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四川省旺蒼縣河邊小學校 陳波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60年前就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呢?
一、要靠教師的正確疏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良好的寫作習慣包括哪些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一般來說,良好的寫作習慣主要有:1.勤于積累寫作素材;2.勤于思考,勤于動筆;3.重視修改;4.認真書寫。其次應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重要意義,通過古今中外和現實中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向學生說明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的重要性,增強形成習慣的意識性,提高其積極性和自覺性。第三,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好的事,必須樹立長期堅持的觀念,健全嚴格的制度。比如自我約束機制,同學之間互相監督,教師家長監督,定期不定期組織評比,給予恰當的表揚和批評,形成競爭局面。第四,教給方法,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對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有直接的關系。比如,要使學生養成認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首先要使學生知道讀書筆記有幾種,每種有什么特點,各有什么作用;其次要教給學生各種寫法。
二、要靠反復的嚴格訓練
良好的寫作習慣的養成首先在讀,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學的第一關。故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小學語文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優秀的文章范例,教學中要把讀與定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怎樣選材,怎樣布局謀篇,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并不斷積累字詞句篇材料),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仿寫、續寫、改寫等方式練習寫作。其次是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大量積累寫作素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養成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的源泉,要教職工給學生觀察、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堅持寫觀察日記,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好比找到了打開作文倉庫的金鑰匙。
良好的寫作習慣的養成更在于多練。要想寫好文章,非多練不可,勤于思考、勤于動筆是良好寫作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聽到的感性的東西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變成理性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勤于動筆,才能熟練,熟能生巧。對學生中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對寫得好的習作要大力表揚,用辦優秀習作展,向報社投稿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勤于動筆。
良好的寫作習慣還在于重視修改。前人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多改出佳作”,文章是越改越好,或點石成金,頓出光輝,或精益求精,錦上添花,讓學生知道古今中外的名篇巨著往往是在修改方面下過一番苦功夫的。要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采用集體改、小組改、個人改等方式。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反復看,反復讀,仔細推敲,直到滿意為止。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養成認真作文的習慣。
最后是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形成認真書寫光榮,不認真書寫可恥的風氣。我相信,按以上幾點要求持之以恒地去做,良好的寫作習慣一定會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