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腰痛”的成因
腰痛是常見病、多發病,腰痛即容易做出判斷,又便于治療,但也有的腰痛即不容易判斷,又不容易治療,我曾遇到了一位這樣“腰痛”的患者,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情。
這位是到我這接受心臟病治療的患者,一天來診后對我說,我這幾天腰痛,而且感覺到腰痛的越來越嚴重。我說,腰痛并不是嚴重的疾病,治療腰病只是舉手之勞的事,這些年運用經筋療法,治愈多例腰病無不治愈。說后我按照常規方法,根據經筋療法的治則為他檢查:
一看,兩側胯骨是否處在一個水平線上;
二看,脊椎的下端是否垂直于骶骨的中心點上;
三看,兩側腰肌的柔軟度是否相同。
通過“三看”的原則,在腰椎及其周圍筋肉的上下、左右部位檢查,卻沒有發現失衡點(腰痛病因)。我琢磨,都檢查遍了怎么沒有發現腰痛的病因呢?既然出現腰痛,發病點一定在腰以及周圍的筋肉組織上面,有癥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只是沒有發現到病因而已。于是,我根據經筋療法的治則,在脊椎上仔細查找病因。
中醫學講究整體觀,脊椎是由骶椎、腰椎、胸椎、頸椎組成。即然腰椎沒有問題,就要檢查胸椎,一點一點的排查。接著順著腰椎向上一節一節檢查,當檢查到脊椎的上端時,發現胸4-7椎4個椎體偏離脊椎的中心線,以此可以斷定,胸4-7椎錯位,是導致“腰痛”的病因。病因確定了,但胸4-7椎為什么要偏離中心線呢?經檢查又發現,兩肩胛骨內側緣到脊椎的距離不相等,胸椎兩側的外側肌軟硬度不一樣,胸4-7椎的椎體還有不同程度的膨出、增生、錯位,雙肩還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再檢查頸椎椎體不正,..........等等,通過這么一番檢查,“腰痛”的病情一股腦的水落石出了,可以斷定,“腰痛”是患病的標,胸4-7椎錯位才是本。但這也只是對“腰痛”病因的初步檢查,腰痛是否與胸4-7椎有關,還要通過療效做最后的驗證。
我在胸4-7椎兩側筋肉以及兩肩、頸椎上的韌帶上面,查找軟硬不勻的失衡點,失衡點確定后,在失衡點上用手指揉按,通過揉按的作用力,加快筋肉韌帶中的血液循環,在代謝中逐漸的消除瘀滯,使僵硬筋肉逐漸柔軟得到化解,脊椎外側僵硬的筋肉柔軟后,脊椎兩側筋肉拉力相等了。調整后再次檢查脊椎的胸4-7椎,基本上恢復到正常的排列狀態,站起來活動腰椎,腰痛自然好多了,同時心臟病的癥狀也得到了醫治。“腰痛”、兩肩及頸椎,經過幾天的治療已痊愈了。
通過“腰痛”這個特殊病例的治療,我認識到胸椎錯位、肩部、頸椎韌帶僵硬都會影響腰出現腰痛。文章寫到這里可能看到了,胸椎錯位等這些都不是直接病因,腰痛的病因與心臟也有關聯,下面我們從俞穴的治療范圍,以及膀胱經的作用,就更加明晰這個道理。
厥陰俞穴分布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治療作用 :疏通心脈,寬胸理氣。主治,心痛、心悸、胸悶、牙痛。
心俞穴分布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治療作用 :養血寧心,理氣止痛,通絡寬胸。主治 :心痛,心悸,胸悶,氣短。 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癲癇。
督俞穴分布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治療作用:理氣寬胸。主治: 心痛,胸悶。 胃痛,腹痛。 咳嗽。
膈俞穴分布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治療作用:寬胸降逆,理血化淤,調氣補虛,調和脾胃。主治: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咳嗽,氣喘,吐血等。
俞穴分布在膀胱經上,足太陽膀胱經為人體的陽經,按其功能也稱為巨陽,脊椎從上到下布滿俞穴,每個俞穴名稱都與相應的臟腑相通,以此吸取陽氣,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維護人體的生理功能。背部胸4-7椎都是通往心臟的俞穴,通過自身和周圍筋肉組織的舒縮,調整通往心臟的氣血,調整心臟的生理功能。
俞穴在背部的分布,作用和功能,進一步明確俞穴和心臟的關系,通過調整俞穴及周圍的筋肉組織,使“腰痛”得到治愈,驗證調整胸4-7椎抑制“腰痛”是正確的。
這個病例治愈后,陸續又有多個“腰痛”的病癥來診,他(她)們“腰痛”的病因,都沒發生在腰上,因為有了治療“腰痛”的經驗,按照這種思路和方法治療,都在治療的當時,“腰痛”立即好轉,幾天就痊愈了。
為他(她)們診治“腰痛”有一個共同點,都患有心臟病,有的是在這正接受治療期間的,有的本身就有心臟病癥來診“腰痛”的,還有的醫院沒有確診心臟病,但有心臟病癥狀的。
講到這里“腰痛”的病因就略知一二了,應懂得胸俞穴與心臟有何聯系,治療胸4-7椎緩解“腰痛”是暫時的,只有腰與心一并治療才是根本,,
俞穴是為人體施壓的“泵站”,厥陰俞等四個俞穴是直達心臟,為其提供氣血的要穴,當心臟功能低下時,就決定通往厥陰俞等俞穴,及其周圍筋肉組織,經絡受阻、氣滯血瘀,致使俞穴筋肉組織逐漸變成僵硬,失去以往的柔軟度,進而影響到肩胛骨、頸椎的筋肉,出現不同程度的肌緊張,將對應的胸椎拉向一側出現偏斜。
通過以上論述清楚看到了,俞穴及其在背部筋肉組織是一體的,俞穴與相對應的椎體是相通的,治外必須要觀內,堅持標本兼治對癥治療。
有詩為證
俞穴獨居后背中
英勇善戰不居功
直通臟腑挑大梁
活血化瘀樣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