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你會預習嗎?
——常規預習方法指導例談
華羅庚實驗學校 耿春琴
題記:說常規預習,是相對于特殊的文章,有個性化的具體預習任務而說的。這是對于每篇課文的學習之前的一種自我建構,自我學習的方法的指導。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知道預習的重要性。
2. 通過《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指導,讓學生了解三年級預習要求。
3. 熟記預習兒歌,養成預習習慣
教學準備:瀏覽三年級語文書(發新書的當天晚上8月30日和第二天9月1日的早讀時間完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對話中明了預習的重要
1. 談話:(上課鈴響后,走進教室,向學生打招呼)同學們好!(生答:老師,您好!師生問好禮儀結束,開始了第一堂語文課。)
2.剛才,老師和你們打招呼時,誰發現,老師不再稱你們為小朋友了,叫你們什么啦?(生答:同學們)
3.“同學們”這三個字,你們知道意味著什么嗎?(長大了,懂事了,對我們的要求也高了)
師:對,我們的語文學習要求與二年級時也不一樣了,昨天和今天的早晨,老師布置你們瀏覽了三年級的語文書,你們發現跟二年級時有什么不一樣了?
生:課文沒有拼音了;要寫鋼筆字、毛筆字了;多了習作了。
師:你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真了不起。習作不難,就是二年級我們的寫話,鋼筆字和毛筆字要買特殊學習用品,我們另外抽一節課單獨講,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怎樣學習課文。
課文長了,沒有拼音了,要想學好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提前做些什么呢?
生:我們可以先預習,先看看課文。(因為二年級時,就指導過學生預習,也提出了一些簡單的要求)
師:真會學習,提前預習是會學習的表現。說說預習了,給你帶來什么好處?(生各自說,上課注意力集中了,發言積極了等)是啊,老師送你們一句話,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經驗。出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跟老師讀。
學習也不例外,打有準備的仗,我們才能贏得時間,贏得勝利,才能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設計理念:從新學期稱呼的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的新奇和樂趣,從課文的變化中尋求主動預習的內驅力,從曾有的預習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的成就感,從古人的經驗激發學生預習的熱情。這樣貼近學生的先前認知和經驗積累,比生硬的發號施令強行規定更能讓學生接受,師生經歷的一個暑假的距離就這樣在一個稱呼中消除,彼此走進)
二.例文指導,實踐中明了預習的步驟
討論預習步驟。怎么預習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學習預習的方法。
1. 課文,首先要掃除攔路虎,所以呀,第一遍讀,請標上自然讀序號,給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畫出生字在課文中組成的詞語。
(設計理念:這是讀一篇文章的常規,為理解打基礎,就像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學生自讀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完成第一步預習工作,教師巡視,相機進行個別指導。
檢查生字讀音和詞語(在課文中找到詞語,對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難點)
2.再讀課文,練習大聲朗讀,注意自然停頓,達到正確、通順;對喜歡的段落反復練習朗讀。
(設計理念:因為學生已圈畫出文中詞語,相對來說,能做到句中詞語或是詞組的自然停頓,同時也要關注標點,注意標點的停頓感,這是在朗讀中練習語感的一種方法,讀通順為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段落的感情朗讀是根據中年級“段”的教學重點而確定的,因為中年級要求由低年級的字詞積累提升到精彩語段的積累。)
學生練習朗讀《讓我們蕩起雙槳》,指導一定要出聲練讀,隨后指名學生讀,請同學給予評價,相機糾正讀音,停頓。
告訴學生,在家預習時可以讀給家長聽,請家長評價,家長不在就自我評價,感覺讀得不夠好,再練習朗讀一遍。
3.默讀課文,提出問題(至少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自行查找資料,可以通過想、問、查等方式先嘗試解決疑問。
(設計理念:默讀是三年級的一項閱讀能力,且中年段又擔負著向高年級語文學習過渡的責任,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可以使課堂學習更有針對性,指向性。學習也不再向低年級僅僅是跟著老師走,而要漸漸學會獨立去思考。課前的查找資料更可以讓同伴在課堂共享學習的資源。)
學生默讀《讓我們蕩起雙槳》,提出問題。
交流:白塔是白色的寶塔嗎?
紅領巾怎么會迎著太陽?
陽光不是水怎么說是灑在海面上?
師:肯定學生的問題很有價值,帶著學生一起查找北海公園;解說這里的紅領巾可不是胸前佩戴的紅領巾,它代表的是你們這些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自然陽光也不僅僅是表面的太陽光了,它暗含著黨和人民對少先隊員的關懷和愛護。
告訴學生,在家預習時可以查找地圖,可以問家長,實在不行的可以打上問號,留待課堂上提出來討論。
4.完成小練習:生字擴兩個詞,鋼筆描紅。
(設計理念:生字的教學主要是低年段的學習重點,進入三年級生字量不減,語文課時少了,學習任務卻是增加了,在課堂上只能是對重點難點的字進行指導,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一一指導。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能觀貼,可以自我識字,寫字。再說配套的習字冊上也有描紅,所以讓學生在預習時先完成書上的描紅。對于擴詞,仍是三年級詞語積累的年段要求決定的。)
學生練習給《讓我們蕩起雙槳》田字格里的生字擴詞,可以自行組詞,也可以查字典完成(二年級時教過如何從字典上找含有生字的詞語)
學生描紅《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生字,讓學生看清字形,邊描邊體會結構。
三.熟記兒歌,誦讀中明了預習的要領
完成了以上幾項任務后,預習作業可以說是很有些質量了。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把四項要求編成了幾句順口溜:
三年級語文預習歌
學好語文 , 得預習 , 方法好, 分步行;
一讀課文 , 標小節 , 注拼音, 劃詞語;
再讀課文 , 大聲練 , 讀正確, 自然停;
默讀課文, 勤思考 , 多質疑 ,查資料;
最后別忘: 小練習 —— 擴兩詞 , 再描紅。
(設計理念:在課堂上分步預習后,又對板書進行了整理,以兒歌的形式再次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便于學生記憶)
四.實踐操作,練習中養成預習的習慣
在學第二課《學會查“無字詞典”》時,也在學校里課堂上進行了預習;學第三課《古詩兩首》時,就在晨讀時進行了預習的檢查。以后都是在晨讀時檢查,督促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設計理念: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光口頭布置的作業,而不實施檢查,這樣的作業等于沒布置,學生們十有八九都不會自覺完成。因此,課外完成的預習作業,教師要進行有效地檢查,適時地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師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引導,合作,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督促者,學習興趣的維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