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看山頭論高低的風氣并不是近兩年才有的,早在1957年,西雙版納組織專業的茶葉普查工作隊,勘察了瀾滄江內的茶山,并將它們并稱為六大茶山,這六大茶山地理環境優越,茶樹資源豐富,在普洱茶產區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隨著茶農茶商以及茶友的共同發掘和認可,一些六大茶山之外的茶同樣受到了廣大普洱茶愛好者的肯定。于是這些新挖掘的地區名氣逐漸增長,新六大茶山也就產生了,目前新六大茶山已經成為了現代普洱茶的主要原料產地。
新六大茶山仍在西雙版納,它們和古六大茶山之間以瀾滄江為界,瀾滄江以南就是新六大茶山,分別是:南糯、南嶠、勐宋、布朗、巴達和景邁茶山。
一、南糯山
南糯山位于勐海縣東北側,南糯在傣語中是“筍醬”的意思,也就是這里雨水充沛,環境良好,山間竹筍茂盛。傳說傣族的土司曾到南糯山巡視,對南糯山哈尼族人制作的筍醬非常中意,于是讓哈尼族人每年進貢,此山也因此得名。
南糯山的氣候環境是非常好的,生長著不少千年古樹,古樹上還有珍稀的石斛,是西雙版納有名的茶產區。南糯茶的口感特征是,苦弱回甘快,澀重,香氣高揚,帶有花香和蜜香,山野氣韻強烈。
二、南嶠
南嶠又被稱為勐遮,意為“湖水浸泡過的干壩”。勐遮的茶葉栽培歷史悠久,80年代時開始規模大面積發展茶葉,成片的新式茶園分布于平壩之上,主要是灌木茶樹。南嶠茶的特點是,口感比較薄,苦澀輕甜重,整體香氣平淡,口感柔和。
三、勐宋
勐宋隔流沙河與南糯對望,是勐海最古老的茶區之一。它是勐海縣的重點茶產區,古茶園面積大,產量高,新種茶園面積也高達三萬多畝。
上世紀70年代勐宋就被云南茶科所列為新式茶園重點推廣區。這里的茶樹多為拉祜族所種,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有人到保塘定居,在勐宋境內開茶莊,所以勐宋的普洱茶種植和商貿比其他地區更加繁榮。
四、布朗
布朗山是古茶園保存最多的地區之一,方圓1000多平方公里,班章、老曼峨等著名村寨都位于此。布朗茶的特點最為突出,較苦澀,回甘快,生津強,湯色橘黃透亮,茶香豐富飽滿,老班章更是所有普洱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心中摯愛。
五、巴達
巴達山在1962年發現了一棵野生大樹茶,為證明云南是世界茶的發源地做出了貢獻,這棵樹也被稱為“茶樹活化石”。不過在2012年這棵樹最終仙逝了。那打啥呢的品飲特點是:山野氣息強,湯色金黃,香氣強烈,茶香純正,微苦澀。
六、景邁
景邁山應該是近年來最火的一個茶山,它卓越的自然景色讓不喝茶的朋友也被吸引過去觀光,也有很多電視劇和院線電影在這里取景。
今年的國際茶日,宣傳大使張國立也是到景邁來了一場茶山游。茶對于景邁來說,是生活必需品,茶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景邁茶入澀味較重,但很快化開,后續回甘生津迅猛,滿口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