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的熒屏效應讓“親子游”市場升溫。兼有風景獨特、人文底蘊濃厚、景點集中、周轉車程短、親子互動豐富等特點的景區是親子游的熱門線路。讓城市的孩子走出他們的生活圈子,融進更為廣闊的大自然,認識、熟悉、體驗對他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同時享受一段獨特的家庭幸福時光,就是親子游的魅力。
在安徽商報、安徽銀通假日國際旅行社和黃山平安國際旅行社組織下,近期來之合肥的一行32人的親子游旅行團到風景秀麗的黃山區進行了一次旅游行程。他們觀賞了太平湖的湖光山色;看到了文房四寶中的宣紙的生產流程;2015年6月28日他們來到坐落在黃山西大門焦村鎮章村村黃田村民組的“金稻桿農場”,開展了環保農業體驗活動。
“金稻桿農場”背倚黃山九龍峰、云門峰(剪刀峰)。位于環黃山218省道“白沙嶺隧道”出口處,位于游客前往黃山西大門和黟縣西遞、宏村旅游必經之路上。
占居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力求保護這塊凈土,純潔這片藍天。作為“全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科技示范戶,“金稻桿農場”堅持生態養殖的發展思路,運用“酵素”技術,實現無公害生產。
通過短短的二年的探索實踐,“金稻桿農場”探索出一條環保農耕的路子。綠色理念下的耕作使土壤恢復生機,植物生長環境恢復原始,農作物在土地肥沃、水質純凈、空氣清新的原生態環境下,顯現勃勃生機。
農場立足走農旅結合之路,讓游客體驗原生態種植,帶動了農場發展。大棚蔬菜茁壯成長。
山邊的西瓜糅合芳草野花的氣息,花開正茂。
塘梗上的花生抖落泥土,舒展身體,積極向上。
“秋葵”爭先恐后從花蕾中超脫,為人們提供熱門暢銷的營養保健蔬菜。
野生黃花菜盡管稀疏,但艷麗的花姿特惹人關注。
各色各樣的野花點綴山野的原始魅力。
白色的小花,遍布田邊,路旁,繁星點點。
盡管是葉,但顯現花一般的艷麗。
純天然綠色理念下的農耕還原了本來的面貌,彩蝶舒展美麗的翅膀,為環保農業增添靚麗。
農場擁有田地一百多畝,采用以“酵素”為核心技術的經營管理理念,精心營造出綠色空間。這里層林盡染,放眼一片斑斕,是開展親子體驗游絕佳之處。
2015年6月28日“金稻桿農場”迎來了來自省城合肥的第一批客人。以家庭為個體的旅行團一行32人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來到這片陌生的地方。黃山平安國際旅行社地接導游介紹了農場游的行程安排。
然后帶他們走向田間,體驗第一項活動“種黃豆”,安徽商報記者用相機捕捉活動瞬間。
農場工人示范打凼要領。
城里的孩子出于好奇,依次體驗打凼的樂趣。不少像模像樣,還真的進入角色。
孩子們看的專心,家長們觀的仔細。
他(她)們用鏡頭記錄孩子成長中的一次經歷。
等待中的孩子迫不及待,欲躍躍一試。
盡管有所準備,但掄起鋤頭,感覺雙手還很稚嫩。打凼看來不是難事,不少的小朋友很快就打的像模像樣。不過就是深淺不一,橫豎有些不齊罷了。
打凼結束,在地陪導游安排下開始了播種工序。
種黃豆一般選用3-5粒種子,用點播的方法讓種子較為集中。小伙子興趣很大,盡管不規范,有的竟有10多粒,而且散落在凼的四沿,但態度絕對認真。
開始時大家小心翼翼的站在壟溝播種,在農場工人的提醒下大家站在壟上,很有種田人的范兒。
農場提供了綠色農產品供客人選購,5元錢一盆的吉祥草很受游客歡迎。
“野葛”皖南山區的普遍生長的植物,只存在于野葛的葛根中“葛根素”是特殊的異黃酮,它有助于降低血壓和血膽固醇。是調節胰島素、降血壓藥物的強有力的補充劑。葛粉可以沖泡用用、葛根可以沖泡飲用。
“酵素”是“金稻桿農場”廣泛應用的技術,展示的綠色環保的“酵素”的菌種、肥皂、及用于美容、護發等方面的綜合開發的產品,供游客選購。
