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不自律,內收不自信,應付學習沒動力,很多父母無法“根治”……其實根源就在內驅力和心能量!
對于學習沒動力,想要得到一個快速解決的辦法,并不簡單,因為背后有很多“歷史”因素,三言兩語難以說清,但本質就是內驅力的問題。
我提供了三個方法,這3個方法本身很簡單,甚至你很可能會覺得是老生常談,因為你感覺自己都知道……
但“知道”不是最重要,太多東西你都知道(或者自認為知道),關鍵在于你能否做到?
如果能做到這三個方面,學習沒動力的問題一定可以得到更好地解決。
01
讓孩子做主
這兩個點很細微,但如果搞混淆了,結果差別會很大,培養不了孩子自主性。
舉例: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是關心,幫助孩子,但是你渾然不知,你越界了,你幫辦了,你在剝奪給孩子自主性成長的機會。
什么才是協助?
始終以孩子為主體,對他的事情進行關心,在孩子需要的基礎上給予支持,這叫協助。
有一個近乎萬能的做法:詢問——詢問孩子對自己事情的想法,詢問是否需要你的幫助,如果孩子說需要,再提出你的個人看法。
“不就是多了一個詢問的步驟嘛,有很大區別嗎?”
好,關鍵來了。我一直說落地過程有很多微妙之處,這可以算其中一個。當然有區別,區別在于:沒有“詢問”的步驟,你就是在自作主張,喧賓奪主,而有這個步驟,你就是尊重,給孩子自主感。
02
讓生活有趣
對一個小孩子,尤其是10歲以前的孩子,要讓他從道理上去理解“有用”,對很多事來說可能都有難度(不論是學習還是其他事)。
但如果讓孩子感受到一件事是有趣、好玩的,那孩子就非常樂意參與和體驗,因為有趣就會帶來快樂,而快樂就是一種能量,快樂就是一種動力。
假如學校老師能讓課堂充滿樂趣,那對孩子無疑是意見幸事,但那不是咱家長能控制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多一些樂趣,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當孩子是一個趣味、快樂的人的時候,它會反作用到事情上,使得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充滿動力的。
有這個“讓家充滿樂趣”的意識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礎上,才是“怎么做”的事。
怎么做,關鍵在一個字:“變”。
就是要變化,要有不同,要有新鮮感(詳情請閱讀“孩子對生活學習不感興趣!牢記這條心法”)。
比如,換一個發型,早餐換一個口味,房間換一個格局,給家里增添點綠植,看事情換一個角度。對孩子避免循環往復的說教,或是千篇一律的互動模式等等,這些都可以給日常生活帶來新鮮感和樂趣。
03
多給予肯定
這一點更顯得老生常談,但我相信,絕對不是每個家長都有做到,甚至我斷定,七八成的人都沒有做到。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很少受到外界的認可、肯定、欣賞和正面評價,他是很難獲得到成就感和價值感的,那他也幾乎不可能擁有發自內心愛的內驅力。
“如何才能給到孩子肯定”,這又是另一個大話題,這里不多說,請參考閱讀“真正做好這兩個字,孩子內驅力幾乎100%提升,可惜很少人做到”(點擊)。
記住:如果父母做不到肯定孩子,到頭來就不要埋怨孩子沒有動力。
做到以上三點(這三點是重點,是基礎),如有余力,還可以做另外一個事。
就是帶孩子增長見識。
去和高能量的人聊一聊,去他向往的地方走一走,去牛逼的學校看一看。可能,某個美好瞬間或者某一個高質量信息,會帶給他一些正向觸動。
說完了。
教育方法不求多,不求新,關鍵在于做到和落地。把以上幾點落實到位,你已經屬于優秀父母之列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