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時哪些人可以獲得補償?
一般的拆遷公告中都會明確,第一是本村村集體成員,第二在本村有宅基地,拆遷時能拿補償。
其實這只是一種普遍的情況,實踐中有些人戶口在村里但是沒有宅基地也能拿補償,有些人戶口不在村里但是有宅基地也能拿補償。
所以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刀切的以“人地統一”為補償依據,是不公平的。
您可直接添加下方微信二維碼進行免費咨詢
今天拓夫律師就和大家說一說,非本村集體成員符合這3種情況,拆遷時也可以獲得補償。
第一 因為政策原因,搬遷到村里,戶口沒在,但是有宅基地確權后,可以獲取補償。
根據《國土資源部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規定,非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易地扶貧搬遷、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按照政府統一規劃和批準使用宅基地的,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銷登記后,依法確定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使用權,可做確權,并辦理不動產登記后拆遷有補償。
您注意這里需要嚴格符合以下3個條件,拆遷時才有補償。
1 因為政策原因,比如扶貧搬遷、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搬遷到其它村里的。
2 按照政府統一規劃和批準使用宅基地的,宅基地的獲取有法律依據
3 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銷登記后,依法確定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使用權,并辦理不動產登記,嚴遵循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
第二 基于繼承關系繼承的宅基地,拆遷時有補償。
非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含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占用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確權登記后拆遷時有補償,在不動產登記簿及證書附記欄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
繼承是我們最常見的情況,拓夫律師之前在山東、廣西、河北、湖北等地都遇見過這種情況,基于繼承的宅基地拆遷時沒有補償,這種情況都是不符合法律規定,是違法的。
實際上按照拆遷政策這種情況都有補償,只不過錢沒給到繼承人手里。
如果您是這種情況,一定要多加注意!
第三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戶口不在村里,拆遷時有補償。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印發前,回原籍村莊、集鎮落戶的職工、退伍軍人、離(退)休干部以及回鄉定居的華僑、港澳臺同胞等,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房屋而占用宅基地的,經公告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由該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出具證明,可依法確權登記,在不動產登記簿及證書附記欄注記“該權利人為非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國辦發〔1999〕39號”文件印發后,城市居民違法占用宅基地建造房屋、購買農房的,不予登記。
也就是說在1999年之前,因為集鎮落戶、退伍、離(退)休等情況導致戶口不在村里,但是只要之前在村里有宅基地,而且村委會也出具了相關證明,那么可以做確權登記,拆遷的時候就有補償。
拆遷時包括常規拆遷和特殊情況的拆遷,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分區處理,而不是對實際情況不管不顧,直接否定特殊情況,不給補償,這不僅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也不符合實際生活的情況,同時也是對老百姓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