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于龍博士的作文探討圈”中的各位家長和于老師就如何通過閱讀提升小朋友寫作能力的問題又展開了精彩紛呈的討論。在上一次討論中,家長們均表達了對“書已破萬卷,下筆還為難”現象的種種苦惱和困惑,但是在這一次討論中,卻已經就這一問題開始交換各自的成功經驗。
字音兼顧的問題
比如就“如何在引領低年級閱讀的過程中,做到拼音漢字同時兼顧?”的問題,老師和家長們均肯定了使用拼音的必要性,在閱讀中,拼音除了可以幫助小朋友掌握不認識的字詞之外,還具有正音以及激發閱讀興趣的作用,因此是輔助和保證閱讀動力的工具。
選擇書籍的問題
就小朋友閱讀書籍的選擇問題,大家也紛紛表示,低年級小朋友的閱讀材料還是要以簡單的繪本為主,尤其以文字優美的,語言邏輯性比較科學的,和動畫片同步的繪本為優先選擇。家長在選擇書籍的時候要對小朋友的興趣以及讀物質量(豆瓣評分不低于8分)進行綜合考量。
在學習和了解了各位老師和家長的理念和方法以后,易學君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語文學家對閱讀和寫作的諸多見解,希望借助兩位老先生的思想和理念,為大家指出目前存在的誤區,同時也期望能為爸爸媽媽們提出更加切實有效、并且簡單易行的策略建議。
被冷落的語文書
大多數爸爸媽媽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小朋友廣泛閱讀的好習慣,無論是科學讀物還是文學經典,只要在推薦書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書,都恨不得買回家讓小朋友讀起來,正所謂“開卷有益”是也。爸媽們每次關于閱讀的提問,都逃不開該給小朋友讀什么課外書的話題。在種類繁雜的兒童讀物中,其實有一本書是需要我們“回眸”關注的,那就是一直處于“燈火闌珊處”的語文書。
夏丏尊先生將人們這一生要讀的書分為三類,分別是關于職務的書、參考書、個人趣味修養的書,人們應該以閱讀第一類職務的書為首要任務,要投入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反復地讀,認真地思考。先生指出,對于學生而言,職務的書就是教科書,再進一步就語言文字的學習而說,那應該就是一直被我們忽視的語文書。易學君認為,先生的思想和理念雖然看似平凡而樸素,但是卻十分受用。
也就是說,小朋友在語文學習的起步階段,爸爸媽媽先不要著急讓孩子大量接觸課外讀物,每天晚上可以嘗試和小朋友一起閱讀一篇他/她曾學過的課文。這樣做的好處在于:
1
語文書的選材和設計是與小朋友認知發展階段相契合的。
2
因為語文書涵蓋多種話題和文章體裁,可以讓他們從中充分挖掘出自己喜歡的類型,也讓我們能夠在孩子們的選擇中窺探出他們的閱讀偏好。
3
我們可以對孩子感興趣的一篇文章或者某一主題的文章進行課外拓展,這樣一來,第二類參考書與第三類個人趣味的書之間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課外讀物與課內教材形成了健康有序的互動。
4
和小朋友一起閱讀書上的課文改變了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地位,小朋友變身成為小老師,為爸爸媽媽講述課文,甚至還可以向大人發問,這樣在課上所積累的語言知識就會在復述和講解中得到運用,這也是由閱讀向寫作有效轉化的關鍵環節。
“閱”非“讀”也
夏丏尊先生認為,“閱”和“讀”并不是一回事。
“閱”主要以獲得信息為核心,按先生的話講,就是“我們不必從文字上去記憶揣摩,只要從文字去求得內容就夠了”。這樣看來,我們平時一般意義上閱讀,無論是學習科學知識還是獲得故事情境的發展,均屬于“閱”?!伴啞笔且环N淺層次閱讀,它的范圍可以非常寬泛,數量也可以非常巨大。因此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小朋友愛讀書,但是依舊也不出的疑惑。
VS
“讀”則是在“閱”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知曉了文章的內容之后,讀者的認知精力重點放在語言的形式和使用上,是對文章結構、詞和句式的選擇、修辭的方式以及表現手法上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理性和思維進行分析和聯想??偟恼f來,“閱”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更多的知識,而“讀”卻可以增強我們對語言的運用和感受能力。
“閱”在于“廣且快”,“讀”卻需要“慢而精”,對自己喜歡的語篇或者段落進行反復、深入、細致的感受和分析。由于小朋友的認知能力非常有限,初期的“讀”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和講解,因此 “讀”的活動大部分是在語文課堂的教學環節中完成的。因此小朋友在作文寫作方面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孩子在課上的投入程度。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能在生活中獨立地“讀”,只不過需要一個由“閱”到“讀”的過程,那讀什么呢?就讀孩子感興趣的書籍,不過這里需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夏先生認為,興趣類書籍的選擇一定是少而且精的,因為要實現由“閱”到“讀”的轉變,一定要對一本書翻來覆去地讀,“甚至直到要看厭為止”,開始是看內容,內容熟悉了,才能把認知精力投入到語言的感受和體會上。
“說”:架起讀和寫的橋梁
上面說的都是“讀”,最后我們再來談談寫。這里易學君主要想和爸爸媽媽分享一下葉圣陶先生對于寫作的見解。在葉老看來,寫作的提高只需兩點:錘煉經驗和鍛煉語言習慣。經驗的錘煉,實際上是說小朋友在生活中無論做什么都要認真,認真學習、認真看書、認真勞動、認真游戲,只有這樣方能積累深刻而準確的經驗?,F在我們重點談談如何鍛煉語言習慣。
先生認為,寫文章“不能光在文字方面做功夫,最要緊的還在鍛煉我們的語言習慣......語言周妥而沒有毛病,按照語言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也周妥而沒有毛病了。所以鍛煉語言習慣是尋到根源的辦法?!闭f到鍛煉的方法也十分簡單,那就是盡量使自己所說的每一句都表達得清晰,意思都傳遞得完整;使用的每一個詞都是準確而恰當的。
本質上說,先生所說的方法就是要說話者在言語交際中能夠做到自我監控,監控用詞和句法,但是讓低年級小朋友做到這一點確實有些揠苗助長之嫌,因此監控的重任自然就落在爸媽和老師的身上。小朋友語言表達的錯誤多出現在持續性的表達中。課文講解和復述的言語任務就為小朋友持續表達創造了機會。
首先是向爸爸媽媽講述課文,然后爸爸媽媽拋出引導性的問題,再一次引發小朋友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可以對小朋友的語言實施監控,看他說的內容是否清晰,所使用詞語的意思是否恰當,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確等等。不過為了避免表達思維被中斷,最好等小朋友說完后再集中糾正。
總的說來,易學君認為:對于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的主要原則是:不能脫離教學基礎,以語文課文為核心向外合理地延伸;閱讀不在于數量,而在于是否能夠對特定篇章段落進行精讀,上課和老師精讀,晚上和爸媽精讀,爭取以后可以自己有意識地注意語言形式,獨立精讀;最后“說”是連接寫作和閱讀的橋梁,要把自己讀到的內容與人交流分享,不過在“說”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注意言語使用的清晰度、準確性、得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