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進行關注。
我很小的時候就與中醫結緣了。如今年過而立,與中醫的淵源更為深厚:不僅成為了中醫的妻子,同時也是中醫的兒媳、中醫的妹妹、中醫的嫂子。盡管我的專業并非中醫,但從小的經歷讓我比旁人要更加親近這門靜水流深、磅礴寬廣的學科。無論是其天人合一、辨證施治、因應和合的智慧,還是平時生活中護衛健康的各種方法,日子愈久遠,了解愈深入,我越來越堅定地成為了中醫的粉絲。
2013年,我幸福地成為一個男孩的母親。自此之后,日常生活中思之念之的都是這個小小的人兒。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平安喜樂,應該是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我也概莫能外。
寶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頭痛腦熱,有時就會讓我們這些“新手爹娘”慌了手腳。幸虧有中醫,自寶寶出生開始,這三年多來,中醫實在給予了我們太多的呵護。
比如,為了防止紅屁股,家里一直使用紫草油,效果奇佳。比如,寶寶剛剛受涼打噴嚏,我們就用帶根須的蔥白、姜片、紫蘇葉煮水及時喂下,過了一會兒,寶寶后背微汗,風寒祛除,很多時候就能讓討厭的感冒就此止步,免去了很多打針吃藥的痛苦。
再比如,寶寶六個月添加輔食時,小小的腸胃一時還難以適應,常常便秘,食欲也不好。這時我幸運地得到了省中醫院推拿科王春林主任和中醫弟妹的指點,學習了小兒推拿,每日晚上睡前對小家伙的脾經、板門、大腸經、小天心、足三里、涌泉等位置進行按摩,并堅持捏脊、摩腹。一個月下來,寶寶胃口大開,輔食添加完全不在話下。我公公常說:“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衰則百病生,脾胃平則萬事安”。小兒推拿的堅持,讓寶寶脾胃康健,“周身四臟皆旺”,一歲半以前,基本沒病過。直到現在,每次寶寶感冒鼻塞咳嗽時,小兒推拿都能讓寶寶舒服很多。就連發低燒時,不用藥,只用小兒推拿手法和物理降溫基本上都能搞定。
平時常見中西醫之爭,其實,我一直覺得,中西醫本來就分屬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怎么能用其中一種去評判另一種的優劣,甚至決定另一種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呢?在我看來,西醫有西醫的長處和優勢,中醫也有中醫的獨到之處,兩者各有千秋,并行不悖,都不可或缺,無可替代。
誠然,因為西方文化的強勢及現代社會的浮躁,加之種種其他因素,中醫的發展并不順暢。許多的人,或者因為著急見到成效,或者因為不諳醫理,盲目跟從,往往不管病情的緣由,一味只信任西醫:孩子感冒,一律先上抗生素、消炎針——有時誤打誤撞,收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卻反而延長了病程,影響了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升級。等日后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藥效已經大打折扣,只好加大藥量或者使用所謂升級版藥物,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究其根本,面對疾病,切不可偏聽偏信,而應當合理利用包括西醫、中醫在內的醫學手段,因人因病制宜,處方用藥。我始終相信,中醫是一個極有生命力的學科。盡管它的發展之路多有坎坷,但不忘初心,繼往開來,終會守得云開日出,千樹萬樹“杏花”開。
寫到這里,突然忍不住偷偷地想,未來的某一天,我會不會又成為中醫的母親呢……呵呵,Maybe 。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