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易“彪虎龍姿”的博客,因無法轉載,只能復制,致歉
中醫治咳嗽
(1)外感咳嗽:偏熱者:吳雨平等采用廣西南寧市中醫院院內的協定方清燥合劑治療感冒后的慢性咳嗽69例,方中桑葉、菊花疏風清熱、清肺潤燥,浮石、瓜蔞清肺化痰、清肺潤燥,杏仁、枇杷葉止咳平喘、清肺降氣,加上麥冬、甘草潤肺養陰、生津止咳,在消炎、化痰、止咳、平喘等方面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控制咳嗽。偏寒者:朱氏旋覆夏麻芍草湯:旋覆花8 g,生旱半夏6~10 g,生麻黃1.5 g,茯苓6g,生姜3片,生白芍、甘草各3 g為基本方。應用于凡因中西醫誤治之外感風寒久咳不愈者,毋論新久虛實或寒熱夾雜,甚至纏綿數月或半年未見化燥化火者,或通用中西諸藥未效者,投此方效驗如神。寒熱并用者:止嗽散加味(藥用紫菀15g,百部10g,白前10g,桔梗10g,橘紅10g,荊芥10g,前胡10g,川貝10g,魚腥草30g,丹參20g,太子參15g,蟬蛻10g)具有止咳化痰,宣肺疏邪的功效,治療慢性咳嗽,尤其治療遷延期、恢復期的慢性咳嗽。方中的魚腥草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及流感病毒等有明顯抑制作用;丹參有擴管、改善微循環、解除支氣管痙攣等多種活性作用,方中兩者用量偏大,亦基于此,臨床療效確著。風邪襲肺者:自擬疏風宣肺湯具有祛風不傷正,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的特點。近3年來, 范伏元應用自擬疏風宣肺湯治療慢性咳嗽300例,并與西藥組對照,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燥邪襲肺者:涼燥咳嗽可用曹氏辛潤寧肺湯:麻黃3 g,杏仁、旋覆花、枇杷葉、僵蠶、桔梗、橘紅各10 g,當歸15 g,甘草6 g。溫燥咳嗽,以清燥寧肺湯加減:桔梗、麥冬、黃芩、馬兜鈴、杏仁、僵蠶、當歸、紫菀各10 g,炙麻黃5 g,甘草6 g。
(2)內傷咳嗽:夾痰者:楊氏桑杏蘇桔湯(魚腥草20 g,桑白皮、百合、桔梗、炙枇杷葉各15 g,炙杏仁12 g,蘇葉10g);或用張氏清涼止嗽湯(百部、紫菀、白前、桔梗、陳皮、甘草、荊芥、黃連、黃芍、紫草、青礞石、杏仁、炙地龍);或用林氏肅宣解毒湯(桑白皮、金銀花、連翹、黃芩、葶藶子、蘇子、浙貝母、地龍、紫菀、桔梗、杏仁、陳皮、丹皮、甘草) 均有清熱肅肺,豁痰止咳之功效,治療慢性咳嗽。而夏氏潤肺熄風湯(玄參、麥冬、北沙參、白芍、僵蠶、蟬衣、蜈蚣、桔梗、川貝、桑白皮、陳皮、生甘草);或用蔣氏組方 :旋覆花、代赭石、南沙參、北沙參、姜半夏、浙貝母、甘草、瓜蔞皮、杏仁、桔梗、百部、紫菀、蘇子、知母,以化痰降逆,宣肺止咳為原則,治療痰氣上逆之咳嗽。劉竹林善于治療老年性慢性咳嗽,自擬老咳靈驗方(黨參、蘇子、云茯苓各15g,法半夏12g,白術、五味子、熟附子各9g,陳皮、遠志、甘草各6g)以溫肺為主,治療陽虛咳嗽療效顯著。
從肝論治
肝與肺以經絡相聯,肝經循行,“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靈樞•經脈》)肝氣升發,肺氣肅降,升發與肅降互相制約,互相協調,則人體氣機升降正常;而肺氣逆則咳嗽,肝氣橫逆則噯氣、泛酸。邵長榮通過長期的臨證積累,提出“止咳不獨治肺,重在治肝”的學術觀點。氣郁咳嗽者:辨證為肝氣郁結,肺絡不暢,治擬疏肝宣肺,處方:柴胡9g,前胡9g,赤芍藥18g,白芍藥18g,川械子9g,炒延胡9g,廣郁金9g,瓜萎仁9g,枳殼9 g,枳實9g,炙款冬9g,川桂枝6g,青皮9g,陳皮9g,姜半夏9g,姜竹茹9 g,車前草12g。本方能通過疏肝解郁利咽止咳法的治療,使咽利而咳止。濕郁咳嗽者,用疏肝解郁法以調氣化濕,有利于脾胃功能恢復,則咳嗽自止。濕郁日久,痰濁阻滯,《臨證指南》指出:“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故肝陽旺而易化風為病,張芬蘭指出,患者久病不愈,肝郁于內,脾虛生痰內阻,氣機不暢,肝郁更甚,故肝郁痰滯為病機關鍵。熱郁咳嗽者,平肝清熱法以清郁熱、化濕凝,則能達到保津止咳之目的。殷衛東認為,慢性咳嗽的病機多因肝火犯肺、肺氣上逆,乃用平肝肅肺之法治之。雙藤湯(雷公藤20g,鉤藤15g,蘇子10g,郁金10g,黃芩10g,桔梗6g,炙甘草5g)中雷公藤抗炎、抑制免疫,鉤藤平肝熄風、解痙止咳,蘇子降氣,桔梗宣肺止咳,黃芩清肺,郁金行氣,諸藥合用,共奏平肝降氣肅肺之功。
