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老駱經驗集(江蘇)
A、引草總結,從剛玩花開始便宜買弱苗和返銷草交了不少學費開始,這幾年逐漸形成自己的引草和養草原則:1、不是價奇高或是自己實在喜歡的不能自律,堅決只引壯的;2、不是信得過的蘭友,價再便宜也不引;3、一盆花不見連續兩年來壯苗,決不分盆;4、不強求發苗率,只求來壯苗。
B、綠云養殖,一、戰略上藐視,只要你具備一定的藝蘭水平,能養好其他品種的春蘭,那么也能養好;二、戰術上重視,綠云難養是事實(為何其好苗壯苗的價位仍那么高,而其它老品種都跌至白菜價,這就說明了問題),但不是指你養不活,而是如何精通其草性養出好苗壯苗,因此要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養護措施;三、難養的重要一個方面是指其發苗率低,古有發一苗倒一苗之說,那是指剛面世時求者眾,分苗過勤,其草本性就懶芽再加抗逆性差所致。而如今組培苗、返銷草那么多,它就是養不壯,成不了大叢,而有些自然養護的壯苗,求購者眾,仍不能逃脫分苗過單的惡性循環,加劇了此種的難養程度;四、綠云養護的幾點心得:1、此草發芽出土遲,因此難有秋芽現象出現,因此急不得,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要用激素刺激它,否則就是出芽早且多也難成壯苗,且會越長越弱;2、此種發芽率低,一定得有心里預期,否則極易加劇綠云難養的恐懼心理;3、此種養護植料和自己常用的植料一樣,無需專門配置,世上也無綠云專用配方植料,只要你能掌控就好;4、此種陰養和陽養問題,不可偏執,明是弱草,你非要讓其天寒地凍、酷暑高溫、烈日炎炎,不死也要脫層皮;同時,你也不要過分陰養,這樣容易造成葉片單薄、球莖弱小,一遇到環境變化后果很嚴重。因此,掌握一個度,冬天、初夏、秋末全日照,春秋兩季適當遮陽、夏季散射光和晨光為主,這也是春蘭普遍的養護方法;5、此種發芽和環球一樣,如果養過的人都直到草的結構都是樓梯狀,老草在最上層臺階,新草在下層,且懸殊相當大,這是大部分都是海底芽所致(即從球莖底部芽點萌發),因此上盆時些許彎栽,適當提高新草球莖底部離盆面表土的距離,也使老草環莖適當入土。否則,容易造成新芽出土時間過長,造成爛芽,同時也可以防止老草球莖根系懸出盆土,造成老草球莖早衰退草;6、綠云還是以秋末或初春翻盤,待其新草成苗后為宜,我去年是9月份翻的盆,但新苗長勢明顯有點減弱,分析原因如下:綠云出土就比其他春蘭遲,九、十月后新苗最多是個半大草,翻盆后有最少15天到1個月的服盆期,影響了新苗成草的最佳時期。
C、控制蕙蘭新芽張嘴時間和速度對苗情影響的一點體會,受啟發的老觀點和個中現象:老觀點,深植和張嘴遲的芽長大后都是壯草;現象,1、在正常養護頻率下,海底芽出土后一般比正常芽出土后停頓時間短,2、春夏相交時節翻普蕙的發現,一個剛出土的還未張嘴的海底芽已經有三條新根了,而其它幾個比此芽出土早的新芽根系卻剛剛萌發;我的啟發, 出土的芽肯定有大小之分,我在想蘭芽張嘴時間是否可控,如何控,控了以后能否使小芽長成大草?正常的養護觀點人為,新芽出土后應加大澆水頻率,促其快速生長,但這有一個壞處,就是如果出土的是小芽,長大后就只能是小苗,成不了壯苗。這種情況在發芽率高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新芽會因芽數多而相對較弱,長大后都是中小草看著也鬧心。經本人試驗,在蘭芽出土后進行適當控水,可以延長其張嘴時間和速度,讓其在張嘴前或適當停頓生長,以便盡快長出新根,進入自給自足狀態,還真的有點效果(“干養根,濕養芽”--看后我自己的補充,非原作內容,應該是古人說的這個經驗加以活用的一個例子,值得試,但不可由干入燥,否則傷蘭;這也包含了朱大勇老師的一個理念,就是讓蘭花處于一種危機感的生長模式,適當的控水促使蘭草本能的去適應,催其生根自找活路),總之,適當的停頓是能夠使苗情越來越旺,尤其是引種的弱小苗,能夠盡可能的縮短復壯時間。另申明一點,芽多時絕對不能用肥水刺激他們,否則明年的苦果有的吃了。沒有停頓的生長與新苗不生根是有很大關系的。
