 肺炎 心絞痛 支氣管炎
其他功效:
防治心絞痛
說 明:
按摩手法:
食指 中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2
穴位名稱:
中府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胸前臂外上部 鎖骨下緣 前中線旁開6寸 云門下2寸
主治功效:
哮喘 咳嗽 胸膜炎 肺結核 支氣管炎
其他功效:
調理中氣(脾肺之氣)的大穴 防治心絞痛
說 明:
肺之募穴
按摩手法:
食指 中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1
穴位名稱:
迎香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面部 鼻翼外援中點旁
主治功效:
鼻炎 鼻竇炎 過敏性鼻炎
其他功效:
說 明: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為之交會穴
按摩手法:
食指或中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0
穴位名稱:
肩髃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肩部 三角肌上
主治功效:
肩周炎、肩臂痛、肘關節炎、偏癱、頸椎病、蕁麻疹、風濕性關節炎。
其他功效:
此穴易受寒邪 常揉預防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
說 明:
肩髃(音玉) 手陽明大腸經與陽蹺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手2-4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9
穴位名稱:
臂臑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上臂外側 三角肌止點 曲池上7寸
主治功效:
肩周炎、結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色弱、甲狀腺亢進。
其他功效:
說 明:
臂臑(音鬧)
按摩手法:
手2-4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8
穴位名稱:
手五里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上臂外側 曲池上3寸
主治功效:
肩周炎、肘關節炎、甲狀腺腫大、咳嗽、視神經炎。
其他功效:
肩頸疾病多揉此穴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7
穴位名稱:
肘髎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上臂外側 屈肘 曲池上1寸
主治功效:
肘關節炎 勞損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6
穴位名稱:
曲池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肘橫紋外側端 屈肘 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上
主治功效:
高血壓、中風后遺癥、眼耳鼻喉炎癥、皮膚病、肩周炎、過敏。
其他功效:
排毒 養顏 減肥 降壓
說 明:
本經合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5
穴位名稱:
手三里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2寸
主治功效:
感冒、腸胃功能弱、齒痛頰腫、過敏性鼻炎、高血壓、體虛多病、乳腺炎、腸炎、肘關節炎及勞損。
其他功效:
與足三里穴配合效果更佳 強體 提高免疫力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4
穴位名稱:
上廉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3寸
主治功效:
腸鳴腹痛 腸炎 上肢不遂
其他功效:
清腸毒 治便秘 與上廉 手三里兩穴配合效果更佳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3
穴位名稱:
下廉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4寸
主治功效:
咳嗽、哮喘、支氣管炎、胸膜炎、乳腺炎、腸炎、膀胱炎、肘臂痛。
其他功效:
清腸毒 治便秘 與上廉 手三里兩穴配合效果更佳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2
穴位名稱:
溫溜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屈肘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5寸
主治功效:
口腔炎、腮腺炎、咽喉腫痛、前臂神經痛、腸炎。
其他功效:
驅寒要穴
說 明:
本經絡穴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1
穴位名稱:
偏歷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屈肘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3寸
主治功效:
面神經炎、面肌痙攣、肩臂風濕痛、水腫。
其他功效:
治療和預防腦中風 利尿消腫 前列腺及泌尿系統感染者常按揉
說 明:
本經絡穴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0
穴位名稱:
陽溪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腕背橫紋橈側 拇指上翹時 拇指端、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功效:
頭痛、眼病、牙痛、咽喉腫痛、腕關節炎、腱鞘炎、癔癥。
其他功效:
賠補陽氣之穴位 改善頭部 眼部供血狀況 故可明目 改善眼睛酸澀 脹痛
說 明:
本經原穴 四總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按摩手法:
拇指推揉(向小臂方向)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9
穴位名稱:
合谷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手背 第1、2掌骨間 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主治功效:
百病大藥箱:風寒感冒 外感發熱 結膜炎 角膜炎 鼻炎 鼻竇炎 鼻出血 牙周炎 口腔炎 扁桃體炎 咽喉炎 咳嗽 咳血 面神經炎 三叉神經痛 上肢關節痛 半身不遂 神經官能癥 精神病 暈動癥 失語癥 閉經 皮膚病 小兒驚風 等
其他功效:
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治療和防治要穴,治療牙痛效果顯著,合谷配合太沖可清大腸之熱(便秘)、瀉肝火。
說 明:
本經原穴 四總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孕婦禁針)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8
穴位名稱:
三間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微握拳 食指第2指掌關節后 橈側凹陷處
主治功效:
感冒、扁桃體炎、腮腺炎、腸胃炎、三叉神經痛、失語癥、手背腫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本經腧穴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7
穴位名稱:
二間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微握拳 食指第2指掌關節前橈側凹陷處
主治功效:
咽喉腫痛、牙齦炎、三叉神經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6
穴位名稱:
商陽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食指末節橈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咽喉腫痛、口腔炎、腮腺炎、牙痛、休克、中風、虛脫。
其他功效:
便秘(非氣虛型便秘)
說 明:
按摩手法:
手指掐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5
穴位名稱:
瘈脈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后乳突中央 角孫與翳(音義)風之間
主治功效:
頭痛 小兒驚風
其他功效:
腦部供血之穴位 防治腦血管疾病穴位
說 明:
瘈(音赤)
按摩手法:
拇指指肚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4
穴位名稱:
翳風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耳垂后方 乳突與下頜角間凹陷處
主治功效:
耳鳴、 耳聾、牙痛、面癱、腮腺炎。
其他功效:
說 明:
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瘈(音赤)脈
按摩手法:
食指指尖 按揉 輕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3
穴位名稱:
天牖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頸側部 乳突后方直下 平下頜角 胸鎖乳突肌后緣
主治功效:
頸椎病 落枕 耳聾
其他功效:
說 明:
天牖(音有)
按摩手法:
食指指尖 按揉 輕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2
穴位名稱:
臑會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肘尖與肩髎(音聊)的連線上 肩髎下3寸
主治功效:
臂痛 肩痛 肩周炎
其他功效:
主治肩痛
說 明:
臑(音鬧)會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指尖 扣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1
穴位名稱:
消濼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清冷淵與臑會連線中點處
主治功效:
頭痛 項強
其他功效:
祛濕化痰功效顯著
說 明:
消濼(音落)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或食指指尖 扣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0
穴位名稱:
清冷淵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肘尖直上2寸
主治功效:
熱脹頭痛 目黃 眼赤 風火牙痛
其他功效:
內火引起諸癥 此穴配合天井、外關祛火最佳
說 明: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或食指指尖 扣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9
穴位名稱:
天井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屈肘時 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主治功效:
偏頭痛、瘰疬、胸臂痛、頸肩痛。
其他功效:
瘰疬即淋巴結結核 頸部或腋下 有硬塊或潰爛 不易愈合
說 明:
本經合穴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或食指指尖 扣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8
穴位名稱:
支溝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側 陽池與肘尖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3寸 尺骨與橈(音撓)骨之間
主治功效:
便秘 失音 岔氣 耳聾 耳鳴 肩背痛 抑郁癥
其他功效:
偏頭痛宜按揉此穴 各種痛癥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指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7
穴位名稱:
外關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側 陽池與肘尖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2寸 尺骨與橈(音撓)骨之間
主治功效:
熱病、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脅肋痛、肩周炎、手指疼痛、上肢麻木、上肢關節痛。
其他功效:
偏頭痛宜按揉此穴 各種痛癥
說 明:
本經絡穴
按摩手法:
指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6
穴位名稱:
陽池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腕背橫紋中 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
主治功效:
手腕痛、肩臂痛、瘧疾、 糖尿病。
其他功效:
激發陽氣 急性腰痛
說 明:
本經原穴
按摩手法:
指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5
穴位名稱:
中渚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手背部 環指本節后方 第4、5掌骨尖凹陷處
主治功效:
頭痛、發熱、咽喉腫痛、耳聾、耳鳴、手臂痛、肩背痛。
其他功效:
眼睛脹痛酸澀、 急性結膜炎; 各種痛癥治療要穴, 肩膀痛、 手臂痛。
說 明:
本經腧穴
按摩手法:
指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4
穴位名稱:
液門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手背部 第4、5指間 指蹼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功效:
口干舌燥 咽喉腫痛
其他功效:
主水液 治療身體干燥等癥 渾身酸懶無力時有助恢復體力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指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3
穴位名稱:
關沖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環指末節尺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發熱汗不出、頭痛、中暑、暈厥、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心煩、手臂痛。
其他功效:
心情郁悶、 咽喉腫痛(急性 氣郁型); 排除腸胃中的濁氣; 暈車時按揉此穴及勞宮穴效果好。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2
穴位名稱:
手少陽三焦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內經 靈樞》: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于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隔,循屬三焦;其之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主治功效:
