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出臺的《湖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中規定,今后,省內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眼下春季育秧育苗時節也越來越近了,鄉親們該如何正確選購地膜呢?
武漢塑料行業商會會長張立斌說到:第一點,厚度大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回收循環使用 第二點,生物降解地膜就地處理,總的來說,不要造成面源污染土壤破壞。業內人士分析,可回收且厚度大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將會在今后一定時期內成為鄉親們的首選,但生物降解地膜逐漸會成為市場主流。在武漢江夏的一家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產企業,記者走進車間發現,這里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是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我們從玉米淀粉變成地膜的話,是四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將可食用的玉米淀粉通過改性的專利技術的加工過程變成塑料原料顆粒然后通過吹膜擠出的方式變成這樣的膜 然后根據地膜所需要的尺寸分切收卷就可以了。
記者了解到,傳統的聚乙烯地膜殘膜在土壤中200年以上才能完全消失;生物降解地膜殘膜在湖北地區埋土300天內,可完全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土壤造成污染。使用完全降解的地膜在第二季翻耕的時候 ,這個膜基本上降解的狀態到第三季,這個膜基本上完全不見了。同時,生物降解地膜在農業生產中還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比如一畝地使用傳統的聚乙烯地膜,花費約80元;在回收地膜時,每畝至少需要一個人工,花費約150元,這樣一畝地就需要花費230元;而生物降解地膜每畝的費用在160元左右,最后直接在土壤中降解,省去回收環節。此外,生物降解地膜對農作物也有促長的作用。
據了解,武漢塑料行業商會正在起草推廣生物降解地膜的補貼實施意見,下一步將會遞交給相關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