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這最后一句有何啟示?“不道早已”是什么意思?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物壯則老’,萬物壯極則枯老也。'謂之不道’,老不得道。'不道早已’,不得道者早已死也。”
王弼此句無注解。看現代名人學者的解釋:
余秋雨翻譯:“過分強壯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會早早衰亡。”(余秋雨:《老子通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65頁。)翻譯不準確。
南懷瑾說:“天下萬物由幼嫩變成強壯,強壯再轉趨衰老,衰老以后就是死亡。這是物理自然的原則。”(南懷瑾:《老子他說》續集 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195頁。)
陳鼓應今譯:“過分的強壯就趨于衰老,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會死亡。”(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276頁。)
劉笑敢引論:“老子強調,勉強行事就是不懂得'物壯則老’的道理。物壯則老是宇宙萬物的普遍規律,任何事物都無可逃脫。人們只知道'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但往往忘記日在中天的時候也正是它下落的開始。……所以,人們要避免過早衰落,不應該逞強求勝,而應該像嬰兒一樣維持'和’的狀態,也就是合于道的狀態。勉強求生、求勝,就會破壞'和’的狀態,因而是'不道’。”(劉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542頁。)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萬事萬物強壯過后就開始衰老了,人也一樣。大家熟知的“九五至尊”,是指《周易》乾卦第五爻。乾卦第六爻就是上九。《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文言》釋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違背自然規律而追求“強壯”是不符合“道”的。不合大道就會提前導致死亡。
有學者說,人的一生享受的東西是定量的,早享受完,早死亡。這話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要理解“不道早已”,關鍵是這個“已”字。已,本義為停止、罷了、結束。如學不可以已,死而后已。“早已”就是早結束了。
本章開頭就說修道德厚之人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再說嬰兒的特性;然后說,知道并遵守自然規律的好處,違背自然規律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