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老年患者鍛煉誤區
誤區一:晨練好
很多人認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煉。但臨床病例顯示,冬春季節的上午八九時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此時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專家解釋,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因此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心血管病發病最高,所以心血管患者不宜晨練,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
就算是要晨練,也不要安排在清晨,因為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質量較差,所以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后一小時,并且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林密集的地方晨練,因為這里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無益健康。另外,有霧的天氣不宜晨練,因霧中含許多有害物質。
誤區二:鍛煉時深呼吸
近年來,經科學研究和臨床觀察發現,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過度深呼吸的話會誘發心腦血管收縮,導致心肌梗塞、腦溢血和其他意外的發生。因此,專家建議,對已經發生動脈硬化,尤其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深呼吸鍛煉。
誤區三:愛飯后散步
不少老人把“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古話當作健身格言。其實,飯后百步走并不科學,河北省老年醫學研究所于數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后運動時發現,在餐后60分鐘血壓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運動后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者占25%,說明餐后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負性作用。因此,老年人應避免在餐后特別是飽餐后兩小時內進行健身運動。
誤區四:退步走練平衡
退步走或退步跑可以刺激不經常活動的肌肉,改善人體的平衡力。因此,不少老年人運動時喜歡退步走。但是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儲備能力降低,倒退走會使心血管不堪重負,同時會使頸部扭傷,導致頸動脈受壓迫、管腔變窄、血流減少,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經常進行此練習。
誤區五:有痛苦才有效果
很多老年人都認為,體育鍛煉有痛苦才有效果。這種“苦練”的運動模式,是老年人鍛煉中一種最危險的錯誤觀念。專家提醒:雖然在鍛煉初期可能會出現某些不適,但那絕不應是疼痛。如果有心血管病老年人在運動中出現疼痛、眩暈、胸悶、氣短等癥狀,應立即終止運動,并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