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白
270 美軍為了攜帶核彈轟炸德國
當年二戰時期,美軍在納粹德國的閃電戰擊敗了波蘭軍隊威脅到英國之后,想要研發出一款能夠攜帶美軍炸彈并且能進行遠程投放的運輸機,因此,在這個背景之下,美軍就研發出了今天的主角B-36和平使者式轟炸機。
配備10臺發動機,堪稱最大的轟炸機
當年二戰局勢緊張,美國又不敢輕易直接介入歐洲戰場,因此美軍為了能夠保住歐洲戰場,想要將發展一種可以從美國北部或加拿大基地起飛,然后直接轟炸含柏林在內的作戰半徑戰略目標,并且還能夠不須空中加油往返大西洋兩岸之間的長程重型轟炸機!
B-36轟炸機采用了懸臂式上單翼的設計,翼型為層流翼型,機翼的展弦比較大,主體使用全金屬結構,外部使用加強蒙皮,前緣后掠角為157,在機翼內設計有油箱。
機身方便采用了細長的圓柱形機身,前部為透明的機頭罩,在機身的中間部分是炸彈艙。而將乘員艙在炸彈倉前后,分為兩段,相互之間由機身左側的內部氣密通道連接。

整款飛機長為49.4米,一戰70.14米,空重為72.05噸,發動機使用了六臺活塞式發動機和4臺噴氣式發動機,型號分別是六臺普-惠R-4360-41發動機和四臺通用電氣J47-GE-19發動機,螺旋槳安裝在機翼后緣,噴氣發動機成對安裝在吊掛在外翼下的兩個短艙內。

這些動力合在一起,能夠將這款巨大的轟炸機推到707千米每小時的最大飛行速度和20747米的實用升限。機身上攜帶的燃油同樣也巨大,能讓這款轟炸機續航達到了16000km,因此當時的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在它的毀滅范圍。
這款轟炸機畢竟是為了毀滅性核大戰而精心準備的飛機,因此載彈實力絕對不低,炸彈艙分為四段,容積為348平方米,最大載彈量為38140公斤,無論當年美軍現有的核彈還是常規炸彈,帶著他們遠渡重洋轟炸敵方陣地都不是個事。

當然,攜帶這么多炸彈,其自我防衛也不簡單,B-36轟炸機擁有六個活動的遙控炮塔,每個炮塔上裝有20毫米口徑的雙管機炮。

在后續的版本中,為了加強自衛能力,還計劃將F-84 戰斗機直接掛在B-36機身下進行發射和回收,以增強遠程轟炸機的空中防御能力,這就是著名的Tom-Tom計劃。當然在服役期間,B-36還進行過核動力飛機的改造,只是核動力技術還未成熟,所以沒有進行下去。

B-36轟炸機在上個世紀40年代底和50年代初,可以說是是美國空軍遠程戰略轟炸威懾力量的中流砥柱,雖然沒有參與過真正的作戰,但是一直以來都是當年美軍的拿手空中核威懾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