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矛”與“盾”
矛盾
“矛”是人的進攻武器,“盾”是人的防守武器,“矛”和“盾”組詞“矛盾”,寓意“攻守相遇”,即“斗爭”。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最堅固,無論什么物體(實際包含了自己的矛)都無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最銳利,無論什么物體(實際包含了自己的盾)都能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什么矛都無法穿破的盾與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時成立或出現在一起。
注釋
(1)楚人:楚國人。
自相矛盾圖片
(2)鬻(yù):出售。
(3)譽之:夸耀(他的)盾。譽,稱贊,這里有夸耀,吹噓的意思。
(4)吾:我。
(5)堅:堅硬。
(6)陷:刺破,這里有“穿透”、“刺穿”、“戳穿”的意思。
(7)利:鋒利。
(8)無不:沒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
(12)應:回答。
(13)夫:句首發語詞,那
(14)子:你的
之①:代詞,代指他的盾。
之②:虛詞,起連接作用。
之③:虛詞,起連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自相矛盾是指人的一種整體思路(思維、思想)存在了多種不同目標,但這多種不同目標是實際不可能同時存在或發生或達到的,其實質是違反事實、違反規律、違反科學、違反真理。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不能自圓其說。寓意是說話辦事要說實話,辦實事,不要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不要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