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柴胡10g , 黃芩10g , 法半夏10g , 金銀花10g , 連翹10g , 蘆根15g , 炙甘草5g ,
【功用】解表退熱
【方解】此方以少陽病的主方小柴胡湯為基礎方加減而成。聶老在柴胡解熱湯中用小柴胡湯的目的是取小柴胡湯和解樞機的作用。對于臨床上外邪束表,汗之不當,表邪傳經,或早用攻下,引邪內陷,或過服寒涼,冰伏外邪,以致肌表閉,邪郁化熱,身熱不退的病人,聶老創立了柴胡解熱湯。方中柴胡氣質輕清,味微苦性微寒,苦味最薄,能退表里之熱,祛三陽不退之邪熱,用之為君。黃芩味苦性寒,氣味較重,能泄火氣,退三陽之熱,清心降火,用之為臣。半夏味辛微溫,邪初入里,則里氣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為之助,故用半夏為佐,以順逆氣而散邪也。甘草甘平,作用有三:一者扶助正氣,使內邪不留,外邪勿入;二者防邪內入,使三陰免于受邪;三者甘補之性,抑制柴芩苦寒之性,以免傷正。金銀花味甘性寒,連翹味苦性寒,二者氣味芳香,既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又可辟穢化濁,在透散解表的同時,兼顧了溫熱病邪易蘊結成毒及多夾穢濁之氣的特點。熱盛則津傷,蘆根性甘寒,不但可以清熱,還可以生津,為佐使藥。并且金銀花、連翹、蘆根都屬于溫病學中具有透熱轉氣功效的藥物。聶老不但精于傷寒,而且對于溫病的理論也非常精通。“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方可清氣,入營還可透熱轉氣。”,所以聶老把傷寒論和溫病學的理論進行了緊密的結合,創立了臨床療效非常顯著的柴胡解熱湯。
【主治】邪郁身熱,咽喉疼痛微赤,咳嗽,舌尖紅,苔薄淡黃,脈數。
疾病分期
【臨床應用】應用于外感發熱,感染性發熱,病毒性感冒,高熱,持續性發熱,咽喉疼痛,咳嗽等證。
【加減化裁】熱甚者加生石膏(先煎);咽喉疼痛,大便秘結者加牛蒡子,玄參;咳嗽甚者加川貝,桔梗;扁桃體腫大者加生牡蠣,浙貝;飲食積滯者加炙雞內金,炒三仙;口渴甚者加麥冬,花粉;頭痛甚者加薄荷,川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