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按摩醫生。由于視障,不得已選擇了這個職業。與所有活著的人一樣,無論自身的生命多么微不足道,總希望它能有點意義。我的治療床下,有一個破舊的紙盒,里面裝滿了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木質點穴工具,人們通常稱它們為“點穴槍”或簡稱“穴槍”。這些穴槍都是我根據不同的患者狀況親自設計和制作的。它們有的是“T”形的,有的是“Y”形的,每一把穴槍的端點和桿部都經過精心打磨,我每天在按摩臨床中自如地使用它們,??砂l揮令人欣喜的療效。我的生命也因之得到了旁人和自身的些許肯定。一位業內好友曾帶著誠摯的語氣對我說:“既然你創造了如此好的蠲病良法,何不將其本源、要務與精髓一一詳述,以造福世間寒靈,也免得這般異能絕技隨你空老于靈泉之下!”我聽后深感悚惶,人世無常,倘若我某日徑直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獄而沒能把上天讓我窺見的這點秘密告知是人,靈魂又怎能安息?但到撰文時,我又更覺慚赧。因往日歲月蹉跎光陰虛度,以至于不惑之年仍學識淺薄言辭匱乏,難以將心中所感所悟明了于紙上。思慮再三,只得將我使用穴槍的前因后果約略敘述,以資拋磚引玉之用。2001年冬,我為了生計和求學漂泊至北京。當地人仁慈而熱誠,一位大哥見我身體羸弱難以支撐每天繁重的按摩工作,便冒著嚴寒爬上京西的山丘,砍下許多樹枝,又央人在工廠里“干私活”,用機床細細加工。當他將一件件精致的成品送到我手上,并告訴我,北京按摩醫院的老專家王建成、洪學濱和京城正骨大家羅有明老人用的就是類似這樣的點穴槍時,便顯出很輕松的樣子,那一刻我內心的感激之情此時用文字真的難以描述。待我滿心歡喜地在幾位同行身上實驗時,他們卻不買賬,“嗷嗷”叫著,說不僅沒有“得氣”的酸脹感,皮膚表面疼痛難忍。于是,我用手細細“觀察”這些穴槍,它們都是“T”字形的,由兩根加工成圓柱形的木頭拼接而成,槍頭成球形,表面光滑無瑕疵,握在手上很舒適。當在身上嘗試點按時,果然皮膚有牽拉樣的疼痛感。仔細思考,終于悟出,除了操作的穩定性需要加強外,球形的槍頭會導致著力點在球面的中央,倚這一點為中心牽拉周圍的皮膚,操作時間稍長,不僅疼痛難忍,還會造成皮膚損傷。于是只好握著穴槍在水泥地上細細打磨以改變槍頭的形狀。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方法,是因為在磨礪時能獲得遲握穴槍操作的感覺,并能自由擺動和旋轉,磨出的槍頭順應性較好。我一邊磨,一邊在手指上點按,仔細感覺刺激強度和判斷可能對皮肉的損傷性。因為打磨槍頭很矛盾,不能泰鈍也不能太銳:泰鈍,會削弱療效;太銳,又會傷及皮肉。這兩者必須合理兼顧,才能打磨出令人滿意的槍頭來。經過反復實驗和修改,那些“槍”終于不傷人了。最初的槍頭設計方案是“鴨嘴型”,即由兩個弧形的面和一個弧形的棱組成。這個棱的弧線有的與槍柄的縱軸方向一致,有的則與之成九十度垂直。后來經過使用發現各有其妙用。“平行”的利于分筋,適用于軟組織粘連。只要雙手握持穴槍的手柄,按壓住粘連的軟組織,平行于軟組織纖維方向左右擺動穴槍,來回滑按,粘連的組織就會一點點被穴槍上的棱如刀割般地分解開。“垂直”的適合理筋,操作方法同上,此時穴槍對人體組織發揮的是“刮”的作用,感覺類似用刮板在油煙機上刮下層層的油垢,又像油漆匠用牛角板在木質家具上刮灰,可以很快改善軟組織的缺血狀況,并能使“筋”迅速平復。當我用這些穴槍在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夾脊穴上操作時,竟然驚奇地發現過去能用手觸及到的椎旁的病變結節都有一個如頑石般堅硬的核心,圍繞著這個核心,才是過去手觸及到的稍軟一些的病變組織。由于這些結節核心隱藏很深,且體積很小,所以在過去單純用手操作時,從沒觸及過。