D、翻盆時機要有主見(2012年10月7日),近來,網上翻盆一片一片,各個版塊均有。經過近年來不同時節的飯盆后觀察蘭草的長勢,我個人意見不贊成秋初翻盆,應適當推遲至秋末或春初。因剛入秋正是蘭花旺盛生長的季節,如非特殊情況,實不應打斷這秋收冬藏的黃金進程。如蕙草,就是四五月份花后就出土的新草,此時也均為半大苗,若翻盆則需要重新服盆最起碼十天半個月時間,實在是得不償失。如綠韻,我去年國慶左右翻盆,當時新草有十五厘米左右,上盆后一直到入冬,新苗長勢明顯見緩,直到今年春天新苗才長成,雖葉長是長到了二十多公分,但葉寬卻明顯不如前年的草,球莖也沒有后壟草飽滿,今年的新苗變成了只有四片葉,有一種變弱的態勢。綜上所述,蘭花什么時候需要翻盆,我個人認為一般分為以下四種情況:一、苗滿為患;二、兩年以上未翻盆,盆土養分缺失,盆土板結;三、長勢不旺,應為根系出現問題;四、莖腐軟腐等急性病發生。翻盆時間的掌握,本人認為還是在秋末春初進行較為合適,但此兩季節翻盆也同樣各有利弊。秋末翻盆有利于來年發苗,但定會影響當年新苗生長和壯蘆頭(根據自己地區的氣候特點,可以在蘭草快進入半休眠的時候進行翻盆-即連續出現平均氣溫10度左右時,盡可能的不影響其生長時間同時避免氣溫驟降后的傷害。-此為我的看法,非原作觀點);春初翻盆適逢氣溫回升,服盆較快,但此時正值新芽和芽點萌發,會稍微延遲新芽出土時間。如果蘭草有夏芽秋芽且未完全成苗,建議春初翻盆。如果當年只來了一季春芽,且苗已成大草,秋末翻盆是為上選。這需要自己綜合分析,主意自己拿。另外,如果來花,建議盡量春初花敗后翻盆,否則極易造成開品打折扣或是僵苞。
E、腐的話題,1、種苗問題,應為第一原因,個中緣由你們懂得;2、悶熱,高溫不可怕,悶熱不通風才是兩腐的元兇,夏天的垃圾箱里就是這種悶熱的典型;3、機械傷口,分株傷口處理不好尤其是夏季分株,極易引發,還有一個就是開花后桿傷處理不好也是誘因之一;4、肥水管理,澆水尤其是肥水進葉心如不能澆水速干,不腐才怪;5、環境濕度太大,又無自然通風,造成小環境空氣、蘭株和植料的不潔凈,滋生細菌,后果很嚴重;6、上盆時根系不好,沒有進行殺菌處理,又舍不得剪除壞根,當時沒反應,但一段時間甚至幾個月后隨著氣溫水分的適宜,從根系開始腐爛,上升至球莖,那已是無藥可治了;7、澆水,盆溫高不澆,環境溫度高不澆,澆水后盆溫迅速回升不澆,葉心水未干前有可能會陽光照射使葉心水份快速升溫不澆等以此類推一些不利時機,總之目的是為了避免熱水煮根,熱水煮葉心。
F、陽臺養蘭,陽臺尤其是夏季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我個人的做法是:1、保證通風,晝夜必須空氣流通,氣通了就算是高溫不下也不會產生悶熱。如無風,空氣形成不了對流,則通風不暢,那就將窗戶全開,在蘭架下用一風扇吹風,人為造成空氣流動,但不建議直接對著蘭草吹(剛澆水后除外)(也不建議風扇安裝頂部朝下方吹,違背了熱空氣上升的原理,非原作觀點,但記得朱大勇老師也對此有異議);2、要有這樣的認識,畢竟對于全年而言,真正的高溫也不過兩個月左右,夏季高溫季節溫差較小,蘭草滯長也是一種休養生息的好時機;3、適當遮陽,避免驕陽,也許曬不死,但蘭草品相必將大打折扣;4、不要迷信濕度,因為為了保證濕度而不通風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5、澆水時機要看植料,記住盆溫與水溫相差太大千萬不要澆水,否則根頭定會受傷而造成葉焦尖;6、真正當陽臺溫度過高,還是需要物理降溫的,比如將陽臺推拉門拉開讓客廳冷氣進入,但窗戶必須留縫,以保證空氣清新。白天的高溫只要不和高濕同步,是沒有問題的。對于溫差一說,本人認為有季節溫差和晝夜溫差之分。季節溫差必須要有的,否則不利于蘭草的抗性,沒有停止的生長絕對是個壞事情;晝夜溫差有利于光合作用積累養分,促進生長,形成干物質。
