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①,其人如狂②,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③,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④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106)
【詞解】
①熱結膀胱:邪熱與瘀血蓄于下焦。膀胱,指下焦。
②其人如狂:坐臥不寧,手足躁擾,但又未到發狂程度。
③攻:指通下瘀熱。
④少腹急結:少腹部急迫硬痛。
【提要】
論述蓄血輕證的病理機轉與證治。
【釋義】
太陽病不解,表邪入里化熱,與血搏結于下焦,則成下焦蓄血證。心主血脈并藏神,熱與血搏,上擾神明,則可出現如狂癥狀。因屬熱瘀搏結初期,病尚不重,故未達到發狂程度。因熱瘀搏結不甚,故有自解之機。此時若血因熱迫而下泄,則可出現“血自下,下者愈”的病理機轉。倘若不能自解,則需治以通下瘀熱。此時,應視表邪存在與否,分別采用不同治法。若外邪未解,表里同病而里證尚輕,當先解表祛邪,然后再行通下,以免表邪內陷而生他變。若外邪已去,里證獨具,病人出現下腹拘急結痛癥狀,則可予桃核承氣湯瀉熱通瘀。
【病機】
瘀熱互結,阻滯下焦。
【治法】
逐瘀瀉熱。
【方藥】
桃核承氣湯方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消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方義】
本方為調胃承氣湯減芒硝之量再加桂枝、桃仁而成。方中桃仁逐瘀活血,桂枝通經活血,大黃清熱活血,通下瘀熱,三者聯用,活血之力大增;芒硝瀉熱軟堅,甘草調和諸藥,兼護胃氣。全方共奏活血瀉熱之功。
【病案】
沈石頑之妹,年未二十,體頗羸弱。一日出外市物,驟受驚嚇,歸即發狂,逢人亂毆,力大無窮。石頑亦被擊傷腰部,因不能起。數日后,乃邀余治。病已七八日矣,狂仍如故。石頑扶傷而出,問之,方知病者經事二月未行。遂乘睡入室診查,脈沉緊,少腹似脹。因出謂石頑曰:“此蓄血證也,下之可愈。”遂疏桃核承氣湯與之:桃核30克,大黃15克,芒硝6克,炙甘草6克,桂枝6克,枳實9克。翌日問之,知服后下黑血甚多,狂止,體也不疲,且能啜粥,見人羞避不出。乃書一善后之方與之,不復再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