對于這些結節,尤其是結節內堅硬的核心,穴槍有“斬關奪隘”之功。操作時,可明顯感覺到透過握持的穴槍傳到手心里的“嘎吱嘎吱”樣的震動感。此時,患者的被施術部位便有痛快淋漓的酸脹感。不多一會兒,槍頭夏的結節和結節核心就會由硬變軟,接著再配用搬法,進一步解除粘連、矯正脊椎。不出幾次治療,即可獲良效。然而,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我們面對任何事物既要知其善,更應知其惡。在使用穴槍前,一定要用心習練一門適合于自身的氣功和按摩基本功。否則會導致操作生硬、不穩定、定位不準、不滲透等種種弊端。如果用手操作,缺乏練功的施術者僅會導致療效欠佳。但若用穴槍操作,對于患者的皮膚和皮下的健康軟組織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多年的臨床打拼經歷告訴我,如果不練好一門氣功,穴槍是無論如何也用不好的。有些人把氣功說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我對此只能表示尊重。畢竟宇宙中未知領域永遠多于已知領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氣功不僅可十分有效地增強手法操作的穩定性和滲透性,而且能幫助施術者安心凝神,繼而全神貫注地投入于手法操作中。對于穴槍操作來說,這些功夫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卻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直接關乎手法的療效和安全性。比如說,用穴槍滑按時,必須仔細感覺患者皮膚的張麗。我們做這個手法的活動范圍不能超出皮膚張力所允許的度,否則槍頭就會把皮膚戳傷或者拉傷。除了練功,在操作中,要謹記“呼吸深長,平心靜氣,腿腳穩重著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穩定與靈活的協調,柔和與滲透的統一。時間長了,就會覺得穴槍與手渾然一體,好似身體上長出的一部分。閑暇時,我也曾將這些粗淺的想法告知一位同道好友,欲凝聽他的指教。恰恰此公正是一位天資聰穎且極博學的人,待我說完,不僅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而且隨后還撰文補充我認識上的不足。這次是名副其實地拋磚引玉了。我就此將此文摘錄于下,以裨補此處紋理之缺漏,順便也向這位良師益友表達我誠摯的謝謝意。‘第一,無論在任何部位操作,都必須集中思想意念,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樣的謹慎態度,操作中每一細微動作都必須是發自內在意念的驅動,決不能任由手和穴槍盲目活動。也就是說,每一次出擊都是意念在控制著穴槍的軌跡,即使是最最微小的動作也一定蘊含著操作者自身的精神力量。我們手中穴槍的槍頭所觸及的點雖然及其微小,但意念中藥把這一點看成是如同“三千大千世界”那樣寬廣的區域。在這一區域中,斗轉星移的變化都是自然界渾然天成、自然流暢的改變,穴槍在這里的運動都必須融入到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正題當中,成為其中非常和諧的一部分,兒不能成為打亂這一平衡的“不速之客”。穴槍每一次的細微運動都應是一場與患者身體各種復雜信息的溝通和對話,我們要準確把握由穴槍所反饋回來的信息,不斷調整操作的力度、強度和頻率。這需要術者長期對自身肌肉的精細運動的訓練,出手要柔中有鋼,用力要細長綿軟,隨時根據穴槍所遇到的阻力以及從各個方向上反饋回來的訊息,即時而迅速的調整用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的加速度,切忌力的變化要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平滑柔順,不能大開大合,否則極易給患者肌肉傳遞一種緊張恐懼的信息。