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論語·學而篇》中有這么一句話:“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說,可擔憂的是不理解他人啊!
的確,理解、相知是人類多么寶貴的一種境界。理解自然、理解社會、理解人生······人類不也就是在這種境界中行遠自邇嗎?
——乘著跨世紀的諾亞方舟,理解是那只窺探到大自然銜回了橄欖枝的鴿子;
——沿著千回百折的泊羅江,理解是屈原感嘆社會而傳唱于今天的騷體長辭;
——撥著高山流水般的琴聲,理解是蔡鍔、小鳳仙難得相識的婉轉知音一曲······
自然界在理解中求得平衡,社會在理解中求得和諧,而更重要的是人類在理解中求得進化。
人是需要理解的。每個人都渴望理解自己,也渴望理解他人,更渴望被他人理解。
不理解自己的人,難以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不理解他人的人,難以團結生活和事業的同伴;不被他人理解的人,則難以掙脫孤獨和苦悶的陰影。而只有理解自己,也理解他人,同時讓他人理解的人,才能在求索的漫漫路途中不昏不瞶,不傲不矜。
有時候,理解是一股熱源,它能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力量;
有時候,理解是一架羅盤,它能改變人一生的生活走向;
有時候,理解是一道霓虹,它能給原本莊重的生活增添絢麗。
當然,要達到這個境界,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恢弘的宇宙、繁復的社會、神秘的自然,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要達到相互間那種完全徹底、默契無間的理解,從現階段人類的認識能力、幻想能力、道德能力、智商能力及科學水平來看,還十分遙遠。那么,就從一點一滴開始吧!用我們自己的心、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自己的同志和朋友、父母和妻兒,理解自己周圍的每棵小草、每片樹葉、每粒塵土和每縷風、每束光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