是動則病耳聾,混混沌沌,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140
穴位名稱:
中沖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主治功效:
中暑、休克、虛脫、發熱、心煩、心痛、癔癥、小兒夜啼、舌炎、口腔潰瘍。
其他功效:
去熱清火 開竅醒目 祛除心火功效好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 稍用力 或三棱針刺血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9
穴位名稱:
勞宮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手掌中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 屈指握拳時中指尖指處
主治功效:
發熱、中風、昏迷、鼻出血、口舌生瘡、口臭、心悸、心痛、癲癇、精神病、咯血。
其他功效:
發熱、 口臭、 心痛、 失眠; 因緊張引起的心動過速、手心出汗; 健忘、 補養心臟氣血大穴、 老年人或身體虛弱者易常揉此穴。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拇指 中指關節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8
穴位名稱:
大陵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腕橫紋中點上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主治功效:
心悸、心痛、神經衰弱、癔癥、胃痛、嘔吐、腕關節痛、胸脅痛。
其他功效:
治療失眠療效好、 急性胃痛、 急性足跟痛、 健忘;健脾效果好、 增強胃動力、 療效類似馬汀林。
說 明:
本經原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7
穴位名稱:
內關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主治功效:
嘔吐 惡心 心源性哮喘 打嗝(呃逆) 高血壓 冠心病 心率不齊 心絞痛 失眠 痛經 胸口痛 抑郁癥
其他功效:
可以緩解治療很多與心臟 胃 以及胸脅有關的病癥 療效強
說 明:
本經絡穴 八脈交會穴之一 通陰維脈 氣血虛禁按摩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中指關節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6
穴位名稱:
間使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主治功效:
心悸 心痛 神經衰弱 失眠 健忘 腦中風 醒目開竅
其他功效:
防治老年癡呆 與牛黃清心丸功效相當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中指關節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5
穴位名稱:
郗門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主治功效:
心悸、心痛、胸痛、胃痛、咯血、乳腺炎、神經衰弱。
其他功效:
急性乳腺炎、 急性心絞痛、治療心率不齊、早搏等療效好。
說 明:
本經郗穴。郗穴治療急癥效果最佳。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中指關節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4
穴位名稱:
曲澤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主治功效:
頭痛、眩暈、煩渴、咳嗽、呃逆、嘔吐、肘臂痛、手臂震顫。
其他功效:
胸悶、 心悸、 心痛、 急性胃痛及腸胃炎;心臟賠補要穴、 對肝氣郁結及心臟功能虛弱造成的心臟供血不足療效好。
說 明:
本經合穴 合穴治臟腑 此穴按揉較痛說明經絡暢通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3
穴位名稱:
中里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曲澤穴上3寸附近
主治功效:
早期心梗 心絞痛 冠心病 患者應常揉打通此穴
其他功效:
心臟病患者易常揉此穴
說 明:
此穴乃中里巴人發現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2
穴位名稱:
天泉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臂內側 腋前紋頭下2寸 肱(音功)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主治功效:
心悸、心痛、臂痛、乳腺炎、乳汁不足、咳嗽。
其他功效:
心臟供血不足引起胸悶氣短、 胸悶、咳嗽、 理氣化痰;心臟病患者易常揉此穴。
說 明:
按摩手法:
拇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1
穴位名稱:
天池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胸部 乳頭外1寸 第4肋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5寸
主治功效:
乳腺增生、 乳腺炎、乳汁不足、胸悶、胸痛、心煩、咳嗽、氣喘、瘰疬。
其他功效:
對乳腺增生、 乳腺炎、 和淋巴結結核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說 明:
手厥陰心包經與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2-3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0
穴位名稱:
期門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胸部 乳頭直下 第6肋間 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功效:
胸膜炎、肝炎、肝硬化、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腸炎。
其他功效:
肝經氣血會聚之地、疏肝要穴、 調理肝臟問題。
說 明:
肝之募穴 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與陰維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2-3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9
穴位名稱:
章門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側腹部 第11肋游離間下方
主治功效:
腹脹、腹痛、腹瀉、腸鳴、嘔吐、水腫、肝炎、肋間神經痛、胸膜炎。
其他功效:
調節五臟功能之要穴
說 明:
脾之募穴
按摩手法:
2-3指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8
穴位名稱:
陰包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大腿內側 脛骨內上髁(音科)上4寸 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主治功效:
腰痛 陽痿 月經不調
其他功效:
肝經脈易血瘀之處
說 明:
若按揉太沖不敏感 可能陰包穴處有瘀滯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7
穴位名稱:
曲泉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膝內側 屈膝 在腘橫紋內側端上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癔癥、精神病、月經病、陰癢、遺精、陽痿、疝氣、膀胱炎、膝關節痛。
其他功效:
滋陰、 祛濕、 肝腎陰虛、 溝通肝腎要穴、 堪比杞菊地黃丸和二妙丸。膝蓋疾病要穴,降血壓要穴。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6
穴位名稱:
中都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7寸 脛骨內側面中央
主治功效:
腹痛、腹瀉、疝痛、功能性子宮出血、下肢關節痛。
其他功效:
治療急癥、急性肋間疼痛、 急性眼睛脹痛。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5
穴位名稱:
蠡溝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
主治功效:
瘙癢癥 陰囊瘙癢濕疹 陰道瘙癢 婦科病如月經不調 痛經等要穴
其他功效:
慢性肝病 慢性膽病 有療效
說 明:
本經絡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4
穴位名稱:
太沖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足背部 第1趾骨間隙后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頭頂痛、眩暈、高血壓、神經官能癥、青光眼、月經病、糖尿病。
其他功效:
很多慢性疾病從源頭調理, 諸如高血脂、 高血壓、 心臟供血不足、 肝病等。抑郁癥疏肝理氣, 排毒解毒大穴。 肝火旺脾氣大者, 愛生悶氣者, 常忍氣吞聲者。欲美容養顏者。
說 明:
本經輸穴 原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3
穴位名稱:
行間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足背部 第1、2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功效:
高血壓 眩暈 癲癇 糖尿病 青光眼 月經病 尿路感染 牙痛 兩腮腫痛 口腔潰瘍 鼻出血 舌尖長泡 健忘 抑郁癥
其他功效:
去火功效顯著 且是瀉心火 上述癥狀乃心火太旺所致 “實則瀉其子”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2
穴位名稱:
大敦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足大趾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 功能性子宮出血、 崩漏、子宮垂脫、尿路感染、中風、睪丸炎、癲癇。
其他功效:
治肝之要穴;與陰白穴配合使用, 止血效果更好, 下焦出血癥狀, 堪比云南白藥。痛經、更年期綜合癥。治療疝氣要穴:七般疝氣取大墩,灸罷大墩除疝氣。
說 明:
本經腧穴 原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艾灸(最好)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1
穴位名稱:
手陽明大腸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靈樞 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間,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音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隔,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主治功效:
其他功效:
說 明: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音求)衄(音女),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余,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120
穴位名稱:
手太陰肺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靈樞 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膲,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隔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音鬧)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主治功效: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暓,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臂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臂痛寒,少氣不足以息,尿色赤。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119
穴位名稱:
郗穴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肺為孔最;心為陰郗;心包為郗門;脾為地機;腎為水泉;肝為中都;大腸為溫溜;小腸為養老;三焦為會宗;胃為梁丘;膀胱為金門;膽為外丘。
主治功效:
其他功效:
說 明:
郗門治急癥:急性疼痛,急性出血,陰經之郗穴可資料各種出血癥,特別是內臟出血。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118
穴位名稱:
十二原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于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于太沖,太沖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
主治功效:
其他功效:
說 明:
又稱十二原,治大病之要穴。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117
穴位名稱:
八會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臟為章門;腑為中脘;氣為膻中;血為膈腧;筋為陽陵泉;脈為太淵;骨為大柕;髓為絕骨。
主治功效:
其他功效:
說 明:
精氣會聚之所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116
穴位名稱:
太沖 丘虛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分別參照:太沖 丘虛
主治功效:
淋巴組織增生
其他功效:
說 明:
淋巴結節與肝膽經絡有關 揉太沖 膽經經絡一定要打通 原穴丘虛要多揉
按摩手法: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5
穴位名稱:
風市 風池 太沖 行間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分別參照:風市 風池 太沖 行間
主治功效:
蕁麻疹
其他功效:
說 明:
蕁麻疹按中醫學說與風有關,故揉風市 風池 及 太沖行間
按摩手法: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4
穴位名稱:
丘虛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足外踝前下方 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處
主治功效:
偏頭痛、頸椎病、腋下腫痛、腰腿痛、轉筋、足跟腫痛。
其他功效:
治療炎癥(中醫稱之為上火)效果最佳如:咽炎、 咽喉腫痛、 牙痛發炎。
說 明:
本經原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3
穴位名稱:
懸鐘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3寸
主治功效:
落枕、 頸椎病、 頭痛、偏癱、 頸椎病、 足膝麻木酸痛。
其他功效:
治療腰椎疾病時 配合太溪 復溜效果更好
說 明:
八會穴之髓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2
穴位名稱:
陽輔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4寸
主治功效:
偏頭痛 全身關節痛 腰膝冷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1
穴位名稱:
光明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5寸
主治功效:
白內障 青光眼 屈光不正 視神經
其他功效:
治療慢性病 如慢性膽囊炎 慢性肝病等 善治(慢性)頭痛
說 明:
本經絡穴 (久病入絡)
按摩手法:
點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0
穴位名稱:
外丘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7寸
主治功效:
頸項痛、胸脅脹痛、癲癇、小腿外側痛、腓腸肌痙攣。
其他功效:
治療急癥之穴位 突發頭痛 坐骨神經痛 乳腺痛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9
穴位名稱:
陽交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7寸
主治功效:
胸脅上滿 坐骨神經痛 肋間脹痛
其他功效:
治療急癥之穴位 突發頭痛 坐骨神經痛 乳腺痛
說 明:
陰維脈之郗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8
穴位名稱:
陽陵泉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膝關節腫痛、 岔氣、 抽筋、 癱瘓、 口苦、 抑郁癥、膽囊炎、脊髓灰質炎后遺癥。
其他功效:
調節膽囊功能之要穴 亦能治療與筋有關的病癥 相當于“逍遙丸”晚上睡覺前按揉 治療口苦最好方法
說 明:
本經合穴 (合穴治臟腑) 八會穴中筋之會穴 小腿膽經通暢后 撥動陽陵泉則腿腳有發麻的感覺
按摩手法:
點按 撥動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7
穴位名稱:
膝陽關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膝外側 陽陵泉上3寸
主治功效:
膝關節腫痛 癱瘓
其他功效:
說 明:
治療膝關節要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6
穴位名稱:
中瀆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大腿外側部中線上 腘橫紋上5寸
主治功效:
口苦、 乳房脹痛、 兩脅脹痛、 腰膝酸痛、 麻木、 下肢癱瘓、 頭脹痛、坐骨神經痛。
其他功效:
此處氣血淤積會造成 膽囊炎 膽結石 膽絞痛 等癥狀 故此類病癥需常按揉此穴
說 明:
膽囊切除著更需按揉此穴
按摩手法:
半握拳敲打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5
穴位名稱:
風市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大腿外側部中線上 腘橫紋上7寸
主治功效:
治療風癥大穴:傷風感冒 身體抽搐 羊角風 癲癇 帕金森;高血壓 皮膚瘙癢癥 蕁麻疹
其他功效:
此處拔罐治療失眠效果明顯 睡覺前拔15分鐘
說 明:
腰脹痛者不宜拔罐 脹痛者氣郁 手掌根部按揉
按摩手法:
半握拳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4
穴位名稱:
環跳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股外側 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外1/3與中1/3交點處
主治功效:
腰腿痛、 三叉神經痛、 癱瘓、坐骨神經痛、疝氣。
其他功效:
防治高血脂 水腫 靜脈曲張
說 明: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提高膀胱經排毒功能 故可防治高血脂等
按摩手法:
半握拳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3
穴位名稱:
帶脈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腹部 章門下1.8寸 第11肋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交點上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 痛經 子宮頸炎 子宮內膜炎 子宮垂脫 減肥
其他功效:
婦科病要穴 腰腹部減肥效果明顯 老年人防治大便不通
說 明:
足少陽膽經與帶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半握拳敲打 推腹部 揉腹部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2
穴位名稱:
京門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腰部 章門后1.8寸 第12肋骨游離端下方
主治功效:
腎虛 腰痛 腰酸
其他功效:
補腎要穴
說 明:
腎之募穴
按摩手法:
2-4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1
穴位名稱:
日月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胸部 乳頭直下 第7肋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功效:
黃疸、呃逆、吐酸、嘔吐、胃痛。
其他功效:
防治 膽囊炎 膽結石 效果顯著 肝為日膽為月
說 明:
膽經之募穴 足太陰脾經與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膽經之氣血匯集之地
按摩手法:
2-4指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00
穴位名稱:
輒筋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胸部 淵腋前1寸 平乳頭 第4肋間隙中
主治功效:
吐酸、嘔吐、流涎、咳嗽脅痛。
其他功效:
肝火旺愛生氣的人 常受氣委屈的人容易氣郁不舒 損傷肝臟 定要多揉此穴
說 明:
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2-4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9
穴位名稱:
淵腋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胸部 舉臂 腋中線上 腋下3寸 第4肋間隙中
主治功效:
脅痛 肩臂痛
其他功效:
防治乳腺增生之要穴 治療肋間神經痛效果下顯著 腋下汗多者可止汗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8
穴位名稱:
肩井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肩上 前直乳中 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
主治功效:
肩周炎 頸椎病 落枕 乳腺炎 乳痛 淋巴結結核
其他功效:
治療牙痛頭痛要穴 治療乳腺炎 乳痛最有療效 防治淋巴結結核之要穴
說 明:
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2-4手指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7
穴位名稱:
風池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項部 枕骨之下 與風府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功效:
外感發熱、風寒感冒、 眩暈、 頭痛、眼病、鼻出血、鼻炎、鼻竇炎、失眠、健忘、中風。
其他功效:
經常扭脖子的人要常按此穴
說 明:
足少陽膽經與陰維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大拇指 指肚 點按 向鼻根方向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6
穴位名稱:
浮白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后乳突后上方
主治功效:
頭痛 項強 耳鳴 耳聾 淋巴結結核
其他功效:
專治白發 長期熬夜 失眠等引起肝腎虛火旺導致白發
說 明: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5
穴位名稱:
天沖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根后緣 直上入發際1.5寸
主治功效:
恐懼 牙齦腫痛
其他功效:
因情緒激動造成的頭痛
說 明: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4
穴位名稱:
率谷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
主治功效:
嘔吐 消化不良
其他功效:
頭痛 眩暈
說 明: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3
穴位名稱:
懸厘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鬢發上 頭維與曲鬢弧線連線上3/4與下1/4交點處
主治功效:
頭暈目眩 耳鳴 目外眥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與足陽明胃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2
穴位名稱:
懸顱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鬢發上 頭維與曲鬢弧線連線中點
主治功效:
偏頭痛、目外眥痛、面腫、鼻出血、牙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1
穴位名稱:
聽會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面部 耳屏間切跡前方 下頜骨突后緣 張口凹陷處
主治功效:
耳鳴 耳聾 面癱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90
穴位名稱:
瞳子髎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目外眥(音子)旁 眶外側緣處
主治功效:
各種眼病、頭痛、面癱、三叉神經痛。
其他功效:
美容祛除魚尾紋
說 明:
瞳子乃瞳孔之意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89
穴位名稱:
足太陽膀胱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靈樞》: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音必)不可以曲,腘如結,...... 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腘、腨、腳皆同,小趾不用。
其他功效:
膀胱經是人體抵御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并連接五臟六腑,極其重要。所以打通膀胱經,既能抵御外界風寒,又能提高身體排毒功能。
說 明: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85
穴位名稱:
足少陽膽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請“按臟腑經絡查詢”膽經的穴位
主治功效:
《靈樞》: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音漢)痛,目銳眥(音子)痛,缺盆中痛,腋下腫,馬刀夾癭(音英),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音比),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其他功效:
膽汁上溢 早上起床后感覺口苦 臉色灰蒙蒙的 常有偏頭痛 坐骨神經痛 乳腺方面的問題 多數婦科病 股骨頭 膝關節外側痛 腿抽筋 腳外踝經常扭傷 耳鳴 耳聾
說 明:
以上癥狀說明膽經出現問題 通過按揉、敲打來打通該經絡 則大部分癥狀都會自然消失
按摩手法:
敲打 按揉 稍用力
記錄號碼: 84
穴位名稱:
大包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側胸部 腋中線上 第6肋間隙處
主治功效:
急癥 如急性腰扭傷、頸椎扭傷、肋間疼痛等
其他功效:
說 明:
足太陰脾經之大絡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83
穴位名稱:
府舍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下腹部 臍中下4寸 沖門上方0.7寸 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功效:
疝氣 闌尾炎 子宮脫垂 睪丸炎 附睪炎
其他功效:
說 明:
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與隱維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82
穴位名稱:
沖門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腹股溝外側 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 髂(音洽)外動脈搏動處外側
主治功效:
疝氣 痔瘡痛 睪丸及附睪炎 子宮內膜炎
其他功效:
說 明:
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避開血管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81
穴位名稱:
血海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屈膝 大腿內側 髕底內側端上2寸 簡易取穴法:對側手掌按住髕骨上緣 2-5指伸直 拇指約45度角 拇指尖處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蕁麻疹、皮膚瘙癢癥、濕疹、但度、尿路感染、大腿內側痛。
其他功效:
丹毒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80
穴位名稱:
陰陵泉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踝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腹脹、腹痛、暴泄、黃疸、水腫、遺精、遺尿、月經不調。
其他功效:
祛濕要穴、 化痰要穴(脾濕生痰)、濕氣大則生菌、水腫、皮炎、皮疹、 及各種炎癥。
說 明:
本經合穴 從根本上解決生痰問題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9
穴位名稱:
地機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 陰陵泉下3寸
主治功效:
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月經不調、痛經、遺精、腰痛、水腫。
其他功效:
食欲不振、 增強腸胃功能、慢性胰腺炎、 糖尿病。
說 明:
本經郗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8
穴位名稱:
漏谷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 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三陰交上3寸
主治功效:
吸收不好 小腿肚酸脹
其他功效:
對前列腺有療效 腹脹 腸鳴
說 明:
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交會穴 回陽九針之一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7
穴位名稱:
三陰交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3寸 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功效:
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垂脫、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痛、小便不利、遺尿、水腫、腳氣、膝腳痹痛、失眠、高血壓、蕁麻疹、濕疹、神經性皮炎、偏癱。
其他功效:
慢性肝炎、 肝功能弱、 失眠、 多夢、 健忘、 抑郁癥、婦科病要穴、 婦科方面如附件、 子宮、 卵巢等。
說 明:
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交會穴 回陽九針之一
按摩手法:
按揉 妊娠不可刺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6
穴位名稱:
商丘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功效:
腹脹、腸鳴、泄瀉、便秘、消化不良、胃炎、腸炎、足跟痛。
其他功效:
治療各種炎癥,如膀胱炎、 尿道炎、 盆腔炎。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按揉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5
穴位名稱:
公孫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 第1趾骨基底部前下方
主治功效:
胃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神經衰弱、精神病、瘧疾、痔瘡、腳氣。
其他功效:
增強消化能力、 加強小腸蠕動、 胸部、腹部的所有問題如腹脹、腹痛、心痛、胃痛、胸口痛等都可以用此穴位治療和緩解、活血化瘀、 通氣、 婦科病、 養生保健要穴、 抑郁癥。
說 明:
本經絡穴 脾經和沖脈能量的匯集點和調控中心
按摩手法: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4
穴位名稱:
太白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 足大趾本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功效:
腹脹、腹痛、便秘、痢疾、心痛、心動過緩、胸脅痛、身痛。
其他功效:
健脾補脾原穴、 主治和脾有關的病癥、睡覺流口水、 消化不良、 手腳冰涼、 月經淋漓不止、 舌邊齒痕、 糖尿病、 降血糖。
說 明:
本經原穴 主治和脾有關的病癥 糖尿病實為脾經問題
按摩手法:
按揉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3
穴位名稱:
大都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 足大趾本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功效:
腹脹、腹痛、泄瀉、便秘、高熱無汗、驚風、足痛。
其他功效:
肌肉萎縮、骨質疏松、 腰腿痛、 補鈣要穴。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按揉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2
穴位名稱:
隱白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大趾末節內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止血功效奇佳 便血 月經過多 崩漏 多夢 失眠
其他功效:
通鼻竅 治療慢性鼻炎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 艾灸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1
穴位名稱:
內庭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足背 第2、3趾間 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功效:
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痢疾、頭痛、牙痛、咽喉腫痛、鼻出血、熱病、足背痛。
其他功效:
胃火引起牙痛、 咽喉腫痛、 鼻出血、祛胃火堪比牛黃解毒丸、 功效近中草藥-生石膏。
說 明:
本經滎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向指尖方向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70
穴位名稱:
陷谷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腳第2、3趾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顏面浮腫、全身水腫、腸鳴腹痛、足背腫痛。
其他功效:
治療鼻炎要穴、 治療胃下垂效果明顯。提升陽氣、 頭痛、 太陽穴痛。
說 明:
本經腧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向指尖方向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9
穴位名稱:
解溪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與外踝尖平齊
主治功效:
頭痛、面腫、腹脹、便秘、 踝關節痛、下肢癱瘓、麻木、脊髓灰質炎后遺癥。
其他功效:
失眠、 多夢。讓全身放松和治療腦供血不足之要穴。
說 明:
本經經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8
穴位名稱:
豐隆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外踝尖上8寸 條口外 距脛骨前緣2橫直 (中指) 脛骨腓骨之間
主治功效:
各種炎癥、咳嗽、哮喘、痰多、咽喉腫痛、頭痛、眩暈、癔癥、精神病、小腿酸痛、下肢麻木、癱瘓。
其他功效:
化痰強穴(主治脾濕生痰)、 各種痰癥、咳嗽、 哮喘、 咽喉腫痛、 健忘、 慢性腸胃病、 下肢麻木、癱瘓、 氣郁生痰需要按揉肝經上的太沖穴。
說 明:
胃經絡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7
穴位名稱: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其他功效:
按摩時的酸麻脹痛意義:酸:經絡暢通 氣血不足; 麻:氣已同 血未通; 脹:氣有余血不足 (禁拔火罐); 痛:血瘀; 木:氣血均未通; 癢:氣血正在通過(接著刮痧,淤血立刻清除)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記錄號碼: 66
穴位名稱:
條口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8寸 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功效:
肩周炎 肩膀痛
其他功效:
小腿寒涼 下肢麻木癱瘓
說 明:
又稱“肩凝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5
穴位名稱:
下巨虛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功效:
小腹痛
其他功效:
腿膝酸軟無力 下肢癱瘓
說 明:
小腸之下合穴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4
穴位名稱:
上巨虛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6寸 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功效:
腹痛 腹脹 腹瀉 闌尾炎 便秘 痔瘡
其他功效:
大腸包括升結腸 橫結腸 降結腸 乙狀結腸 直腸 此穴故可治療此范圍疾病
說 明:
大腸之下合穴 主治大腸方面疾病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3
穴位名稱:
足三里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屈膝 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功效:
胃痛 腹脹 腹瀉 消化不良 便秘 頭暈 耳鳴 高血壓 腦中風 心血管疾病 婦科病 月經不調 痛經 不孕 乳腺炎 水腫 下肢癱瘓 呃逆(打嗝)失眠 多夢 抑郁癥
其他功效:
人體第一長壽之藥 治本 強體 體質增強了 病癥自然消失了 畏寒怕冷 常感冒 關節痛 易口腔潰瘍 愛喝水又口干舌燥 夜尿多 腰疼腰酸 小便赤黃以上病癥多為腎陽虛,任其發展將引起高血壓 腎炎 膀胱炎糖尿病 陽痿 婦科病等。需按揉"魚際 足三里 合谷"三個穴位,足三里可艾灸,3-4周會有好轉,堅持3個月療效會更明顯。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養生保健 防治百病 每日按揉 "足三里 委中 列缺 合谷"
說 明:
本經合穴 四總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回陽九針穴之一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艾灸 胃脹胃脘痛時向上推按 腹部正中不適時點按壓 小腹部位疼痛時向下推按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2
穴位名稱:
犢鼻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屈膝 在膝部 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主治功效:
膝關節疾病
其他功效:
腳氣
說 明:
此穴氣血最盛 強身壯體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1
穴位名稱:
梁丘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屈膝 大腿前 髂(音洽)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 髕底上2寸
主治功效:
急性胃炎、 腸胃炎、 乳腺炎、 胃酸過多、恐怖癥、潰瘍、腹瀉。
其他功效:
急性癥狀采用此穴 如急性腸胃炎 乳腺炎引起乳房脹痛 膝關節痛 有效緩解胃酸
說 明:
本經郗穴 (郗穴治急癥)
按摩手法:
點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60
穴位名稱:
陰市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大腿前 髂(音洽)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 髕底上2寸
主治功效:
血糖高 糖尿病
其他功效:
腿膝風濕痹痛 下肢麻木 癱瘓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9
穴位名稱:
伏兔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大腿前 髂(音洽)骨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 髕骨上6寸簡易取穴:掌后橫紋正中,按在髕骨上緣,手指并攏壓在大腿上,中指尖點到處即此穴
主治功效:
腰腿痛、下肢麻木、癱瘓、腳氣、蕁麻疹。
其他功效:
調節心臟功能 下肢麻木 癱瘓
說 明:
按摩手法:
掌跟按揉 順時針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8
穴位名稱:
水道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下腹部 臍中下3寸 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功效:
腎炎 膀胱炎 前列腺炎 小腹脹痛 小便不利
其他功效:
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癥、難產、白帶過多、尿路感染。
說 明:
奇穴 左稱胞門 右稱子戶
按摩手法:
點按 掌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7
穴位名稱:
天樞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腹中部 距臍中2寸
主治功效:
腹痛 腹瀉 消化不良 便秘
其他功效:
治療腸胃炎要穴
說 明:
大腸經募穴 生清降濁處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艾灸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6
穴位名稱:
人迎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頸部 胸鎖乳突肌前緣 頸總動脈處
主治功效:
高血壓、咽炎、扁桃體炎、甲狀腺炎、哮喘、偏癱、發音困難。
其他功效:
高血壓 咽喉腫痛
說 明:
引血到臉部可祛斑 人迎是胃經經絡的重要通道
按摩手法:
撫摸 避開血管 禁灸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5
穴位名稱:
頭維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頭側部 額角發際上0.5寸 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功效:
偏頭痛、眼病、三叉神經痛、眩暈。
其他功效:
快速緩解頭痛 頭脹痛 太陽穴痛
說 明:
胃經和膽經交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4
穴位名稱:
下關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耳前方 顴弓與下額切跡凹陷中
主治功效:
耳鳴、 神經性耳聾、中耳炎、 三叉神經痛、下牙痛、下頜關節紊亂癥。
其他功效:
膽經問題常見耳鳴、耳聾、 牙痛。
說 明:
胃經和膽經交會穴 治療胃經和膽經上的問題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3
穴位名稱:
頰車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頰部 下額角前上方一橫指(中指) 咬肌隆起上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面神經炎、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偏癱、癔癥、扁桃體炎、牙髓炎、口腔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
其他功效:
口眼歪斜、 面部神經麻痹、 牙痛、三叉神經痛、 治牙痛時與合谷穴配合效果更佳、 睡覺磨牙、 下頜關節功能紊亂。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2
穴位名稱:
巨髎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瞳孔直下 平鼻翼下緣處 鼻唇溝外側
主治功效:
面部神經麻痹
其他功效:
預防三叉神經痛 牙痛 鼻病 中風
說 明:
有中風先兆的中老年人需常按揉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1
穴位名稱:
四白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瞳孔直下 眶下凹陷處
主治功效:
眼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 副鼻竇炎。
其他功效:
防治近視、老花眼、 黑眼圈、 眼睛脹痛、發澀發癢。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50
穴位名稱:
承泣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瞳孔直下 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功效:
屈光不正、夜盲、青光眼、色弱、色盲、結膜炎、角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淚囊炎、框下神經痛。
其他功效:
迎風流淚、青光眼、眼皮跳。
說 明:
胃經第一個穴位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9
穴位名稱:
陰谷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腘窩內側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崩漏、白帶、陰道炎、遺精、陽痿、早泄、陰囊濕疹、癲癇、精神病。
其他功效:
生殖系統疾病、 腹痛(與下巨虛穴配合)、頸椎病。
說 明:
本經合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8
穴位名稱:
筑賓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太溪與陰谷連線上 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內下方
主治功效:
癲癇、精神病、小兒臍疝、腓腸肌痙攣。
其他功效:
排毒要穴、 膝蓋酸軟、 清熱利濕、 化痰安神、 理氣止痛。
說 明:
排除長期吃西藥后淤積的毒 尿酸 痛風 結石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7
穴位名稱:
交信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太溪穴直上2寸 復溜穴前0.5寸 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崩漏、淋漓不止、腹瀉、痢疾、便秘、睪丸腫痛、下肢內側痛。
其他功效:
說 明:
陰蹺脈郗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6
穴位名稱:
復溜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太溪穴直上2寸
主治功效:
水腫、腹水、腸鳴、腹脹、熱病、無汗、盜汗、遺精、早泄、糖尿病、腰背痛、下肢痛。
其他功效:
膝蓋腫、 靜脈曲張、 自汗、 盜汗、 小便難、 小便失禁、 白內障、 青光眼、 補腎滋陰、 利水消腫、 水腫腹脹、 等水液代謝失常病癥; 降血壓(先按摩尺澤再按摩復溜最好的高血壓降壓法)
說 明:
本經經穴 和肺經尺澤穴配合補腎最佳 先尺澤再復溜后太溪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虛寒體質可灸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5
穴位名稱:
太溪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緣 內踝后方 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功效:
失眠、健忘、耳鳴耳聾、咽痛、咳喘、胸痛、咯血、月經不調、陽痿、腰痛、內踝痛、遺尿、腎炎、膀胱炎。
其他功效:
全身第一大補腎大穴,六脈細微、通體虛寒、手腳冰涼、特別是女性艾灸此穴,直至感到熱燙。干咳少痰,咳血,口干舌燥,眩暈耳鳴,潮熱盜汗,陰虛火旺,健忘。腎虛引起的諸癥, 如胸悶、 支氣管炎、 哮喘、 老年癡呆、 耳鳴、 牙齒松動、 經期腹痛、 腎結石絞痛、 痛風、 尿酸高、 厭食(饑不欲食)、足跟痛。
說 明:
本經腧穴 原穴 激發身體原動力 回陽九針穴之一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4
穴位名稱:
照海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痛經、陰癢、子宮垂脫、尿頻、尿急、便秘、失眠、癲癇、眼疾、咽炎。
其他功效:
治療慢性咽炎、咽喉痛最有效。
說 明:
八脈交會之一 通陰蹺脈 足少陽腎經與陰蹺脈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3
穴位名稱:
水泉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內踝后下方 當太溪穴直下1寸 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子宮垂脫、膀胱炎、尿道炎。
其他功效:
前列腺、小便不利、活血通經、月經量少、腹脹不下、腳踝酸痛、泌尿系統感染、消水腫。
說 明:
本經郗穴 郗穴治急癥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2
穴位名稱:
大鐘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內踝后下方 跟腱附著部內側前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咳血、咯血、癡呆、多睡、月經不調、腰脊強痛、足跟痛。
其他功效:
強腰壯骨、清腦安神、益腎平喘、通調二便、專治失聲、多夢、排毒、御寒、足跟痛要穴。
說 明:
本經絡穴 絡膀胱經 絡穴治療慢性病 如膽小怕事 久病入絡 故腎虛不足一定要按揉大鐘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1
穴位名稱:
然谷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足舟骨粗隆下方
主治功效:
月經不調、陰癢、遺精、咳血、糖尿病、癲癇、足背痛。
其他功效:
糖尿病(消渴)、開胃大藥、增強脾胃功能、心煩、口干舌燥、咽喉腫痛、遺尿、遺精、咽喉干燥、失音。
說 明:
本經滎穴 滎為火 腎屬水 故可平衡水火 降心火 堪比專治陰虛火旺之大補丸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40
穴位名稱:
涌泉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底部 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足2、3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中點連線前1/3處
主治功效:
顛頂痛、眩暈、高血壓、休克、癲癇、癔癥、小兒驚風、咽喉痛
其他功效:
足心熱、咽喉痛、腎虛、氣血不足、防衰老、足寒、補肝、呃逆(打嗝不止)虛寒型嘔吐、耳鳴、耳聾、血壓高(將吳茱萸打粉 用醋和成泥糊狀 敷于穴位上)。
說 明:
本經井穴 回陽九針穴之一 引血歸原 金雞獨立功 墜足功 兩功法最簡單便捷見效快
按摩手法:
點按 揉搓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9
穴位名稱:
足少陰腎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泌尿生殖系統 內分泌系統 神經系統 咽喉 胸 腰
其他功效:
說 明:
起于涌泉穴 止于俞府穴 左右各27穴
按摩手法:
記錄號碼: 38
穴位名稱:
整條足太陽膀胱經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腎結石 膽結石
其他功效:
面色灰暗 畏寒怕冷 手腳冰涼 美容
說 明:
常說的氣色不好,通常是膀胱經氣血不暢 寒氣較重 造成面色灰暗 沒有血色 故欲美容之人首選經絡
按摩手法:
通過刺激 按摩膀胱經都會減輕癥狀
記錄號碼: 36
穴位名稱:
至陰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小指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難產 胎位不正
其他功效:
防感冒 腳寒 通鼻竅
說 明:
本經井穴
按摩手法:
點按 或用拇指推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5
穴位名稱:
束骨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外側 足小指本節后方 赤白肉際處
主治功效:
頭痛、項強、眩暈、癲癇、身熱目黃。
其他功效:
防感冒、腳寒、通鼻竅、腦鳴、疼痛。
說 明:
本經腧穴 從金門穴到足通骨穴一起按摩
按摩手法:
點按 或用拇指推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4
穴位名稱:
申脈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外側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功效:
頭痛、眩暈、癔癥、癲癇、精神病、踝關節同。
其他功效:
小腿抽筋、腰腿痛、多夢。
說 明:
八脈交匯穴之一 足太陽膀胱經與陽蹺脈的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3
穴位名稱:
飛揚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小腿后 承山穴外下方1寸
主治功效:
頭痛、眩暈、鼻出血、鼻塞、腰背痛、下肢無力、麻木、癱瘓、肌肉痙攣、腎炎
其他功效:
慢性腰肌勞損
說 明:
本經絡穴 與委中穴配合 效果更佳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2
穴位名稱:
昆侖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外踝后 外踝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功效:
頭項強通、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足跟痛、眩暈、鼻出血、瘧疾、難產。
其他功效:
頭脹痛、哮喘、感冒、血壓高、腰腿痛、老花眼
說 明:
把氣血引到腳底 故能降血壓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拔罐 從飛揚推到昆侖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1
穴位名稱:
承山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小腿后正中 委中與昆侖之間 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主治功效:
小腿痛、腰背痛、下肢麻木、癱瘓、坐骨神經痛、脫肛、痔瘡
其他功效:
祛濕要穴,雙承山配雙肩井治療疲勞引起的腰酸腿痛療效顯著 游泳時腿抽筋按揉次穴
說 明:
合陽、承山兩穴具有相似功效 馬丹陽十二天星穴之一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30
穴位名稱:
委陽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腘(guo 三聲)橫紋外側端
主治功效:
腰背脹痛,腓腸肌痙攣,小腹脹滿,小便不利。
其他功效:
降血壓、腦后頭痛、足跟痛。
說 明:
三焦經之下合穴 腰背脹痛需要疏氣 此穴最有效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腰背脹痛時不能拔罐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9
穴位名稱:
委中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腘(guo 三聲)橫紋中點
主治功效:
腰背痛、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痛、腹痛、吐瀉
其他功效:
腰背痛,腰背方面的疾病都可以此穴治療,配合睛明和至陰兩穴效果更加;降血壓、 腦后頭痛、 足跟痛。
說 明:
本經合穴 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8
穴位名稱:
下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主治功效:
遺精、陽痿、睪丸炎、月經病、附件炎、子宮垂脫、陰癢、下腰痛、坐骨神經痛、痔瘡
其他功效:
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男科 婦科 子宮肌瘤 前列腺炎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7
穴位名稱:
中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主治功效:
遺精、陽痿、睪丸炎、月經病、附件炎、子宮垂脫、陰癢、下腰痛、坐骨神經痛、痔瘡
其他功效:
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男科 婦科 子宮肌瘤 前列腺炎
說 明:
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6
穴位名稱:
次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主治功效:
遺精、陽痿、睪丸炎、月經病、附件炎、子宮垂脫、陰癢、下腰痛、坐骨神經痛、痔瘡
其他功效:
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男科 婦科 子宮肌瘤 前列腺炎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5
穴位名稱:
上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主治功效:
遺精、陽痿、睪丸炎、月經病、附件炎、子宮垂脫、陰癢、下腰痛、坐骨神經痛、痔瘡
其他功效:
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男科 婦科 子宮肌瘤 前列腺炎
說 明:
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4
穴位名稱:
八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參閱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主治功效:
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男科 婦科 痛經 子宮肌瘤 前列腺炎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2
穴位名稱:
華佗夾脊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督脈旁開1寸
主治功效:
補腎功效非常顯著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手掌按揉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1
穴位名稱:
腎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遺精、陽痿、早泄、遺尿、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腰痛、腎炎、神經衰弱、諸虛百損
其他功效:
腰酸背痛、腎炎水腫、痛經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拔罐或艾灸直接補腎 不上火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20
穴位名稱:
膽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肝膽疾病、胃痛、嘔吐
其他功效:
膽囊疾病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刮痧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9
穴位名稱:
肝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肝膽疾病,胃病,眼病,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
其他功效:
脂肪肝、胃痛、抑郁癥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8
穴位名稱:
胃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胃痛、腹脹、幽門梗阻、嘔吐、消化不良、胃下垂、胸脅痛。
其他功效:
慢性胃病、食欲不振、 胃酸過多、 胃脹氣等、 配合足三里、 三陰交、效果較佳。
說 明:
胃酸呃逆的主要原因在脾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7
穴位名稱:
厥陰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胸悶,胸脅痛,心絞痛,心悸,咳嗽,嘔吐,神經衰弱
其他功效:
冠心病、心血管疾病
說 明:
同時按揉膏肓穴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6
穴位名稱:
肺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功效:
咳嗽,哮喘,肺炎,感冒,肺結核,胸膜炎,蕁麻疹,肩背痛
其他功效:
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說 明:
同時按揉魂戶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5
穴位名稱:
天柱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頸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
主治功效:
后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肩背痛,肺炎,胸膜炎
其他功效:
頭痛、頸椎病、熱病、明目、醒神、降血壓
說 明:
按摩手法:
點按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4
穴位名稱:
眉沖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頭部,當攢竹直上入發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主治功效:
鼻塞、眼科疾病、頭痛、癲癇
其他功效:
說 明:
按摩手法:
十指指肚梳頭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3
穴位名稱:
魚腰
所屬經絡:
經外奇穴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頭痛 眼睛漲痛 慢性鼻炎
其他功效:
明目
說 明:
經外奇穴
按摩手法:
食指指節刮眼眶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2
穴位名稱:
攢竹
所屬經絡:
膀胱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眉頭凹陷處 眶上切跡處
主治功效:
結膜炎,視神經萎縮,青光眼,頭痛,面癱
其他功效:
熱證引起的眼睛紅腫,腫痛
說 明:
按摩手法:
食指指節刮眼眶 稍用力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記錄號碼: 11
穴位名稱:
睛明
所屬經絡:
膀胱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
眼睛昏花,漲痛,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屈光不正,色盲,結膜炎,淚囊炎,視網膜炎
其他功效:
治療包括近視在內的眼科疾病
說 明:
治療包括近視在內的眼科疾病
按摩手法:
拇指指肚夾住鼻根 垂直往眼睛深部按壓
穴位圖 相對位置請參照藍色標記
以下是搜索結果列表
您輸入的病癥名稱是:
共查詢到 208 個結果
穴位名稱: 地五會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第4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后方,第4、5跖骨之間,小趾伸肌腱內側緣。
穴位名稱: 足臨泣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第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后方,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處。
穴位名稱: 筋縮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背部,后正中線,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穴位名稱: 中樞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背部,后正中線,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穴位名稱: 腰陽關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腰部,后正中線,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穴位名稱: 腰俞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骶部,后正中線,正對骶管裂孔
穴位名稱: 長強
所屬經絡: 督脈
穴位位置: 尾骨端下,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
穴位名稱: 足三里 委中 列缺 合谷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這是一個組合穴位,每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高清圖,請按照穴位名稱查詢獲得。
穴位名稱: 內關 靈臺 至陽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膈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絲竹空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眉梢凹陷處
穴位名稱: 大都 商丘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復溜 丘虛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風府 手三里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太沖 太溪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魚際 足三里 合谷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這是一個組合穴位,每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高清圖,請按照穴位名稱查詢獲得。
穴位名稱: 承山 陽陵泉 三陰交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少沖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小指末節橈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少府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手掌 第4、5掌骨間 握拳時 小指尖所指出
穴位名稱: 神門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腕部 腕掌側橫紋尺側端
穴位名稱: 陰郗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 腕橫紋上0.5寸
穴位名稱: 通里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 腕橫紋上1寸
穴位名稱: 靈道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 腕橫紋上1.5寸
穴位名稱: 少海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屈肘 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音科)連線中點處
穴位名稱: 青靈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臂內側 肘橫紋上3寸
穴位名稱: 極泉
所屬經絡: 手少陰心經
穴位位置: 腋窩頂點 腋動脈搏動處
穴位名稱: 聽宮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面部 耳屏前 下頜骨髁(音科)狀突后方張口時凹陷處
穴位名稱: 天容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頸外側 下頜角后方
穴位名稱: 天窗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頸外側 胸鎖乳突肌后緣 扶突后 與喉結平
穴位名稱: 曲垣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岡上窩內側端
穴位名稱: 臑俞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腋后紋頭直上 肩胛岡下緣凹陷處
穴位名稱: 秉風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岡上窩中央 天宗直上 舉臂有凹陷處
穴位名稱: 肩貞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關節后下方 臂內收時 腋后紋頭上1寸
穴位名稱: 天宗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肩胛部 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棘突平
穴位名稱: 小海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肘內側 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音科)之間凹陷處
穴位名稱: 支正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側 腕背橫紋上5寸
穴位名稱: 養老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側 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穴位名稱: 陽谷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手腕尺側 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處
穴位名稱: 腕骨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側 腕背橫紋上5寸
穴位名稱: 后溪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手掌尺側 微握拳 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前 遠側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穴位名稱: 前谷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手掌尺側 微握拳 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前 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穴位名稱: 少澤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穴位位置: 小指末節尺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少商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拇指末節橈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魚際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拇指本節后凹陷處
穴位名稱: 太淵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腕掌側橫紋橈側 橈動脈搏動處
穴位名稱: 經渠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橈側 腕橫紋上1寸
穴位名稱: 列缺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橈側 腕橫紋上1.5寸
穴位名稱: 孔最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橈側 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穴位名稱: 尺澤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肘橫紋中 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穴位名稱: 俠白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上臂內側 肱二頭肌橈側緣 腋前紋下4寸
穴位名稱: 天府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上臂內側 肱二頭肌橈側緣 腋前紋下3寸
穴位名稱: 云門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胸前臂外上部 鎖骨下窩凹陷處 前中線旁開6寸
穴位名稱: 中府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胸前臂外上部 鎖骨下緣 前中線旁開6寸 云門下2寸
穴位名稱: 迎香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面部 鼻翼外援中點旁
穴位名稱: 肩髃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肩部 三角肌上
穴位名稱: 臂臑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上臂外側 三角肌止點 曲池上7寸
