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青龍湯是強烈的發汗劑。能經得起此方發峻汗的,其人體質必定強壯,年高體弱者顯然不適合用此方
* 大青龍湯峻汗,中病即止,若不過服,一般不會有大汗之虞
* 治療溢飲,即是通過發汗后體內潴留水分重吸收而達到消腫目的。在這紅情況下,即使發汗過多,也不至于出現厥脫,體內多余水分會及時吸收入血,以補充血容量,相當于內補液
* 溢飲多見于急性腎炎,若為心源性水腫,萬萬不可使用大青龍湯
* 麻杏石甘湯的經典主治是支氣管哮喘
* 麻杏石甘湯臨床上治療過敏性鼻炎、血管神經性水腫、花粉癥、蕁麻疹、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這些疾病連同支氣管哮喘都屬于I型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可認為是“I型變態反應的拮抗劑”
* 小陷胸湯中栝蔞實既是治胸痹的要藥,又可清熱潤燥化痰。胸痛,痰黃黏稠不易咳出,大便干結時此藥必用
* 小陷胸湯臨床上很少單獨使用,多與他方合用,使用廣泛,但總以舌紅苔黃膩,脈浮滑為客觀指征
* 小建中湯是體質性用藥,是改善虛弱體質的名方。小建中湯是一張改善體質之方,它的真正意義應當是強壯“病的人”,而不是治療“人的病”
* 體質虛弱,經常性腹痛是可用小建中湯緩急止痛
* 飴糖為滋補劑,有強壯與緩和作用
* 大建中湯是溫補性鎮痛劑。本方除飴糖外,又屬烏梅丸的組成成分,故治療蛔蟲病;飴糖為滋補性強壯劑,多用于瘦人腹痛便干;人參多用于心下痞硬而不能飲食;蜀椒干姜散寒止痛,干姜又可止嘔,蜀椒除殺蛔蟲外,對腸管活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小劑量可以增強腸蠕動,大劑量又可抑制腸蠕動,蜀椒還有局部麻醉作用。因此,可認為大建中湯是局麻性止痛劑
* 四逆散治療范圍及辯證,四逆散治療以精神神經緊張為特征的疾病,多見于“柴胡體質”者,疾病發作多與情緒緊張有關,其證之“四逆”,即是由于緊張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縮而呈現發冷,多伴有手心汗出,但多精神飽滿,癥狀陣法性反復性出現,這是與四逆湯癥最大的區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具有鎮靜作用;四逆散治療疼痛、急迫、攣急性疾病,方中用芍藥甘草枳實,均有緩急止痛作用;四逆散治療多為平滑肌疾病
* 柴胡桂枝湯,是治療虛弱體質遷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
* 柴胡桂枝湯所主的遷延性疾病多見于,外感病的遷延階段,證見低熱汗出、頭痛食欲不振,尤其感冒更為多見;以腹痛為主要表現的消化系統疾病;以肢節煩疼為表現的肢體關節疾病;另外對出汗過多的過敏性鼻炎、頑固性蕁麻疹、更年期綜合癥伴汗多惡風者也可使用
* 柴胡桂枝湯之所以治療遷延性疾病,可能取決于本方既能調和營衛,又能調少陽之樞這兩個重要環節
* 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時時惡心,自感身體多處疼痛,動則極易出汗,汗出而又易感冒,脈細軟弱,這個很適合用柴胡桂枝湯
* 柴胡桂枝湯中桂枝湯是滋補劑,小柴胡湯是中醫的“干擾素”,就組成來說,實是腫瘤病人改善體質的一張良方
* 仲景用干姜,每于吐瀉之后,此是定例
* 柴胡桂枝干姜湯證實質是疾病未去復見津液耗損匱乏,此渴用瓜蔞根,可知程度之甚,此小便不利,非為水氣,故不用茯苓;頭出汗,大便溏泄,水走他途故小便不利
* 柴胡桂枝干姜湯,從病位而言,所治主要在胸脅部。另外,從口渴來看,糖尿病患者出現渴甚,頭汗出而不利,可用此方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廣泛應用于神志異常性疾病,是中醫的精神神經鎮靜劑。本方還用于抽動綜合癥、癔癥、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恐懼癥等神經癥也有效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胸滿是辯證的核心所在,也是柴胡的指征之一
* 龍骨牡蠣不僅是鎮靜劑,而且還是很強的收斂藥,因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見外泄外漏脫失證者,諸如多汗癥、遺精、遺尿、帶下、崩漏、脫發等。就體質而言,本方證多見素體虛弱、體型偏瘦、皮膚色白、紋理較細、肌表比較濕潤者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適合于體質虛弱的失精家,側重于收斂固澀;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則適合于相對強壯的柴胡體質,側重于鎮靜安神
* 五苓散是全身水液代謝障礙的調節劑,桂枝茯苓丸則是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的調整劑,是經方中祛瘀血劑的代表
