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能運化水濕可通過調整飲食或服用中藥材、服用中成藥的方式進行調理。脾胃不能運化水濕通常是由于脾胃虛弱所引起,因此患者在選擇藥物時應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為主,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
患者出現脾胃不能運化水濕的情況,通常是因脾胃虛弱所致,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多食用具有一定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藥、薏苡仁、扁豆等,避免進食過于油膩、辛辣、生冷以及甜膩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導致自身病情加重。
1、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具有滲濕利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輔助治療水腫、痰飲、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癥狀,可輔助緩解脾胃不能運化水濕的情況;
2、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經、胃經、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常用于輔助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等癥狀,對于脾胃不能運化水濕可起到輔助改善作用。
1、四君子丸:是由黨參、白術(炒)、茯苓等成分組成,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等癥狀,方中黨參健脾養胃,白術健脾燥濕,對于脾胃不能運化水濕可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
2、補中益氣丸:主要成分有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炒)、當歸、升麻等,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等,常見癥狀為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等。方中炙黃芪補中益氣,黨參、炙甘草、白術(炒)補氣健脾,可緩解脾胃不能運化水濕的情況;
3、參苓白術散:主要是由人參、茯苓、白術(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等藥物組成,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乏力等癥狀,方中人參、白術(炒)、茯苓益氣健脾,白扁豆(炒)、薏苡仁(炒)健脾滲濕,可改善脾胃不能運化水濕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