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先跟讀。跟讀就是聽著讀,一般這個步驟在學校里都有。
第二步,理解內容。這個步驟一般學校里也有。
第三步,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順。這個步驟看起來不難,但往往很多學生背不出來是因為這一步沒有做好。“疙疙瘩瘩”就是不通順,如果讀得不通順,怎么可能背得下來呢?想象一下我們自己,記電話號碼的時候,是不是有些通順的號碼特別好記?一個號碼讀下來都吃力,你能背出來嗎?讀通順,是在為后面幾步搭框架、填血肉而打基礎。
第四步,抓關鍵點。這一步要根據背誦內容的實際情況各異。比如一首唐詩,七律,8句。讀通順之后,記每句詩的前2-3個字。這里的重點是,你要記住的不光是這2-3個字,而是這2-3個字與后2-3個字之間的前后順序和關系。這樣才可以做到背了上句知道下句是什么。背古文也是一樣。按段落來記,記段落的前幾個字。如果段落太長,就在長段落里自己去拆分短段落(分層)。通常這個拆分,可以按文章情節、論述層次等來拆。每段不宜過長。
抓關鍵點的作用,就相當于抓住文章結構框架,是在孩子腦中建立起一篇文章的架子,文章前后就有了邏輯關系,句子與句子之間建立起了這樣的聯系,那只要每句句子能背出來,全文也就能背了。
所謂死記硬背,其實是只做第五步,所謂理解了背,其實是第四步。而真正有效的背誦,一定是兩者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