術者握持穴槍的雙手與穴槍以及患者身體這三者之間要融為一體,操作必須進退自如、收放有度,注意避實就虛,在遇到頑強抵抗時切勿強攻,而要尋找薄弱之處迅速下手,或者是在堅固之處逐步深入,在其周圍施行“敲山震虎‘之方法,步步逼近,逐漸觸及關鍵病灶。第二,,治療和尋找關鍵病灶是一個同時進行的過程,要一邊尋找一邊治療,探索的過程始終伴隨著整個治療的過程。治療如同演奏一部樂章,整個過程是一個流暢的整體,不能毫無章法的改變運動的節奏,要保持連貫性與整體性。第三,術者要常懷善念,在施術的每一細節之處都應懷向善之心,對待病灶不能用“趕盡殺絕”的方法,那樣勢必把患者當成了戰場,術者和病灶的戰斗一旦打響,無論是誰勝誰負,受害的必定都是患者本身。施術時,假如遇到十分頑固的病灶,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的逐步深入,以免造成殘敵“負隅頑抗”。第四,評價一次治療成功與否,有很簡單的一個標準,作為施術者感到神清氣爽,沒有很強的疲勞感與不適感,兒作為患者也沒有很大的痛苦,治療后感到明顯輕松。’幾年后,我被迫把研究的精力放到了頸椎病上。因為有太多的頸椎病患者經過按摩治療后僅有輕松感,過幾天癥狀又恢復如初。有些病程較長的患者,術后連輕松感也沒有。對此我簡直一籌莫展。一日,一位因苦受頸椎病折磨而多次向我求醫的患者前來訴說道:“前幾天在脖子上做了一次小針刀療法,感覺到原來難受的感覺好多了??磥?,我的頸椎病太嚴重了,按摩治療恐怕無效?!蔽衣犃说皖^不語,我除了覺得慚愧,更感到困惑與無奈。為什么這樣的頸椎病只有用小針刀療法才會有效而按摩療法卻徒勞無功呢?直到夜難人靜,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答案。躺在床上還在冥思苦想。突然腦海中浮現出這幾年來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脊椎旁的病變結節。那么頸椎旁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結節呢?那些結節不是粘連的疤痕組織嗎?而小針刀的長項不就是剝離疤痕組織粘連嗎?據此分析,導致頸椎病經久難愈的罪魁一定是那些粘連的疤痕組織所形成的結節。但原來治療腰椎病的穴槍又不適合在頸部操作。如果有一個“Y”字形的就好了??梢杂靡皇资终频幕⒖诓课兆 癥”字形的分叉處,用另一手個手指或者虎口部夾持“Y”字形分叉處下方的直形的槍桿,兩手緊密配合,以底部的端點為著力點,在患處座各類手法操作,這樣一定也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想到這里,頭腦一陣昏蒙,便沉沉地睡著了。第二天,我把這個想法對很多朋友說了。沒過幾天,朋友們拿來了各種木質大小不一角度不同的樹杈。這些樹杈的基本樣子和我們小時候玩的彈弓相似,都是朋友們費了很多心思在農村的柴堆里找的。感謝上蒼將那么多的好心人送到我身邊,才使我得以突破頸椎病治療中的壁壘。我又開始設計、打磨槍頭了。與腰部相比,頸部區域狹小,椎骨之間的縫隙狹窄,原來在腰部操作的鴨嘴型槍頭顯得太粗、太寬,不適應頸部更加精細的操作。但是,如果將其變窄、變細,又會過于銳利,必然傷及皮膚。那么又該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槍頭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好些日子。直到有一天,我正在為了應考《中醫學基礎》而疲勞奮戰,當翻到“五行學說”的“五行對應五方”這部分內容,突然有了靈光。