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潯瀠
你是否曾經想過工作占了你一生多長的時間?曾經有人對人的一生做過細分,假如按照人的壽命為80歲,計算如下:00-20歲:共約20年,為一生中懵懂和求知時間;21-60歲:共約40年,為一生中主要的工作和娛樂時間;61-80歲:共約20年,為一生中的養老時間。
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曾說:“我們醒著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超過生活中任何其他事情所花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的一輩子,幾乎有半輩子是在和工作打交道的,可是更多的人對于工作卻是迷茫的,甚至聽到最多的是工作不開心、工作壓力大等等負面的情緒居多。
為什么你的工作總是會陷入雜亂無章,忙于救火,最終讓自己覺得壓力大,做得不開心的呢?其實工作就像一團毛線,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只要找到線頭,一切就會清晰起來。《麥肯錫筆記思考法》就是那本可以幫你在混亂中找到工作線頭的書。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這本書介紹了麥肯錫公司的獨家筆記術,這種筆記術的特殊之處在于,它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用筆記來找到工作中真正的問題,明確地寫出解決問題的概要,然后根據筆記的內容來解決問題,從而避免工作中的混亂。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島祥譽,是一位資深管理咨詢師,曾供職于多家知名企業如美世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環球創投等。他將曾在麥肯錫公司從新事業開拓、公司、經營戰略的制定等咨詢項目中學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結合自身的經驗寫成了書。他的其他著作還包括《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麥肯錫工作法》、《麥肯錫問題解決方法與技巧》等。
在《麥肯錫筆記思考法》這本書中,作者從使用筆記術前要擁有的心態準備,實踐中筆記的具體使用方法,以及為了展示成果提高筆記術所需的技巧等三個方面介紹了麥肯錫筆記術。
接下來,我們來看每個部分的重點內容。
在做筆記的時候,你是否思考過你做筆記的目的是什么?麥肯錫筆記術和其他筆記術的區別就在于這里,做筆記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為了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使用筆記來進行思考并解決問題。
記憶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被稱為“陳述性記憶”,也就是“用大腦記住”類型的記憶。
另一種被稱為“動作性記憶”,這是“用身體記住”類型的記憶。
寫筆記不僅用了大腦記憶,還運用到了動作性記憶,將腦海中的思考寫成“文字”,不僅可以擺脫思緒混亂的狀態,還可以更清晰思考并整理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所以筆記可以幫助思考更加活躍,也可稱為“第二大腦”。
麥肯錫流筆記術精神上的準備有三個重要的心態,物質上的準備為3本筆記本+1支筆:
三個心態:
1.一邊思考假設一邊做筆記:假設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也可以理解為解決問題的暫時方案。
2.追求成果:成果,也就是工作成果,必須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3.用故事線思考:簡單說就是必須在把握事物的整體性(過去、現在,未來等等)的基礎上,來分析事物所處的狀況,以及思考未來的發展,整個時間線應該是流動的,發展的,考慮變化,而不是固定不變的僵化思維。
物質準備:橫線筆記本、方格筆記本、麥肯錫筆記本、筆。
三種筆記本
這部分內容是本書的重點,作者將筆記思考法解決問題分成了4個步驟:收集,建立假設,驗證,總結歸納出方案,書中利用了一個案例來幫助我們加深對這個流程的認識,下面我們跟隨著案例來看一看每一步是如何具體實施的。
STEP1:真正的問題是什么?
首先要全面地收集信息,然后從收集到的信息之中找出“真正的問題=Issue”,思考并將信息按照“Where(問題所在)”“Why(原因)”“How(對策)”這三種意義進行區分。主要運用到的筆記本:橫線筆記本(收集信息)+方格筆記本(列舉信息進行分析)。
案例A分析第一步:某公司面臨“A商品銷量不佳”的狀況,將收集到的信息區分如下:
信息收集
這一步的關鍵在于三種意義的信息都必須收集,然后對有關聯的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本質是什么。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銷量好”和“專賣店的銷量很好”這兩點似乎有著某種關聯,從而找到最重要的課題:因為“城市部專賣店能夠保持銷量”,那么要解決A商品銷量不佳的情況,也許城市部專賣店的銷售方法能提供幫助。
STEP2:建立解決辦法的假設
針對真正的問題(STEP1找到的本質問題)建立“這樣做應該能夠解決”的假設解決方法。將和“真正的問題”相關的信息運用空雨傘法則整理分為“事實”“解釋”“行動”三組。主要運用到的筆記本:方格筆記本,制作圖表非常方便。
空雨傘原則
案例A分析第二步:某公司面臨“A商品銷量不佳”的狀況,找到課題“是否應該提高A商品城市部的銷量?”