取材于農場竹園的精致的竹編籃子內放置有農場生產的秋葵和葛根渣,還有取之山野的野菜。
地接導游向大家介紹了兩種野菜,說明了形狀特征,讓大家辨認清楚。
然后帶大家走進農場,現場去采摘。
把經過發酵的“酵素球”投放到田中,有益的微生物得到迅猛發酵,有害的微生物和害蟲卵失去生存空間。殘存的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在發酵中逐漸轉化消失。而置身環境絕佳的“金稻稈農場”,就地取材,利用產之黃山的黑土、紅土、褐土等土源做出的“酵素球”效果最理想。在“酵素球”生產車間,地接導游介紹了“酵素球”的作用,大家觀看了生產過程。
人們對于“酶”的“發酵”應用歷史悠久,熟知的釀酒、制醬、腐乳等諸多方面都得到廣泛應用,有“酶主宰了內臟和細胞的所有功能,沒有酶就沒有生命”之說。而“酵素”就是利用酶的發酵原理,科學的延伸到各個領域,造福于民。
黃山金稻桿農場利用“酵素”技術,實現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獲全程不使用農藥、化肥,示范還原古老的農耕方式,推動綠色食品的生產和“酵素”技術的推廣。
為綠色環保和普及“酵素”知識,作為示范基地的“金稻稈農場”,為熱心環保的人士提供認知、體驗的園地。游客可以從播種、管理、收獲全過程體驗和追蹤中得到快樂。
辣椒草山邊、田頭隨見,利用它做出來的“酵素”,驅蟲作用明顯。
小朋友們很快就發現一片地接導游介紹的野菜。
大家認真甄別,確信無誤,小心采摘。
家長、兒女齊動手,場面頗為壯觀。
收獲滿滿,高興而歸。
“箸葉”俗稱“粽葉”,天然生長的“箸葉”沒有任何毒害和污染,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氨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它的天然的芳香,使得包裹的粽子,聞上去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除外,“箸葉”它不僅能用于包粽子,還用于包裝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裝飾和食品的陪襯,還可用于編制斗笠、工藝品等。粽葉,天然生長、天然防腐、無毒害、無污染、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為食品包裝,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
采“粽葉”體驗中,大家興趣很濃。
導游提醒,采摘的葉片必須經過蒸煮才能包粽子。一則經過高溫殺毒,二則葉片發軟。大家整理粽葉,滿載而歸。
來到農家,在奶奶師傅手把手的指導下,大家認真的自己動手,包裹粽子。
從卷葉、填料、折口,到系扎,裹粽子每一道程序大家都力圖做到一絲不茍。
看來系扎還是最難的,束手無策小朋友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這最后一道工序。
等待午飯,大家聚集在客廳,興致勃勃的看電視節目。這樣的場景,別說城市,就是如今農村也很少見。記憶中,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花398元購買了我的第一臺12寸凱歌電視機,每到晚上,同事和附近的村民都聚集在我的宿舍,這樣的場景司空慣見。
中餐安排在農家,做的是地道的農家菜。緊張了一上午,大家累了,吃的津津有味。
環保農業體驗游是游程安排活動的最后一項,大家依依不舍的在金稻桿大門前留影,留下這次有意義的難忘的經歷。
短暫的上午,短暫的體驗,給家長子女補上了一課,增添了經歷。旅游車載回的不僅是一段獨特的家庭幸福時光的體會,而是影響終身的體驗。黃山憶念你們,“金稻桿農場”歡迎來自八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