* 桂枝茯苓丸中,桂枝擴張動脈,芍藥擴張靜脈,并于桃仁、丹皮改善血黏度,血行不利則病變處必有水腫,故以茯苓利水以利血行
* 桃核承氣湯的病癥臨床上有兩類,一類是以下腹部急迫疼痛為主而伴有精神亢奮的疾病,另一類是以精神神經癥狀為柱狀
* 大黃有瀉火、止血作用
* 與黃連解毒湯相比,桃核承氣湯瀉火不足而祛瘀勝之;與瀉心湯相比,止血不足而通下緩急勝之;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相比,安神不及而瀉火逐瘀勝之;與桂枝茯苓丸相比,活血祛瘀不足而瀉火勝之
* 桃核承氣湯所主有瘀熱上又狂熱,病變多涉及血的層次,病勢多有上沖外滲,既無犀角地黃湯證之血熱,也無大小承氣湯證之腑實
* 大黃牡丹湯是腸癰的專方
* 大黃牡丹湯臨床上被廣泛運用在感染性疾病,其疾病主要有,一,從部位而言,主要用于下腹部及會陰部炎癥;二,從疾病分期上講,多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現為明顯的紅、腫、熱、痛,陽熱癥狀明顯。若為慢性感染,多有陽氣不足,本方寒涼太過,恐有不宜;三,病人的體質比較壯實
* 冬瓜仁有排膿作用
* 大黃牡丹湯為內在腸癰而設,但體表皮膚的疔瘡濕疹也一樣可以用
* 理中湯是治療消化系統虛寒性病證的代表方。這種虛寒性疾病,其特征是消化液分泌亢進但吸收功能卻低下。在上可見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為多唾,小兒可為流涎。此癥也可繼發于口腔潰瘍。在中可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噯氣吐酸。在下則腸液分泌增多而有泄瀉。消化液分泌亢進還可表現為膽道術后分泌異常增多。
* 理中湯證痛不如大小建中湯,脹不如大小承氣湯,痞不如瀉心湯
* 理中湯證純寒無熱
* 理中湯臨床單用機會不多,嘔吐者加半夏;黃疸者加茵陳;見肢冷神委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兼煩躁、心下痞痛,舌紅苔黃膩者加黃連,名連理湯,慢性胃炎、口腔潰瘍多見此方證;兼汗出惡風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參湯;伴冷食積滯胃腕脹氣者,加青皮、陳皮民治中湯;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治療本方證兼痰濕內聚,嘔吐清水者;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丸,治理中湯證伴腹脹痞滿者
* 理中湯雖為虛寒,但夾濕、夾痰、夾熱、化火、兼氣滯也用此方
* 真武湯是溫陽利水劑,適用于“寒水”,“寒”既病人自己主觀感到畏寒喜熱,也有醫者客觀診到的四肢冷,脈微弱無力,且患者怕冷并不因天氣變化而變化,“水”則指患者體內有過多水分停留。
* 溫經湯當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的“內有久寒”,當有膠艾湯的下血癥,當有桂枝茯苓丸的瘀血證,當有麥門冬湯的“火逆上氣”證,也當有當歸芍藥散的血虛而無停水證
* 溫經湯成為“子宮發育促進劑”“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奮劑”
* 半夏瀉心湯證有上、中、下三部為表現,即上嘔、中痞、下腸鳴,病變在整個腸胃道。三者之中,又以痞為必見
* 半夏瀉心湯中黃連黃芩具有廣泛抑菌作用
* 半夏瀉心湯所主在胃腸,其證特點是寒熱錯雜,可以看作胃腸炎癥的消炎劑和胃腸功能紊亂的調節劑
* 當歸四逆散是現在治療凍瘡、雷諾病的一張名方
* 當歸四逆散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并能解除血管痙攣,從而改善局部缺血狀態
* 四逆湯所主的四逆是由于全身血容量不足,心功能衰竭,新陳代謝低下所致。四逆散所主的四逆是由于精神緊張,或疼痛造成的反射性血管收縮,此二者血管本身并無病變,但本方所主卻為血管性病變
* 當歸四逆散可認為是末梢血管功能的調節劑,是小動脈的擴張劑
* 附子理中湯治療上消化道虛寒出血,其人多舌淡脈弱,出血紫黑;心悸、冷汗加肉桂;加糖,可補中氣
* 三黃瀉心湯治療內有郁熱之出血,其人面色當紅,脈象當滑數
* 大承氣湯,功專力宏,擅于峻下熱結,通腑導滯,治療痞(上腹部不適無法進食)滿(腹部形如覆瓦,氣脹如鼓)燥(大便干燥難解,甚至堅硬如石,也指舌苔干焦無津)實(大便秘結,數日不解,可見腹部按之硬,猶如充滿氣的輪胎,甚至拒按疼痛)之癥,臨床不完全腸梗阻、腸梗阻等為此癥
* 大柴胡湯原用于心下按之滿痛的宿食癥。支氣管炎痰多黏稠,可用大柴胡湯合梔子厚樸湯;支氣管哮喘胸滿唇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湯;肺炎發熱或支氣管擴張,見痰黃黏稠,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如出血,則大柴胡湯加黃連
