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一節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圖難于其易’,欲圖難事,當于易時,未及成也。'為大于其細’,欲為大事,必作于小,禍亂從小來也。'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處謙虛,天下共歸之也。”
王弼無針對性的注解。看現代名人學者的解釋:
余秋雨翻譯:“從容易處開解難題,從細小處來做大事。其實天下難事,必從易處著手;天下大事,必從細處開始。圣人始終不自以為大,因而成就了真正的大。”(余秋雨:《老子通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88頁。)
南懷瑾說,天下最困難的事,找到事情的關鍵點,處理起來就很容易。偉大的成就,是從小地方做起的。天下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容易的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圣人因為他不自以為是,不傲慢,不自驕,故能成為真正的偉大。(南懷瑾:《老子他說》續集 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266-269頁。)
陳鼓應今譯:“處理困難要從容易的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入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做起。所以有道的人始終不自以為大,因此能成就大的事情。”(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299頁。)
劉笑敢說:“此節說明老子并非主張逃避一切難作之事,更不是全不要作事。”(劉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602頁。)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這句說的是:要想圖謀解決疑難問題必須從其容易處著手,先易后難;要想大有作為必須從其細微處開始,從小到大。“圖難”就是圖謀解決難題。 “為大”就是想大有作為。從古至今,有些人做事喜歡眼高手低,一屋不掃卻老是想著干天下大事。從易到難,從小到大,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能辦成事。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與下一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一樣的。因為,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時逐步形成的;天下的大事,也都是從細微處積累的。這是事物發展規律。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圣人始終沒有想,非要做成什么大事,而是盡心盡力從小事做起,以德施政,反而能成就其偉大的事業。《增廣賢文》“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也可作為注解。
前面第三十四章有:“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一句,本句是重復嗎?不是的。仔細看,前者是“終不自為大”,后者是“終不為大”,少了個“自”字,意思就不一樣了。而且“為大”二字前后意思也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自高自大,后者是不刻意做大事。“終不自為大”的意思是始終不自高自大,謙虛低調。“終不為大”的意思是始終不是為了做大事而做事,而是從小事做起,步步為營。
此句,有學者理解為“圣人始終不做大事”,有點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