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醫林中,東方文明古國的中國中醫術,不能不說是一門最充滿神奇色彩的醫道。中醫術林林總總,各路高手都獨具所長,難分高低。然而,就像崇山中總有奇峰峻嶺,森林總有參天巨木那樣,中醫界的強者高手自然大有人在。張炳厚便是其中的一個,而且是日益光芒四射的一個。他的名字不僅在九朝京城叫響,在東南亞乃至歐美一些國家的患者中也有非凡影響?!薄懂敶澜缑藗鳌袊怼?/span>
張炳厚
2015-07-01
各位學子,張氏醫門零金碎玉微信小課堂第1講。
凡一切可以補充氣血陰陽之虧損,使氣血逐漸充足,陰陽得以平衡,從而能夠治療各種虛證的藥物均稱為補養藥。補養藥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包括助陽)四大類。
補氣藥一般有扶正勝邪的功能,性質比較平和,用于治療無明顯寒熱而有虛弱證候者,如四肢倦怠無力、少氣懶言、頭暈健忘等,嚴重者可見氣虛暴脫,脈微欲絕或失血過多的昏厥癥狀。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
1950年我在北中醫(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上學時,就常聽老師說:不會用人參和大黃的中醫,不是真正的中醫。越猛烈的中藥取效越捷,作用越大。炮制越復雜的中藥越有特殊功效。
【應用與鑒別】
1.人參因產地不同而名稱亦異,如產于吉林者稱吉林人參,產于遼寧者叫遼參,產于朝鮮者叫高麗參。吉林人參和遼參皆性味甘寒,而高麗參則性味甘溫。張山雷說:
“遼參稟性醇正,絕無剛烈氣象,是以滋養陰液,尤其獨步;而高麗參則已有剛健姿態,溫升之性,時時流露,兼能振作陽氣。陰虛之體,相火易升,則宜用遼參而不宜于高麗參;若陰液既耗,而真陽亦衰,則宜用高麗參而不宜于遼參;一則養陰而兼理虛熱,一則補陰而即以扶陽,各有專主,不容成紊。”
2.人參種類和名稱繁多,主要分為三種:一種野生于深山密林中,名叫野山參,補氣的力量較大而無燥氣。一種是生于山中后移植園中,名叫移山參,作用略同于野山參,但補氣弱于野山參,且有燥氣;一種是人工栽培的,名叫養參,性燥偏溫,市上所賣以養參為多。
3.人參須是橫生于顱頭而細者,善行經絡之氣。參蘆是人參之蒂,主涌吐風痰在胸膈。人參葉,浸汁沐浴洗發,令光黑不落。參液:浸之,洗發,可令發光黑不亂。
4.人參用于氣虛欲脫、氣息短促、汗出肢冷、脈微細,或大量出血引起的虛脫等危機證候。人參功能大補元氣,可單一味人參煎湯(即獨參湯),以補氣固脫。20世紀80年代我曾治一位朋友的父親,腦出血手術后,氣管切開,恢復期,在天壇醫院住院,臥床,一切生活不能自理,只用獨參湯,每日400ml,漸減量至200ml、100ml,一年后除不能講話外,生活完全可以自理。還能由人陪同上街購物。十余年后,96歲壽終。對于年老重病、不能治愈的,我也常用獨參湯延長壽命。
5.肺虛氣喘。我臨證治喘,無論虛實寒熱,只要是久喘,在明確辨證的情況下,均加用之,因人參可以補肺氣,治療肺氣虛喘。肺氣以降為順,失降則氣上而逆,順其性即滋為補,補其正即為順。治喘常配沉香、蛤蚧、煅磁石。
6.脾胃虛弱,倦怠少食,以及久瀉脫肛等證。人參是補脾胃元氣之要藥。當然還必須加黃芪且重用。
7.消渴,熱病耗傷津液。人參可以生津止渴,用于治療消渴、熱傷津液。常與生地黃、天花粉配伍。
8.人參與西洋參均能補益元氣,可用于氣虛欲脫之氣短神疲,脈沉細無力等證,但人參補氣救脫之力強,單用即可收效。西洋參偏于苦寒,兼補陰,較適宜治療熱病導致的氣陰兩虛之脫證。二藥皆可補脾肺之氣,主治脾肺虛弱之癥,其中也以人參力較強,但西洋參多用于脾肺氣陰兩虛之證。此二味還有益氣生津的作用,均常用于津傷口渴和消渴癥(上、中消)。此外,人參尚能補益心腎之氣,安神增智。常應用于心腎不交之失眠、健忘、心悸,及腎不納氣之虛喘。關于失眠用人參,中醫的理論有:上下同病,取其中。中即脾胃,上下同病需要脾胃作為斡旋。如心腎不交,腎陰上交于心,行到中焦的時候就需要脾之升托助其上升。心火下移于腎,行到中焦的時候就需要胃之順降助其下行。該理論中醫道家學說稱為“童姹相配,黃婆為媒”。西洋參應歸屬于滋陰藥,詳細內容待后講述。
9.人參與黨參均有補脾肺氣、益氣生津、益氣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以用于肺脾氣虛、津傷口渴、消渴及血虛氣虛之證。但黨參性味甘平,作用和緩,藥力薄弱,不具有人參益氣救脫之功。凡元氣虛脫之證只能用人參,不能用黨參代替。
【備考】
高麗即今之朝鮮半島西北部。參色有紅白之分。紅參鮮時也是白色參,經蒸煮加工后變紅色,現在一般稱白色的為人參,紅色的為高麗參。要求煎劑宜另煎兌服。
今天的課就講到此。
文章來源:《張氏醫門零金碎玉微信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