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關于“導學案”、“講學稿”的研究與實踐十分盛行,其針對的主要之點,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純講,學生被動聽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這無疑對教學改革發揮了值得肯定的積極的作用。沈陽二十中學的干部、教師經過研究進一步發現,現有的“導學案”、“講學稿”雖然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發揮,但從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過程來看,更多的還是在沿著教師給定的“路線圖”行進,這就導致了在學習過程仍然相當程度上存在著學生缺少自身對知識的探究與理解,其主動性的發揮并不十分充分,特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質量并不高,表現為缺少思維的寬度與深度。有時當學生帶著教師劃定的一個框子去對應教材學習時,其對知識的實際感悟能力有時反而會相對有所下降。因此,大家思考:如何找出一個比“導學案”、“講學稿”粗略、對課堂教學更有意義,特別是對學生思維發展更有幫助,能代替教案與學習筆記的“東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