G、大叢蕙蘭翻盆分苗(君子國有過介紹,意在多借鑒)
前序,蕙草尤其是大叢為所有蘭屬中分苗最不易的,所以盡量采取以下步驟;1、翻盆前控水一段時間,讓根系盆土干燥以利脫盆,且不傷根。如根系過密,倒不出盆,萬不要心急,慢慢的拍打盆壁利用振動將植料一點點倒出,對一些板結的植料可以用鑷子剔除,實在不行可以再放置一段時間讓植料和根系繼續干燥,哪怕最后砸盆而出也不要強行扯拉,極易造成大量斷根和斷苗;2、分盆后最好用水沖洗,洗去吸附在蘭根的鹽堿性物質;3、洗完應晾至根發軟再分苗,冬季還可就此機會曬根曬球莖,有好處的;4、要找準馬路,大叢蕙蘭根系縱橫,海底芽多多,要想找到馬路得費些功夫,這也是考驗技術、經驗、耐心和眼力的時候,要仔細觀察,不光要看上面,還要從底部看,否則極易分成單苗;5、新手養蕙最好分成三苗以上一組為佳,如果根系很好苗情很壯,可以兩苗一組,但盡量不要分單養,因蕙基本無球莖,養分主要靠根系和集體的力量供給,不像春蘭建蘭等有球莖儲藏供給養分;6、分苗工具可以用剪刀、手術刀等利器,但如果馬路清晰,可以用手捏住要分開的兩草基部,相向扭動,有時也可輕松分開;7、分苗盡量做到傷口要小,分后可以采取以下處理方法:涂上殺菌粉劑、草木灰(我本人基本都是煙頭燙燒形成碳化,后用煙灰覆蓋在傷口表面及周邊)、專用植物傷口劑,有的蘭友還用蠟燭封口也是不錯的方法,然后放置幾個小時后讓傷口自我愈合后上盆。如果傷口小且處理到位,上盤后就可澆水,但如果傷口過大最好隔日澆水較為保險;8、修剪根系,將一些空根齊根剪除。有些根下下一半已爛已空,但上半部還政策,如根系說的過去這些半截根不如齊根剪除,因為這些根吸收養分作用已很小,上盆后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空掉、爛掉,在爛根的過程中副作用很大。但如果是分盆時健康根碰斷的,則應盡量保留,有的品種還能從斷根處再生長新根;9、葉甲的修剪應盡量用剪刀將枯甲小心剪除,切不可用手整個扯拉,極易造成球莖尤其是芽點受傷。
H、蕙蘭根系的抗旱性,一月初,翻了一批草,其中有一盆程梅弄斷了兩截根,隨手扔在陽臺的臺子上,此處光照充足,每天上午9時后到下午4時許,只要有太陽就能曬到。一個月下來,根系沒恐縮,昨天扭開,發現里面含水量還很高。大家借鑒參考,對健康蘭草根系的抗旱性可以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圖一、二)。
圖一 圖二
I、留桿促芽,賞花聞香后,留取花桿可以保障桿內營養回流,促使花后的那苗草來新芽。
J、老駱之建議,新手養蘭不管是宋梅還是程梅,建議你要從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多聽多看多想,少動手,從當前手中蘭草的長勢及出現的問題上去對照借鑒。沒有完全適合你的環境、植料、苗情、盆具和澆水頻率的養蘭經驗,要自己總結摸索,按照傳統養蘭的基本方法,逐步修正,拿人之魚不如學人之漁。要相信蘭草自己的自我能動性,別從一上盆就開始給他那么好條件,玩的時間越長,你會覺得其實這點在養蘭中最重要。當你想澆水時,停一兩天再澆水,當你想翻盆時,過一段時間再翻,當你想引種時,多看幾個賣家再引。有空多去各種蘭展轉轉,通過實花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K、老駱養蘭成敗小悟,養蘭些許年,成功和失敗如影相隨,不斷更迭,回想起來經常唏噓不已。靜下心來,細細梳理,其實就是自己不通蘭性想當然所致。