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笑話,財主要蓋房子,叫工人來做工。工人挖土開溝壘石筑地基。財主看見了,很生氣,說:“我是叫你們來給我蓋房子的,不是叫你們來開土挖溝的。趕快給我把房子建起來。”工人們告訴他,蓋房子要先筑地基,房子是在地基上建起來的。財主依然很生氣,說:“我只要房子,不要地基。你們趕快給我建房子,不要筑什么看不見的地基了。”
看過這個笑話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財主傻,蓋房子要筑地基,誰不知道呀!可是換個方向,換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犯財主這個“傻”。
比如學作文,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教學作文,很多老師、家長教學作文時,非常強調好詞好句的運用,非常強調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細節描寫,寫人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定,寫事要抓住動作的細節寫,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寫……等等,這些內容的描寫,可以說是房子部分,是高年級、初中、高中寫作時,都強調的部分。用高年級、初中、高中的教學方法來教初入寫作大門的學生,肯定是行不通。
學習,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萬丈高樓地基起。再雄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大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打好地基,打好基礎。作為三年級的寫作入門階段,不是教他們如何描寫華麗,如何動作感人,而是養成一個寫作的好習慣,訓練看不見的“基本功”。
初學作文,看不見的“基本功”是什么?
看不見的“基本功”就是:審題、選材、結構,提綱。
考試時,一篇作文題目拿到手,你首先是要分析題目,分析題目有什么要求,限制,規定,可以寫什么,不可以寫什么,這就是審題。
在中考、高考中,沒有哪一題像作文題目這樣讓人牽腸掛肚,萬家矚目;更沒有哪一道題像作文題目一樣:一題定生死。如果你審題方向偏了,錯了,作文就是幾十分的扣掉。在“一分干掉一千人”的殘酷競爭時代,扣掉幾十分,無疑讓你陷入“萬丈深淵”,無法翻身。高考優秀生因為作文審題失誤,全盤皆輸的事情也是經常發生的。
“跟著單元寫作文”就是從這看不見的基本功訓練起,從開始學作文起就養審題認真的好習慣,寫出符合要求的好作文。
說到審題,很多家長、老師認為,審題就是多讀題目。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孩子的分析力,辨別力是不足以讓讓他完全、深透地理解題目的意思,需要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相反的角度去幫助。三年級《跟著單元寫作文》就是從點出發,不僅讓孩子養成審題的好習慣,還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辨別力。
審題過關后,“選材”就是寫作工程幕后最重要的工作了。
非常多的學生因為作文不知道寫什么,而厭惡學習,產生厭惡學習的情緒,最后變成后進生。并不是他們生活不豐富,沒有內容寫作文,而是他們面對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生活,不知如何選材。他們不知道生活故事就是作文題材,不知道作文就是反映生活面貌的。
以前,我教學生寫生活故事,他們都寫得非常精彩,把生活中的種種精彩事情寫進作文里,興致勃勃。可是他們卻還纏著我,說:“老師,教教我們怎么寫作文呢?”
他們以為,作文應該是一個模子,一個高大上、假大空的模子,作文不能反映生活的辛酸苦辣,喜怒哀樂,愁煩憂痛。這實在是作文教學的誤區,更是眾多老師不重視審題、選材訓練的后果。
在作文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平時作文并不出色的孩子,突然寫出了一篇精彩絕倫的作文。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選對了素材,找到了感覺,特別有寫頭,水到渠成,原汁原味的生活,加上適當的夸張聯想,一篇佳作渾然天成。
所以,審題、選材這些看不見的作文“基本功”就如看不見的地基一樣,在表面中,你看不見痕跡,在作文中,卻是最重要的。因為看不見,因為不善于引導,很多老師、家長也就忽略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