穴位名稱: 手五里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上臂外側 曲池上3寸
穴位名稱: 肘髎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上臂外側 屈肘 曲池上1寸
穴位名稱: 曲池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肘橫紋外側端 屈肘 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上
穴位名稱: 手三里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2寸
穴位名稱: 上廉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3寸
穴位名稱: 下廉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4寸
穴位名稱: 溫溜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屈肘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5寸
穴位名稱: 偏歷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屈肘 前臂背面橈側 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3寸
穴位名稱: 陽溪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腕背橫紋橈側 拇指上翹時 拇指端、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
穴位名稱: 合谷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手背 第1、2掌骨間 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穴位名稱: 三間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微握拳 食指第2指掌關節后 橈側凹陷處
穴位名稱: 二間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微握拳 食指第2指掌關節前橈側凹陷處
穴位名稱: 商陽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食指末節橈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瘈脈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后乳突中央 角孫與翳(音義)風之間
穴位名稱: 翳風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耳垂后方 乳突與下頜角間凹陷處
穴位名稱: 天牖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頸側部 乳突后方直下 平下頜角 胸鎖乳突肌后緣
穴位名稱: 臑會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肘尖與肩髎(音聊)的連線上 肩髎下3寸
穴位名稱: 消濼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清冷淵與臑會連線中點處
穴位名稱: 清冷淵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肘尖直上2寸
穴位名稱: 天井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臂外側 屈肘時 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穴位名稱: 支溝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側 陽池與肘尖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3寸 尺骨與橈(音撓)骨之間
穴位名稱: 外關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前臂背側 陽池與肘尖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2寸 尺骨與橈(音撓)骨之間
穴位名稱: 陽池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腕背橫紋中 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
穴位名稱: 中渚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手背部 環指本節后方 第4、5掌骨尖凹陷處
穴位名稱: 液門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手背部 第4、5指間 指蹼后方赤白肉際處
穴位名稱: 關沖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環指末節尺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手少陽三焦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穴位位置: 《內經 靈樞》: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于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隔,循屬三焦;其之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穴位名稱: 中沖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穴位名稱: 勞宮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手掌中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 屈指握拳時中指尖指處
穴位名稱: 大陵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腕橫紋中點上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穴位名稱: 內關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穴位名稱: 間使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穴位名稱: 郗門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前臂掌側 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掌長肌腱與橈(音撓)側屈肌腱之間
穴位名稱: 曲澤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穴位名稱: 中里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曲澤穴上3寸附近
穴位名稱: 天泉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臂內側 腋前紋頭下2寸 肱(音功)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穴位名稱: 天池
所屬經絡: 手厥陰心包經
穴位位置: 胸部 乳頭外1寸 第4肋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5寸
穴位名稱: 期門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胸部 乳頭直下 第6肋間 前正中線旁開4寸
穴位名稱: 章門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側腹部 第11肋游離間下方
穴位名稱: 陰包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大腿內側 脛骨內上髁(音科)上4寸 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穴位名稱: 曲泉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膝內側 屈膝 在腘橫紋內側端上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中都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7寸 脛骨內側面中央
穴位名稱: 蠡溝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
穴位名稱: 太沖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足背部 第1趾骨間隙后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行間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足背部 第1、2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穴位名稱: 大敦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穴位位置: 足大趾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手陽明大腸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手陽明大腸經
穴位位置: 《靈樞 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間,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音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隔,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穴位名稱: 手太陰肺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穴位位置: 《靈樞 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膲,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隔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音鬧)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穴位名稱: 郗穴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肺為孔最;心為陰郗;心包為郗門;脾為地機;腎為水泉;肝為中都;大腸為溫溜;小腸為養老;三焦為會宗;胃為梁丘;膀胱為金門;膽為外丘。
穴位名稱: 十二原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于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于太沖,太沖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
穴位名稱: 八會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臟為章門;腑為中脘;氣為膻中;血為膈腧;筋為陽陵泉;脈為太淵;骨為大柕;髓為絕骨。
穴位名稱: 太沖 丘虛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分別參照:太沖 丘虛
穴位名稱: 風市 風池 太沖 行間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分別參照:風市 風池 太沖 行間
穴位名稱: 丘虛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足外踝前下方 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處
穴位名稱: 懸鐘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3寸
穴位名稱: 陽輔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4寸
穴位名稱: 光明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5寸
穴位名稱: 外丘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7寸
穴位名稱: 陽交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踝尖上7寸
穴位名稱: 陽陵泉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小腿外側 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膝陽關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膝外側 陽陵泉上3寸
穴位名稱: 中瀆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大腿外側部中線上 腘橫紋上5寸
穴位名稱: 風市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大腿外側部中線上 腘橫紋上7寸
穴位名稱: 環跳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股外側 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外1/3與中1/3交點處
穴位名稱: 帶脈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腹部 章門下1.8寸 第11肋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交點上
穴位名稱: 京門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腰部 章門后1.8寸 第12肋骨游離端下方
穴位名稱: 日月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胸部 乳頭直下 第7肋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4寸
穴位名稱: 輒筋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胸部 淵腋前1寸 平乳頭 第4肋間隙中
穴位名稱: 淵腋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側胸部 舉臂 腋中線上 腋下3寸 第4肋間隙中
穴位名稱: 肩井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肩上 前直乳中 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
穴位名稱: 風池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項部 枕骨之下 與風府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名稱: 浮白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后乳突后上方
穴位名稱: 天沖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根后緣 直上入發際1.5寸