* 大柴胡湯,適合的人群一般體格健壯,以中老年較多。此類患者上腹部充實飽滿,脹痛,進食后更甚,按壓輕則為抵抗感或不適感,重則上腹部有明顯壓痛,腹肌緊張;多伴有噯氣、惡心或嘔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
* 退熱經驗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黃芩15克,連翹50克,水1500ML,煎煮半小時,每三小時服一次,汗出既止),主治感冒發高熱,汗出熱不退或無汗身熱,次方由小柴胡湯加減而來,因是急性發熱,故去人參、半夏和生姜、大棗;加連翹,因為連翹擅長清風熱;柴胡退熱,必須量大
* 桂枝湯治療術后自汗,桂枝湯是調和方、強壯方、抗疲勞方。術后自汗是體質虛弱的變現之一,桂枝湯不僅僅是單純的收斂汗液,更是調整體質,是通陽氣。
* 小建中湯是經典的理虛方,強壯性解痙止痛劑
*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古代血痹病的專方,主治以肢體麻木、自汗而浮腫為特征的慢性疾病。經常治療身體臃腫龍鐘的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身體特征是面色黃黯或黯紅,舌質多淡紅或淡胖,或紫黯,肌肉松弛,皮膚缺乏彈性,腹部按之松動,下肢多為浮腫;食欲雖好,但容易疲乏,頭暈、氣短,尤其是在運動時更感力不從心,甚至出現胸悶胸痛,或頭昏眼花。服用后患者大多氣力增進,浮腫消退。
* 桂枝茯苓丸善于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女人痛經、漏下、閉經、不孕者,男人便秘、腰痛、前列腺增生、下肢浮腫、腳痛等,都可以使用此方。加大黃、懷牛膝更佳。大黃、桂枝、桃仁,為活血化瘀的經典組合,能通調血脈,清除淤積。牛膝利腰膝,能痛經活血,并治少腹痛
* 麻黃甘草湯,治療浮腫無汗者。后世用麻黃甘草,炒至微黃,研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水盅半,鍋內滾一大沸,溫服后蓋被,不使透風,汗出為度。可治療諸風寒感冒頭痛,疔瘡初起,風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膚癬等
* 溫膽湯是壓驚治病的最佳方,溫膽湯是中國傳統的壯膽方,也可以看作是治療當今常見的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專方。本方原治療膽寒癥。
* 八味除煩湯,是經方半夏厚樸湯與梔子厚樸湯的合方,再加上連翹、黃芩
* 八味除煩湯功效:第一,除煩。包括失眠、胸悶、頭昏、心悸、汗出陣陣,還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決斷力下降等,也包括強迫、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在內;第二,消除異物感。口腔、鼻腔、食管、氣管延伸,凡是這些部位有異樣感覺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樸湯,也可以用出煩湯;第三,除腹脹。凡舌苔膩而舌尖紅點者,后胸悶腹脹而劍突壓痛者,或咽喉不適而充血者,用除煩湯最有效果
* 老年癡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與桂枝茯苓丸梔子厚樸湯合方對老年癡呆有近期療效
* 五苓散是治療水逆病的專方。水逆病,是一種口渴而不能多飲水,進水即吐,并伴有浮腫、小便不利、水瀉、多汗等的病癥。
* 喝酒后用一些五苓散粉劑,有利于解酒保肝
* 五苓散治療夏秋季的嘔吐水瀉很靈驗
* 藿香正氣散善于理氣,其證多有惡心嘔吐,腹脹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證多有口渴,頭暈心悸,煩躁而多汗。雖也有腹脹,但少噯氣,而有胃內振水聲
* 服用五苓散后,必須多飲熱開水,不能吃西瓜、冰茶等寒涼之物
* 豬苓湯治淋,所謂淋,就是以尿頻尿急尿痛為特征的一類病癥,并伴有尿血、口渴、浮腫、失眠等癥狀
* 溫經湯可以治療女性手掌皸裂
* 溫經湯能治療女性腹瀉
* 半夏瀉心湯,是治療上消化系統炎癥的古方,凡嘔吐而腸鳴、心下痞者,都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嘔吐是本方證主要特征
* 半夏瀉心湯原方治療慢性胃炎有效;久治未愈,面色黯淡,舌質淡紅的胃病,可以加肉桂5克;咽喉疼痛、胸悶明顯者,可加山梔、連翹,效果更好;糜爛性胃炎導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黃
* 甘草瀉心湯,治療白塞病專方,臨床變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陰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聯征
* 黃連解毒湯是瀉火要方
* 咽喉干痛專方,桔梗10克,生甘草20克,玄參30克,麥冬50克,制半夏10克。水煎,日三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