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行方 著 《每天學點金融學》
人人都知道,現在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其實,不僅僅“現在”的錢是這樣,“過去”的錢也是如此,這是一種普遍而正常的金融學現象。這就引出了本書的第一個金融學概念:通貨膨脹。
所謂通貨膨脹,是指貨幣供應量太多引起貨幣貶值、物價持續而普遍上漲的一種貨幣現象。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銀行里發出來的新鈔票太多了,所以越來越不值錢了。
那么,錢是怎樣越來越不值錢的呢?或者說,通貨膨脹是怎樣發生的呢?一般認為,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①需求拉動
認為需求拉動導致通貨膨脹的觀點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貨幣的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就會引起價格水平持續上升。具體地說,需求拉動價格上漲的情況又有兩種:一是現實因素,二是貨幣因素。
從現實因素看,整個社會都在過度消費、過度投資,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尤其是過度投資,很容易打破貨幣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的平衡,導致價格水平上升。
從貨幣因素看,貨幣供應過度會導致經濟活動對貨幣需求大大減少,這時候即使貨幣供應量沒有增長或者增長不多,也會導致原有貨幣量相對過剩;更不用說貨幣需求量不變時,貨幣供給增長過快造成的貨幣過剩了。而貨幣供應過度,是會拉動價格上漲的。不過,如果投資增長速度與貨幣總供給增長速度相同,價格依然是可以保持不變的。
②成本推動
成本推動導致通貨膨脹的觀點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成本的上升,必然會導致貨幣總供給量增長。也就是說,它認為這時候是生產成本的上升推動了價格上漲。
許多生產、加工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是在成本基礎上加上一定利潤率來制定
價格策略的。這樣,產品和服務的成本越高,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也就會水漲船高。
有人也許會問,同樣的商品價格越低越有利于拓展市場,它們為什么就不能對產品和服務價格有所控制呢?確實,任何企業都不愿意無厘頭地提高產品和服務價格,但在有些情況下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例如:
a。員工工資水平不斷提高,很可能會提高產品和服務成本
這里之所以說“很可能”,是因為在員工工資水平提高的同時,還要看勞動生產率有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如果工資水平的提高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就會提高產品和服務成本;相反,如果員工工資水平提高速度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就會降低產品和服務成本。
舉例來說,如果今年全體員工的工資水平比去年增長了10%,而勞動生產率卻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這時候的產品和服務成本反而降低了;如果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達不到10%,產品和服務成本就必然會在去年的基礎上有所上升。
每當出現全社會普加工資時,就意味著全社會的產品和服務成本必將進一步上升,從而引發全社會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而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又會回過頭來拉動員工工資上漲,形成工資和價格的交替上升,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就這樣出現了。
b。壟斷行業會強行拉動產品和服務價格的升高
任何社會都會有一部分壟斷行業存在。對于壟斷行業來說,它們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會脫離成本而單獨存在,這是由它們的壟斷地位決定的。
壟斷行業為了追逐壟斷利潤,往往會抬高產品和服務價格。如果價格上漲幅度超過成本增長幅度,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就出現了。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利潤與價格是齊漲共跌的關系,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實際上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③需求膨脹和成本推動相互作用
貨幣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會導致通貨膨脹(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在貨幣總需求一定(不存在貨幣總需求拉動)的情況下也會導致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為了緩解通貨膨脹,政府在采取需求擴張措施時,經常會采用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并存的混合手段,這同樣會導致通貨膨脹。這就是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的觀點。
④結構型
結構型通貨膨脹觀點認為,不同部門之間貨幣需求結構的轉換、生產率增長水平的差異、與國際市場的聯系緊密程度等,都會引發結構型通貨膨脹。例如:
a。貨幣需求結構轉換引發通貨膨脹
這樣一來,貨幣需求增加的那個部門的員工工資就會提高,從而引發產品和服務價格上升;同時,貨幣需求減少的部門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又會因為沒能及時轉移,員工工資不會得到減少,從而導致產品和服務價格依然維持在原有水平上??傮w上看,這時候產品和服務的總價格水平上升了。
b。部門生產率增長水平差異引發通貨膨脹
一般來說,產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水平要高于服務部門,而這兩大部門的工資增長速度是大體相同的,并且主要取決于產業部門的生產率增長水平。換句話說,產業部門的生產率提高得快,工資增長速度就快,同時也會拉動服務部門的工資增長速度得到相應提高。
這樣一來,雖然大體上看服務部門員工的工資增長速度與產業部門持平,卻要高于服務部門的生產率增長水平。
這種產業部門和服務部門之間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上的差異,以及員工工資增長水平大體相同的局面,會在服務部門形成成本持續上升的壓力,從而推動價格水平不斷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c。部門差異在國際間的傳遞
對于某個特定國家來說,它的國民經濟可以分為這樣兩大部門:開放經濟部門和非開放經濟部門。開放經濟部門是指其產品與國際市場有直接聯系,如制造業、外貿業;非開放經濟部門是指其產品與國際市場可能會有間接聯系,但不會有直接聯系,如建筑業、服務業。
當全球市場價格處于上漲進程中時,必然會影響到這個特定國家的價格上漲幅度。只要這個國家無法決定國際市場產品價格,該國的開放經濟部門和非開放經濟部門就都要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尤其是其中的開放經濟部門,受到的影響更直接、更緊密。
具體地說,當全球貨幣市場價格上漲時,開放經濟部門中的員工工資會率先得到提高,從而帶動非開放經濟部門中的員工工資得到提高。舉例來說,如果某個出口行業的國外工資水平上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國內該行業工資水平的提高,進而帶動其他相關部門工資上漲。
這樣就又出現了上述產業部門和服務部門之間的類似情形——開放部門和非開放部門之間員工工資增長水平大致相同的局面,會在非開放部門形成成本持續上升壓力,從而推動價格水平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雖然通貨膨脹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歸根到底是由貨幣供應量過多造成的;反過來說,并不是貨幣供應量過多就一定會造成通貨膨脹。因為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價值的增加,客觀上需要貨幣量能夠保持同步增長。確切地說,只有剔除這部分正常貨幣供應量之外的貨幣量增加,才會引發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會造成貨幣價格動蕩。國際上,通常把可以自由兌換成其他國家貨幣的、能夠普遍被接受、匯率比較穩定、價格長期堅挺的貨幣稱為“硬通貨”或“硬貨幣”,如德國馬克、瑞士法郎等;反之,把信用不好、幣值不穩定的貨幣稱為“軟通貨”或“軟貨幣”。
金融學點睛
導致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總體上看,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通貨膨脹是必然的,只是通貨膨脹率不要過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