我何不取像于“五行八卦”,以槍頭的中間為中心點打磨出一個鈍圓的頂點,作為中央戊己土。然后以這個頂點為中心,打磨出向四個方向放散的四條相互夾角為九十度的弧形的棱,分別對應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和北方壬癸水。這樣一來,又會很自然地形成四個弧形的面。“棱”和“面”相配,就構成了八卦中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個方位。由于四條棱和四個面可有效地分散壓力,即使槍頭比較細小,對皮膚也不會造成傷害。對于來自《易經》的學問,我幾乎是一無所知,不過聽很多飽學之士說過,“陰陽”、“五行”、“八卦”中蘊含了宇宙的密碼,代表著最本源的規律。我之所以在打磨槍頭時取法于這些神秘的學說,只是想親近古老的華夏文明,以便于得到祖先們的庇佑。我拋開乏味的考前復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這種特別的手工制作中。在我看來,這樣的工作好像是一門令人身心愉悅的藝術,絲毫沒感到勞累和厭煩。等到大功告成,用手仔細“觀察”創作的成果,又使我不自覺地想起了數學中兩端無限延長縱橫橡膠的數軸和由此形成的四個無窮擴展的象限。難道人類對宇宙的思考方法是統一的嗎?想到這里,我又因自己的幼稚無知和怪誕的思維而感到好笑。當這些新式武器在實戰中展露頭角時,果然不辱使命。不僅對皮膚的損傷很小,而且,由于槍頭有“四面八方”,可以很自如地在各個方向上做點、滑按、撥等各類手法,甚至可以很輕松地做環形的揉法。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尋找和化解頸部的病變結節了。一位按摩界前輩曾正告我,頸與肩背關系密切,欲治頸椎病,先攻其肩背,可增益療效。由此推測,頸椎病患者的肩背部或許也有病變結節。附有靈性的穴槍在手指觸覺和頭腦整合的幫助下,證實了這個推測,并總結出了以下的病變結節分布的規律及其特點:一、胸椎段夾脊穴附近:由上至下常成串珠狀,如向內、外拓展,,可發現椎骨上的病變韌帶所形成的結節和外側來源于病變肌纖維的結節。當患者有意識地做深呼吸時,用穴槍在此區域打一場“攻堅戰”,有開通閉塞、行氣活血的功效。二、第七頸椎至第三胸椎與肩胛骨脊柱原及其向上延長線之間的區域:大致相當于大杼、風門、肺腧、附分、魄戶、肩外俞和肩中俞周圍。常因斜方肌、豎脊肌和菱形肌勞損所形成,結節成條索狀,堅硬難解,最易阻塞氣血運行。但是,一旦這些結節被破解,不僅肩背部的氣血會隨之而暢通,而且頸部在沒進行任何手法操作的情況下也會感到“如釋重負”。三、肩胛骨內側腳內側和上方以及靠近肩胛骨內側腳的覆蓋胸廓后壁的面:此處的結節隱藏很深,手指幾乎無法觸及?;颊咝枞扰P位,病變側在上,將位于上方的手伸向按摩床邊,使肩胛骨內側角翹起,用較細的穴槍從肩胛骨內上翹起的縫隙中斜向前外下探尋,方能發現在很深的地方有很小、很硬的結節。若在此處稍加力進行撥揉、點、滑按等操作,患者將感到酸脹難忍,并向后背、肩、腋下及手臂放射,此法??捎行У叵i椎病引起的諸多癥狀,但以頸椎病導致肩臂疼痛者療效最佳。用穴槍操作頸部錢,先令患者俯臥于有呼吸孔的按摩床上,用多指拿揉和拇指撥揉頸項部,目的在于放松頸肌,初步探明病變結節的所在位置,為隨后的穴槍療法做好準備。操作穴槍時,患者以一定的角度取側臥位,頭下墊枕,頭頸部固定不動,以便于穴槍從多方位穩定地施力。頸部的結節分布、性狀特點以及針對這些結節的穴槍操作體驗甚為復雜,需分別詳述方可明了。一、項韌帶和頸椎旁:此區域病變組織往往成絲狀,用槍頭嵌入斜方肌與椎骨間的縫隙內,上下滑按,可有“吱吱”的捻發感傳至手上,而以第六、七頸椎間或延伸至第一胸椎旁最為明顯。在頸椎間的縫隙間偶可見顆粒樣結節,則需重點撥揉方可化解。二、頸椎外側的肌肉?病灶成條索狀,用槍頭較鈍的穴槍順肌纖維方向滑按,有舒筋通絡之功效。