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厚樸二兩(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這一條論述太陽表證不解,兼有邪陷致喘的證治。
太陽病,只要外證還在,即使大便不利,也不可以先下,而應該先解表,表解才能瀉下攻里。這就是所謂的“汗宜早,下宜遲”。如果表證仍然存在而誤用了下法,那么就容易傷里氣,使表邪乘虛內陷。誤下之后,只見到微喘,說明在表的邪氣已經稍稍入里,影響肺氣不利而上逆。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還在于表,即“表未解”,因此治療上仍以桂枝湯解肌發表為主,再加厚樸、杏仁降氣平喘。由于下后正氣受傷,故不可用麻黃湯峻汗。臨床上凡是風寒外感兼有輕喘,脈浮有汗的,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有很好的效果。前面第20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講的是新感誘發宿喘,用本方主要不在于治喘而是治中風兼以照顧宿疾,是急則治標之法,因此曰“佳”。這一條為新感表邪不解,邪陷致喘,是桂枝湯證的兼證,用本方意在發散表邪兼以宣降肺氣,表里兼顧則諸證盡愈,因此不說“佳”,而說”主之”。
臨床上治喘,寒飲射肺者用小青龍湯,肺熱作喘者用麻杏甘石湯,用這些方法治喘的大有人在。相比而言,使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治喘者比較少,而且本方也很少被人重視。其實,對于風寒外感所致的汗出而喘,麻杏甘石湯、小青龍湯都不合適,只有這個方子能治。蒲輔周先生的醫案中就有用本方治喘的記載,這是深得此方要領的。本方治喘,以證見脈浮緩、有汗者為準,在桂枝湯中加厚樸、杏子。葉天士只加杏子而不加厚樸,效果也很好。
《胡希恕講傷寒論》
太陽病不應該吃瀉藥,那么這個大夫啊,誤用下法,那么這個病人是“微喘者”,這個喘啊,我們頭前有這么一段啊,“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這個喘也是氣上沖的一種反映,這個氣往上沖,表未解,這個邪熱也拌著往上沖啊,所以他也喘。微喘,不是咱們說的哮喘那個喘,這個微喘也是氣上沖的一種表現,所以還用桂枝湯,還是表不解,那么依法應該用桂枝湯,但是由于微喘,與桂枝湯證多少有出入,所以加厚樸、杏仁消脹定喘。這就是所說這個治病,你就用桂枝湯行不行,這個也對,也不能壞,但是他喘未必然就好,而且這個效驗啊也絕不如桂枝湯再加厚樸、杏仁。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這個病不恰好這個方子,他有些與這個方證有所出入,你就得想法子,這個也是這樣的。頭前有那么一段我記得,“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也是一樣。這個人平常就有喘,再得外感,這個喘非厲害不可,他是桂枝湯證,那么桂枝湯證呢也要加厚樸、杏仁才好呢,同這一樣,所以這個厚樸、杏仁呀有消脹定喘的作用,在這看得很清楚。那么桂枝湯加上厚樸、杏仁,我們現在應該這么來看,就是桂枝湯證微喘者,可以治這個病,但是無汗而喘不行的,那還是麻黃湯證,是不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