穴位名稱: 率谷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 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
穴位名稱: 懸厘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鬢發上 頭維與曲鬢弧線連線上3/4與下1/4交點處
穴位名稱: 懸顱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頭部鬢發上 頭維與曲鬢弧線連線中點
穴位名稱: 聽會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面部 耳屏間切跡前方 下頜骨突后緣 張口凹陷處
穴位名稱: 瞳子髎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目外眥(音子)旁 眶外側緣處
穴位名稱: 足太陽膀胱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足少陽膽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置: 請“按臟腑經絡查詢”膽經的穴位
穴位名稱: 大包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側胸部 腋中線上 第6肋間隙處
穴位名稱: 府舍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下腹部 臍中下4寸 沖門上方0.7寸 距前正中線4寸
穴位名稱: 沖門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腹股溝外側 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 髂(音洽)外動脈搏動處外側
穴位名稱: 血海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屈膝 大腿內側 髕底內側端上2寸 簡易取穴法:對側手掌按住髕骨上緣 2-5指伸直 拇指約45度角 拇指尖處
穴位名稱: 陰陵泉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踝后下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地機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 陰陵泉下3寸
穴位名稱: 漏谷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 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三陰交上3寸
穴位名稱: 三陰交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3寸 脛骨內側緣后方
穴位名稱: 商丘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
穴位名稱: 公孫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 第1趾骨基底部前下方
穴位名稱: 太白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 足大趾本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穴位名稱: 大都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 足大趾本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穴位名稱: 隱白
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位置: 足大趾末節內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內庭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足背 第2、3趾間 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穴位名稱: 陷谷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腳第2、3趾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解溪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與外踝尖平齊
穴位名稱: 豐隆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外踝尖上8寸 條口外 距脛骨前緣2橫直 (中指) 脛骨腓骨之間
穴位名稱: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條口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8寸 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穴位名稱: 下巨虛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穴位名稱: 上巨虛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側 犢鼻下6寸 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穴位名稱: 足三里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屈膝 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穴位名稱: 犢鼻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屈膝 在膝部 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穴位名稱: 梁丘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屈膝 大腿前 髂(音洽)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 髕底上2寸
穴位名稱: 陰市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大腿前 髂(音洽)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 髕底上2寸
穴位名稱: 伏兔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大腿前 髂(音洽)骨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 髕骨上6寸簡易取穴:掌后橫紋正中,按在髕骨上緣,手指并攏壓在大腿上,中指尖點到處即此穴
穴位名稱: 水道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下腹部 臍中下3寸 距前正中線2寸
穴位名稱: 天樞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腹中部 距臍中2寸
穴位名稱: 人迎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頸部 胸鎖乳突肌前緣 頸總動脈處
穴位名稱: 頭維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頭側部 額角發際上0.5寸 頭正中線旁開4.5寸
穴位名稱: 下關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耳前方 顴弓與下額切跡凹陷中
穴位名稱: 頰車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頰部 下額角前上方一橫指(中指) 咬肌隆起上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巨髎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瞳孔直下 平鼻翼下緣處 鼻唇溝外側
穴位名稱: 四白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瞳孔直下 眶下凹陷處
穴位名稱: 承泣
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瞳孔直下 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穴位名稱: 陰谷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腘窩內側
穴位名稱: 筑賓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太溪與陰谷連線上 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內下方
穴位名稱: 交信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太溪穴直上2寸 復溜穴前0.5寸 脛骨內側緣后方
穴位名稱: 復溜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小腿內側 太溪穴直上2寸
穴位名稱: 太溪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緣 內踝后方 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穴位名稱: 照海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水泉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內踝后下方 當太溪穴直下1寸 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
穴位名稱: 大鐘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內踝后下方 跟腱附著部內側前方凹陷處
穴位名稱: 然谷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內側緣 足舟骨粗隆下方
穴位名稱: 涌泉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足底部 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足2、3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中點連線前1/3處
穴位名稱: 足少陰腎經整條經絡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整條足太陽膀胱經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至陰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小指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0.1寸
穴位名稱: 束骨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外側 足小指本節后方 赤白肉際處
穴位名稱: 申脈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外側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穴位名稱: 飛揚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小腿后 承山穴外下方1寸
穴位名稱: 昆侖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足外踝后 外踝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穴位名稱: 承山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小腿后正中 委中與昆侖之間 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穴位名稱: 委陽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腘(guo 三聲)橫紋外側端
穴位名稱: 委中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腘(guo 三聲)橫紋中點
穴位名稱: 下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穴位名稱: 中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穴位名稱: 次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穴位名稱: 上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在骶部
穴位名稱: 八髎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參閱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穴位名稱: 華佗夾脊
所屬經絡:
穴位位置: 督脈旁開1寸
穴位名稱: 腎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膽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肝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胃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厥陰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肺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名稱: 天柱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頸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
穴位名稱: 眉沖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頭部,當攢竹直上入發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穴位名稱: 魚腰
所屬經絡: 經外奇穴
穴位位置:
穴位名稱: 攢竹
所屬經絡: 膀胱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眉頭凹陷處 眶上切跡處
穴位名稱: 睛明
所屬經絡: 膀胱經
穴位位置: 面部 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失眠患者經絡穴位治療法
頭痛患者經絡穴位治療法 - changqimei的日志 - 網易博客
艾灸穴位圖
咽喉痛----對癥病癥按摩穴位
治療咽喉痛的穴位
對癥病癥按摩穴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崇明县| 买车| 蒙城县| 偏关县| 博罗县| 仁化县| 库尔勒市| 米林县| 庆元县| 田东县| 中超| 永康市| 翁源县| 安龙县| 宽城| 肃宁县| 高邮市| 方城县| 崇左市| 上蔡县| 武城县| 商洛市| 新竹市| 赤峰市| 缙云县| 大同市| 孝义市| 扎兰屯市| 彩票| 唐山市| 客服| 堆龙德庆县| 梓潼县| 通海县| 蒙自县| 华宁县| 政和县| 长春市| 娄烦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