然約從C六向下,諸如斜方肌、肩胛提肌的肌纖維如帶狀斜向外下,,滑按時需從后方向前施力方可觸及條索。而因頸椎病導致的頭暈、頭痛的患者在頸上段C1-C4旁,顳骨乳突后下方胸鎖乳突肌后緣的區域,大致相當于肩胛提肌起始處,此處病灶結節很深,且常被健康軟組織覆蓋。一般用較銳的穴槍從表層肌肉間的縫隙中緩緩探尋至深處,便可發現C2下緣有一條前后走向質地堅硬的疤痕組織。以此為中心,可在其周圍發現同樣很堅硬的顆粒樣結節。針對這些病灶的操作能有效地改善腦供血,從而可減輕頭部的不適癥狀。三、肩部斜方肌前斜角肌走形的區域:此處位于頸肩結合部,易于遭受勞損。如用桿較長的穴槍從斜方肌前方向內、后、下滑按撥揉,可見條索或結節。針對這些病灶的操作,可有效治療頸肩綜合征和胸廓出口綜合征。此外,枕骨下緣:此處結節不多見。但若軟組織發生病變,可有肥厚感。斜向上點揉此區域,有醒腦和安眠的雙向作用。順便說一句,后來我將患者側臥時用穴槍操作頸部的方法應用到腰部病癥,又進一步提高了原有療效。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患者取側臥位,位于上方的腿略彎曲,胸腹部平面與床面的夾角約成45度。術者立于患者背后,用“Y”形穴槍在位于上方的夾脊穴上做各類手法,而已髂骨與骶骨間的間隙為重點,施術模式與頸部類似。由于此姿勢腰肌較放松,且豎脊肌肌腹與腰椎骨間的距離增寬,使得椎旁深層的病灶暴露無遺,因此稍加力,便可直搗黃龍,克敵制勝了。施術時,患者??色@得強烈的酸、脹、麻、熱等“得氣感”,并向下肢放射,術后均會感到舒適輕松。頸部神經和血管走行復雜,相對腰部而言,軟組織質地脆弱。施術穴槍時,用力切不可粗暴,否則極易造成損傷。當我們精準地針對病灶用穴槍治療時,患者的被操作部位將有痛快的酸脹感,且有時沿一定線路放射。此時,自然不可貽誤戰機,定要做持久、有力、柔和、滲透的施術方可取得良效。倘若沒發現病灶,宜用穴槍在一定區域內淺深各層間輕柔、靈活地仔細搜尋,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盲目出戰”,否則,非但不能克敵制勝,相反會戕害無辜。如果我們能倚不做而做,倚無為而為,就不會“胡作非為”。由此看來,太極拳的核心要領“虛靈頂勁”可資借鑒。
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類疑難病癥是陳舊性的膝關節和踝關節損傷。患者長期感到關節酸痛不適,陰雨天尤甚,嚴重者可出現跛行。通過按摩治療后,僅能產生三個結果——時好時壞、不好不壞和只壞不好。于是,只好向前輩們請教。得到的答復是,陳舊性損傷易形成疤痕組織,阻礙血液循環,其病理變化不可逆轉,按摩療法有舒筋通絡華麗關節之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癥狀。但若單憑此法治愈此類病癥,實為不易。我用拇指尖在患者關節周圍用心探查,果然發現了絲狀或顆粒狀物,稍用力按壓,患者即感酸脹。著重在這些點上進行按摩治療,的確療效較之以前提高了許多。但是,患者的癥狀未得到根本的改變。據此推測,關節間隙深處一定還有指尖無法觸及的疤痕組織,以至于血運受阻功能障礙。但面對細小的骨縫根本無從下手,就像饑餓的狐貍遇上了將頭手縮進硬殼的烏龜。
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朝夕相伴的穴槍,它們曾破解過無數的硬結,為眾多的患者解除過經久難愈的病痛,但在這窄小的骨縫中還能顯現神威嗎?于是將所有正在應用的槍頭在自己的膝、踝兩關節上逐個比劃了一番,結果都只能在骨縫外徘徊。看來只能另辟蹊徑了!我找來一些曾一度被視為廢料的細小樹杈,。因我篤信“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所以一直珍藏未棄捐于野。而今將其打磨成器,正當其位。由是觀之,古之圣賢所訓,豈虛言哉?
