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了一篇標題為《5萬存62年只能兌50老人為此砸壞銀行門》的文章,說的是
昆明一徐老太1953年到銀行存入5萬元錢,現在想把錢取出來,卻被告知,當時存入的是第一代人民幣,5萬元只相當于后來的5元錢,所以到現在連本帶息只能兌20多元。銀行對此的解釋是根據當時新舊幣的折合比率,1953年的5萬元相當于后來的5元人民幣。
5萬存62年只能兌50,你還敢存錢嗎?
面值相同,購買力卻云泥之別
1953年的第一套人民幣5萬元可以折合成1955年第二套人民幣的5元,再按照從第二套開始到現在第五套,兌換比例1:1,也就是現在的5元人民幣。就面值而言,同是5元。1953年的5元購買力和現在5元購買力卻是云泥之別。
當時的米價是1角多2角一公斤,而現在要買一公斤大米需要4元到5元甚至更多。1953年徐老太將5萬元存入銀行,到如今只能獲得50元。可見62年見滄海桑田,經濟變換。
注:引自《我國長期米價研究(1644-2000)》 盧鋒,彭凱翔;2004年7月14日
銀行再度雙降,利息及理財產品收益繼續看跌
昨天,央行再次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 0.25個百分點至4.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75%。
這是從去年11月份至今,央行連續第5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1.25個百分點。以存10萬元為例,利息減少了1250元。而在降息周期內,銀行利息及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將會繼續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