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醫在線
20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卻從不把它當回事,一次乙肝相關檢查都沒做過。直到半個月前,60歲的張大伯(化名)到醫院體檢時,發現肝臟上長了一個惡性腫瘤。
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國內著名肝膽胰外科專家徐驍教授說,乙肝和肝癌的關系密切,70%-80%的肝癌是在病毒性肝炎基礎上發展而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和糖尿病等病因導致的肝癌也越來越多。
感染乙肝20多年從來不做檢查
最終發展為肝癌
張大伯老家在紹興,是當地一位農民,原先身體一直不錯,沒生過什么大病。直到半個月前,他到當地醫院體檢,做了腹部超聲,醫生說他的肝臟發現“占位性病變”,不排除是肝癌的可能性,建議盡快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一聽可能是腫瘤,張大伯整個人都蒙了,于是趕緊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進一步檢查后發現,他的右肝有一個直徑3厘米的惡性腫瘤。雖然不幸患上了肝癌,但幸運的是發現得很及時,腫瘤并不算太大,且仍處于早期。
醫生仔細詢問病史發現,原來張大伯20多年前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因沒有任何不適,根本沒把它當回事,近20年來也從來沒有到醫院做過乙肝相關的規范檢查和治療。這么多年下來,乙肝病毒不斷繁衍,對肝細胞造成破壞,慢慢發展為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
徐驍院長和醫院肝膽胰外科的專家一起,對張大伯的病情進行了評估,并制訂了手術方案。上周四,徐驍院長主刀,為張大伯進行肝癌切除手術。
整個手術歷時不到2小時,非常順利。手術后,在肝膽胰外科護理團隊制定的快速康復護理理念指導下,張大伯恢復得也很快,預計一周后就能出院回家了。出院后,根據張大伯的病情制訂個體化的術后隨訪計劃,防治腫瘤復發。
70%-80%的肝癌
是在病毒性肝炎基礎上發展而來
從肝炎發展到肝癌
平均需要20-25年
我國是肝炎高發國家,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59歲一般人群乙肝病毒攜帶率為7.18%。據此推算,我國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達2300萬例。其中有600萬患者因為肝硬化、肝纖維化、肝衰竭急需抗病毒治療。
我國慢性乙肝感染者當中,最終演變成肝癌的比例約為5%,每年因乙肝導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30余萬例。有70%—80%的肝癌是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礎上,慢慢發展成肝硬化,繼而發展成肝癌的。
徐驍院長說,肝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到出現肝臟區域疼痛、疲乏無力、腹脹、消瘦等癥狀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有些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自己不知道,對體檢又不夠重視,導致肝硬化、肝癌確診時為時已晚。還有些患者雖然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平時也不到醫院做乙肝相關的檢查和治療,以至于最終發展為肝癌,張大伯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徐驍院長說,乙肝和肝癌的關系密切,乙肝患者一定要重視平時的隨訪和治療。關注乙肝病毒載量,它能直接反映肝臟病毒的數量以及活躍程度。病毒越多、復制得越快,就越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實際上,病毒性肝炎患者從慢性肝炎發展到肝癌,平均需要20-25年。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密切關注乙肝病毒載量,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不發展為肝癌。
乙肝病毒攜帶者要遠離酒精
每4個月做一次乙肝相關檢查
“如果家屬中有人感染乙肝,自己也要查一查是否攜帶乙肝病毒。若檢查發現攜帶乙肝病毒,就要接受專業醫生的進一步評估。一般建議,乙肝感染者至少每隔4個月左右做一次乙肝相關檢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三系、乙肝病毒載量、腫瘤標記物以及肝臟B超等。”
感染乙肝的人群平時要注意飲食、作息規律,不喝酒、不熬夜、少吃油膩食物,以防疾病進展。尤其是不能喝酒,乙肝患者如果長期飲酒,發展為肝癌的速度將大幅提升,要比普通乙肝患者高5-10倍。因此,建議乙肝病毒攜帶者要遠離酒精,減少肝癌發生的風險。
除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提醒大家一定要注重日常體檢。乙肝患者作為高危群體,更要密切關注身體情況,每年定期體檢,一定要有腫瘤標志物的檢查。目前肝癌常用的腫瘤標記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和異常凝血酶原(DCP,又稱PIVKA-II),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的指標一般小于20ng/ml,異常凝血酶原一般小于40mAU/ml,如果這兩個值中有一個持續升高,就要提高警惕。但是,臨床中也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檢查發現腫瘤標記物并沒有升高。因此,除了關注甲胎蛋白和異常凝血酶原外,每年還需要定期行肝膽胰B超等影像學檢查。”
徐驍院長說,如果查出乙肝患者處于肝炎發作期,進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療,能及時避免病情的進展。經過嚴格的定期檢查,往往能在早期發現肝癌,這樣的患者手術后預后也會更好。
代謝性疾病相關的肝癌比例上升
尤其要警惕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對乙肝感染的防控力度加大。隨著乙肝疫苗的廣泛應用,加上大力推廣對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抗病毒治療,如今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人群逐漸減少。
乙肝感染人數慢慢減少后,由乙肝發展而來肝癌的患者也隨之下降。與此同時,和代謝疾病相關的肝癌比例卻有所增長。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脂肪肝的人群比例大大上升。臨床上將這類患者稱之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 其實脂肪肝也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程度嚴重的也可能發展為肝癌。沒有乙肝,沒有丙肝,不抽煙,幾乎不喝酒,每年堅持體檢,卻最終還是查出肝癌,這樣的患者,徐驍教授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且還在逐年上升。在美國,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已經成為肝癌增長最快的病因,在中國,因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引起的肝癌增長速度也在不斷上升。
“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的增長速度都超出了大家的預想。早在三五年前,歐美國家的學者就表示,脂肪肝將是肝病學的重點前沿研究方向,大家應該對脂肪肝引起的肝癌有所警覺。”
徐驍院長說,如果脂肪肝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會慢慢向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發展。脂肪肝患者,尤其是伴有“三高”者,應在治療脂肪肝的同時每半年做一次肝臟B超,查一下肝功能,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