我首先用指尖仔細觀察自己膝、踝兩關節骨縫外部和周圍軟組織的形態特征,然后將那些樹杈拿在手里反復賞玩,想象著如何制作出能與之適應的穴槍。我以樹杈的兩個分支為槍頭,主干為手柄進行加工。先用鋸子分別從“Y”字的內下方向外上方鋸出兩個斜行的面,然后在地上來回砥礪,令其變尖,在用砂紙打磨使之變薄,就形成了兩個形如鳥喙的頭,再將可能傷及皮膚的棱角磨圓,整個過程才告完畢。,由于樹杈的分支通常是一粗一細,因此形成的槍頭也必然是一大一小,后經實踐,發現二者可各得其所。欲知詳情,且看下文:
一、髕骨周圍:宜用較大的槍頭?;颊哐雠P,一手持握穴槍,將槍頭對準髕骨周圍的縫隙,另一手四指扣住髕骨,拇指至于槍頭夏方,以尺側為杠桿支點,兩手協同用力做點、揉、滑按等各類手法。由于髕骨有一定的活動度,我們在操作穴槍時,將髕骨推向穴槍并固定,可有利于其后面關節面周邊不的治療。通過無數次的穴槍操作實踐,我發現軟組織與骨組織連接處常是病變的高發部位,重點操作這些部位,多可獲得滿意的療效。據此,髕骨上方的與股四頭肌肌腱連接處【約為鶴頂穴處】和和髕骨下端的與髕韌帶連接處,即被列為重點操作區域。完成了整個髕骨周圍的穴槍治療,可促進膝關節的血運,對多種西部病變,尤其是髕骨軟化癥,有較好的療效。
二、股骨與脛骨交接的內側和外側縫隙【屈膝操作較適宜】、內側和外側膝眼【伸膝操作較適宜】、股骨內側髁和外側髁的上元:宜用較小的槍頭。??稍谶@些部位發現結狀或絲狀病灶。如果我們用穴槍針對這些病灶操作時,能仔細體察槍頭下的感覺,真的做到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好像在雕塑一件藝術珍品,患者即會感到劇烈的酸脹直達關節腔或透徹骨髓。術后,原有體征與癥狀往往會收斂不少。
三、踝關節的關節縫及其周圍的軟組織:根據不同的施術點,遵循“合理就好”的原則,大小槍頭在此皆有用武之地。操作體驗與膝部相似,在此不必贅述。所不同的是,穴槍施術后,需要對踝關節做牽引和被動運動的操作。方法是:患者俯臥,醫者用一腿膝部壓住患者膝上方的大腿后面,將患者膝關節屈曲九十度。兩手虎口分別卡住腳背和根骨上方,緩緩向上端提牽引踝關節。在保持牽引力的基礎上,使踝關節被動地做跖曲、背伸、內翻和外翻運動。這組動法可進一步松解粘連、改善血運,從而增加療效。
此外,上述方法若用于肘部病癥,譬如肱骨內、外上髁炎等,亦可彰顯良效。
隨著歲月的流逝,面對世間的人和物,我慢慢懂得了感恩,漸漸感悟到萬物皆有靈。在無數次為患者治療的艱苦勞動中,穴槍都與我不離不棄,不知給了我多少決定性的幫助!但最為貼心的,是頸椎病的治療。在此,我可舉例說明。
有一位姓王的老教師,女,62歲。自述三十幾歲就患有頸椎病,整天飽受頸酸背脹肩疼臂痛手指麻外帶頭暈眼花胸憋氣的折磨,反正視聽他老人家說,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又說前幾年發現走路時,左腿突然發軟,幾秒鐘后又“好”了。一檢查,發現右腦有腔隙性腦梗塞,具體在什么地方,CT報告上寫著呢,也沒記住,從查出“腔?!焙蟛痪?,又感到頭暈在漸漸加重,整天在痛苦中煎熬。哎,看來大去之期不遠矣!既然患者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么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廢話少說,做完一系列的檢查和實驗,判斷為按摩適應癥后,就開始治療了。至于操作過程,前面已經敘述,此處不再重復。