從脾胃論治
張平[16]應用茯苓白術湯(茯苓15g,炒白術15g,陳皮10g,杏仁12g,桔梗10g,紫菀15g,款冬花15g,金銀花30g,連翹15g,黃連9g,黃芩9g,桃仁12g,地龍15g,,石斛15g,玉竹15g)治療慢性咳嗽58例臨床觀察,經3個療程均達到治愈的標準,臨床取得滿意療效。茯苓白術湯具有健脾扶正、清熱解毒、通宣理肺化痰之功效。小兒慢性咳嗽(肺脾氣虛型)是由久病多虛,久病多瘀,肺脾氣虛,肅降無權而引起。據此確立益氣活血肅肺為根本治法,擬建益氣活血肅肺湯,治療肺脾氣虛型小兒慢性咳嗽40例,并設氣管炎菌苗片治療20例作對照。結果顯示,該方能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研究提示,本方主要通過增強患兒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其肺部微循環障礙,達到治療肺脾氣虛型小兒慢性咳嗽的目的。脾氣虛者:任文輝認為由于中氣不足,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土不生金,肺脾虛弱,抗病能力下降,而痰濕之邪,重濁黏滯,纏綿難愈,故咳嗽纏綿不愈,治療上重用黃芪補益肺脾之氣,兼以固表;茯苓、白術益氣健脾,提高人體正氣,驅邪外出。
從腎論治
肺病咳嗽,日久及腎,腎虛不納氣,影響肺的宣降功能,引起咳嗽,致久咳勞嗽,甚則虛喘動甚,治宜益腎補肺。曹世宏擬方益腎養血湯(太子參、黃芪、當歸、款冬花、熟地、紫石英、沉香)治療。患者久咳不愈與先天稟賦不足、腎中陰陽虧虛密切相關。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數自幼發病,部分病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愈;而部分患者反復發病,致腎虛更重,每至陰陽俱虛,治療時應重在調腎;腎陰虛者,以滋補腎陰,方藥為生地10g,熟地10g,山藥15g,黃精10g,天冬10g,女貞子15g,陳皮10g;腎陽虛者,以溫腎張壯陽為原則,方藥為附子15g、生地10g、熟地10g、山藥15g、淫羊藿10g、補骨脂10g、菟絲子10g、陳皮10g、杜仲10g。柯新橋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宜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但不論何期,腎虛(尤其是腎陽虛)是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病理機制,故重在補腎,滋腎溫陽,常用仙靈脾、補骨脂、熟地、巴戟天、山茱萸、菟絲子等藥。
從心論治
在五行學說中,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其相應病理關系是火克金和水克火。心火過亢則影響肺金的肅降通調,使肺氣上逆而生咳喘,其表現為心緒不寧,咳喘時作。尤其是對中老年患者,宜加用治臟躁的代表方甘麥大棗湯治療。如果咳喘伴有心緒不寧或便秘者,用酸棗仁易大棗,比單純應用平咳寧嗽法,常可獲得更為明顯的療效。《內經》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少寐、盜汗、心煩,加用甘麥大棗湯以養心安神,配合清肺健脾化濕之品,心肺同治,寧心助肺。現代醫學也發現,許多呼吸系統疾病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