案例空雨傘原則運用
在這個案例中,針對'A商品銷量不佳'的狀況,解決問題假設是“是否應該提高A商品城市部的銷量”,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問題不是A商品本身銷量不佳,而是將將銷售資源錯誤分散在銷量不佳的量販店才是“真正的問題”。
建立了假設,在驗證之前需要根據假設思考執行解決方案的故事線。你可以這樣理解:故事線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發展過程,就像寫故事的起承轉合一樣。
比如一個大團圓的劇本:起即登場人物之間發生的事情,承是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轉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人和人之間的感情發展,合是原先的問題解決,登場人物開始新的旅程。
還是用案例A來解釋,它的故事線如下圖所示:
案例故事線講解
STEP3:建立解決辦法的假設
設定了故事線,接下來就需要驗證假設。為了驗證假設,我們需要帶著這個假設直接去現場調查,這次需要的是方格筆記本。
關鍵一、事先在筆記上做好的提問列表,提問按照“Where(問題所在)”“Why(原因)”“How(對策)”這三個要素來進行。
關建二、在現場的提問要隨機應變,通過不斷提問深入達到本質,必須至少“重復五次為什么”。一個“優秀的提問”,不是單純得到答案后就結束,而是能引發出更多的問題從而接近本質的提問。
案例A分析第三步:
事前準備提問列表
針對“Where(問題所在)”的提問:城市部專賣店接待顧客的平均時長是多少?
針對“Why(原因)”的提問:城市部專賣店的接待內容是什么?
針對How(對策)”的提問:如何應對顧客的疑問?
針對現場隨機應變,提問升華,示例如下:
現場提問1“有沒有和A商品相似卻銷量很好的商品?”→“B商品銷量很好”這個回答。
現場提問2“顧客在什么情況下購買B商品?”→“因為顧客試用樣品過后購買”的回答。
現場提問3“為什么試用用品能夠增加銷量?”→“通過試用顧客可以獲得安全感”的回答。
.......
就這樣層層遞進,不斷深入,找到最終的答案,顧客的安全感!不同復雜程度的問題,需要有不同次數的重復為什么,越多越能深入本質。
STEP4:總結概要,取得成果
在這一步需要將你所取得成果和思考方案提交給客戶,一般使用PPT+圖表的形式,你需要將信息用簡單易懂的形式綜合起來,使其能夠立刻傳達給對方,這個過程就是“概括”。
簡單來說,就是建立提案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將“事實”和“支撐事實的理由”全概括進去,作者提出了兩種方法:“加重號形式”和“金字塔結構”。同時要遵循一個圖表、一條信息的原則,即為了確保準確地傳達信息,一頁資料上只體現一條信息,一個圖標。
注意“概要”不是簡單的總結概括,而是將想要和對方表達的信息,準確并深刻遞給對方留下印象,所以寫的時候注意:保持向第三者匯報的意識+信息必須具體不能抽象。這里用到的主要是麥肯錫筆記本和方格筆記本。
案例A分析第四步:“加重號形式”和“金字塔結構”的展示如下:
“加重號形式”和“金字塔結構”的展示
“加重號形式”和“金字塔結構”這兩種方法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但是原理是一樣的。它們遵循“3的乘方法則”,從上到下,依次列出主張、支撐主張的理由以及作為事實的依據,是從成果倒推解決問題的過程,使你的方案更有邏輯性、說服力,有理有據的分析更容易為客戶所接受和理解。
到這里用麥肯錫筆記思考法的4個步驟,已經將案例A:“A商品銷量不佳”的問題解決,總結整個流程如圖:
4個步驟流程圖
第一個技巧:用“PTI視點”來總結資料。
P就是“person(想要傳達給的人)”
T是“timing(能夠傳達的時間)”
I是“interest(對方的興趣)”。
在總結概要的時候,我們說過要保持第三者意識,簡單說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以自己想要說的內容為主體,而應該以“能夠讓對方接受的內容”為主體。也就是說不要站在“傳達”的角度思考,而應該站在“接受”的角度來思考。這個技巧能讓你很好地做到這點。
第二個技巧:“3C”框架
“3C”框架
作者用了一個思考跳槽的例子詳細講解了這個技巧,如下圖:
“3C”框架案例講解
這個技巧適用性非常廣,在你開始任何行動之前,都可以采用“3C”框架在筆記本上整理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使用這個技巧可以讓我們全面、客觀地考慮問題,而不會陷入習慣性選擇對自己有利信息的陷阱!
以上就是本書的重點內容。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這本書始終圍繞著“解決問題”這個目的,作者大島祥譽認為“用自己的大腦思考”是筆記術的核心,從親臨現場收集“第一手資料”,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分析,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設,自己驗證假設,然后找出答案,其中鍛煉邏輯思考法就是筆記術解決問題的核心所在。
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的思路,把這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筆記思考法學起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創造出累累碩果吧!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