一上手,便能感覺到此患者肌張力偏低,手法力度稍大,就不能耐受,由此可判斷為氣血虛弱。我只好用深邃綿長的呼吸控制好自己的雙手,練起了平日最喜愛的“太極”。稍頃,王老師告訴我,感到渾身都很舒服,尤其是頭部,更覺得輕松。當我囑其側臥用穴槍操作頸椎旁和肩胛骨內側角區域時,發現堅硬的病變結節如串珠樣,幾乎布滿了頸椎椎骨胖和肩胛骨內側角周圍。由于患者體質弱,只能用剛柔并濟的手法小心翼翼地對這些結節各個擊破。當我聚精會神地用穴槍在C3左側的一個結節上做上下滑按手法時,老人家突然叫了一聲:“哎呀!好像又一股血通道了我的腦袋里了!”這下可把我嚇得不輕,我忙問:“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嗎?”她頓了一下說:“沒有沒有,感到原來腦袋里被什么東西堵住了,現在突然打通了一樣,很舒服,渾身都舒服!”我這才松了口氣。治療完畢,王老師的頭暈癥狀好了很多,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諸如腿發軟、眼發花等其他一些癥狀也在逐漸消失。老人家感到很神奇,逢人就說,某某用棍子把她的腦梗塞給捅開了。惹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從很遠的地方來找我,著實讓我廢了不少口舌。此后一段時間,我又陸續碰到了很多腦?;颊撸谑呛茏匀坏娜绶ㄅ谥?。但是經過反復追問、逼問,就差拷問了,卻都說沒有王老師那樣的‘打通脈絡,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舒服、輕松地感覺幾乎人人都有。經過比照,發現此法確實能對腦梗起到治療作用。至于此法對腦溢血導致的中風和中風后遺癥有無療效,由于我所接觸的這類患者很少,所以不敢妄言,只能留待日后與朋友們共同研究了。
此外,頸部的穴槍治療可改善睡眠狀況和有效解除厭食、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同時也能增強新陳代謝謝。這可能與此法能調節人體植物神經功能和改善腦部血運有關。很多患者都反應,只要用棍子在脖子上一戳,在幾天內都能“吃得香”、“睡得沉”,二便也很正常。而良好的飲食、睡眠和排泄狀況又是所有疾病康復的必要條件。根據此理,利用此法,我曾為許多患者的各類疾病康復提供過有力的幫助。
我每次外出時總有似曾相識的熟人與我打招呼。許多人的語聲已印象模糊了,似遙遠的煙云夢幻,以至于一時間不能與他們的名姓一一對應。然而,這一聲聲清熱的招呼似有神奇的魔力,喚醒了我那即將沉睡的靈魂,迫使我繼續在漫長、寂寥、坎坷而迷茫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