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初中家長的交流中,不止一次聽到家長怨聲載道:我家孩子到了青春期,從來不喜歡和我們交流;孩子上了初中就叛逆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殊不知,孩子們表現出各種'奇葩'的反應,多半都是由于學業壓力和家庭期望所引起的。到了初中,沒有壓力和期望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壓力過大,期望值過高,孩子們各種異樣的表現又讓家長束手無策。小編分享一篇針對孩子表現出不一樣的“奇葩”反應時,家長應該如何去應對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用。
01
沉默寡言型
話不多,沒有主見,看起來學習比較認真,但是成績一般,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女生居多)。
這類學生在學校經常被老師忽略,在家不和家長主動交流,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但內心十分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這類學生的內心比較脆弱,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者在學校被批評,行為上就會表現出十分失望,封閉自我。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愛和家長交流是正常的現象,從而忽略了在孩子成長中必要的溝通。這類孩子如果受到打擊無處釋放就會越陷越深,所以及時溝通十分必要。家長可以先嘗試和孩子比較要好的朋友私下溝通,讓孩子的好朋友當'傳話筒',通過間接的方式隨時檢測孩子的內心動態。
2
人來瘋型
在家和家長溝通不多,但是到了學校就好友成群,和同學之間能夠融洽相處。課堂上,碰到自己喜愛的科目就瘋狂癡迷并有十分積極的表現,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馬上就'發蔫'。
人來瘋型的學生性格外向,表現欲望強,是潛在的'好學生'。學習方面表現為接收能力很好,但是不夠踏實,反映到做題中就會表現出細節方面經常出錯。這類學生喜愛和家長主動交流溝通,不會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
3
叛逆無道型
無論是在家還是學校都是'焦點',行為和思想比較極端,令老師和家長十分頭疼。
每一個叛逆的孩子內心都住著一個善良純真的天使。只不過在學校生活中,學業并不是他們所熱衷的或者擅長的,一旦碰壁無法及時解決,加上周圍人的否定和有色眼鏡,性格中的惡魔便馬上占據他們的心靈。他們并不是所謂的壞孩子,他們也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這類孩子還有一種典型的表現在于:即使有了學習的意愿,但是仍然比較茫然,沒有目標感,沒有人幫助其規劃。對于這種學生,首先家長要和孩子來一次促膝長談,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那么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比較信任的人來進行。其次,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幫助孩子規劃好學業,使他們覺得完成目標不再遙不可及。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小學靠老師,初中靠父母,高中考自己”,對于進入初中的孩子來說,父母才是最能幫助他們的人,也希望各位父母能好好去了解的心理狀態,從心出發,幫孩子度過初中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