何為蘭性,我覺得那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那就是該冷則冷,該熱則熱,那就是不要涸澤而漁而讓其厚積薄發,那就是蘭自身的正能量主動的生長發苗來花,而不是人想方設法按照自己想當然的想法去干預……剛養蘭時,認為蘭花不就是一根草嘛,和其它植物一樣,沒什么難的,想咋折騰就咋折騰,一天幾遍大水,剛栽下沒幾天就今天換種神土仙料,明天看那個盆好就換個盆,真實隨心所欲。幾個月后蘭架上一排排空盆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時,認為蘭花可真是一個金貴的東西,可要千般愛護。于是手里的花花又和我享受人類的待遇,冬天在暖氣間,夏天在空調間。聽別人說這個王那個寶一年能發幾代苗,一個星期澆一次,得到了許許多多的牙簽苗和爛根枯葉,朋友來訪稱俺的蘭花觀感頗有意境,吟道:古道西風瘦馬,枯藤老樹昏鴉。痛定思痛,開始大量購買蘭書,苦研種養心得。別人說:顆粒植料不管什么頻率的澆水都不怕,就讓俺的自來水費錢每月大幅上升;濕度必須過到多少多少,就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提高濕度,又多掏了不少電費;別人說根部離土,否則空根,上盆時那植料塞得那個緊密喲;別人說新苗出土必須施肥尤其是化肥蘭草易吸收才能長得快,長的快是快了,可秋天翻盆一看,新苗們屁股干凈的很,像個太監—沒根,為啥,老苗養分用不了還使勁的輸送給新苗,新苗們啃老就足夠生長了,何必再去長新根呢。決絕之際,一道靈光,靜中綻放。想我養蘭,求道于外,外于我多,我于外少,再來百年,德行仍微。內觀我心,心無我心,外觀我形,形無我形,達觀我物,物無我物,對境忘境,眾妙之門。閃哉善哉,謝此劫難,悟此斯理,千般法門,蘭性至簡,大道至易,從此養蘭,分外清明。(喜歡此文,其實種養經驗都在這些字里行間了,佩服!)
L、最邊葉甲的處理,蕙蘭翻盆時,剪除老草的枯甲是大家都在干的事情,但對新草的葉甲的處理,可能大家人為看上去很鮮嫩而不去注意。本人做了一些觀察,對新草不管成苗還是半大苗,一至兩層最外面的葉甲,就算是新鮮的,也應該想方剪除,不要擔心會傷到球莖,因為那葉甲和球莖的連接處不會有芽點,并且十有八九這些葉甲基部已經枯了(如果濕養的話,基部里面應該已經枯爛了)。由于蕙草球莖普遍不飽滿,將葉甲撐開撐裂的難度很大,蕙蘭春芽至秋后就算半大苗且正在長,也已會形成秋芽和許多小萌芽,被枯甲包住的芽點,在形成小芽后就有可能因此而爛掉或僵掉。此舉能保證球莖下基部的芽點萌發后都能正常成芽,同時對避免蘭草因傳宗接代的生命需求,而將球莖最基部的芽點喚醒形成讓人頭疼的海底蕙芽也有一定的作用。個人經驗,處理過程還需要小心,盡量避免傷及球莖,留下過大傷口。如果出現傷口過大的情況,請用常規處理方法處理后,延遲一些時間上盆。
九、蘭花小豬經驗集(浙江臺州)-露天型夏日遮陽
A、養蘭忌六急,1、忌購蘭急,最典型的就是大熱天引種;2、忌開花急,養蘭是個細致活、耐性活;3、施肥急,別迷信立竿見影的神藥;4、澆水急,稍微一燥就怕愛蘭渴死,三天兩頭的澆結果弄得不上花且百病多發、根部發烏;5、看芽急,老去扒土看芽,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僵芽;6、換盆急,要知道蘭花不是流水線;以上都是養蘭中的通病,也是非得修煉才行的事,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人定勝天是不行的,人定勝蘭也是要不得的,養蘭也要講可持續發展。另外加一條:蜻蜓點水式的噴水請歇歇手,這對蘭草而言并非是美事。
B、翻盆觀根方法,1、蘭根白色有水晶頭,長短適中(葉長的70%-80%),粗細均勻,老蘭根上能再長出新根,說明植料適宜,栽培管理得法;2、蘭根白色有水晶頭,粗細均勻,但蘭根偏長,說明管理上大多偏干或少肥,來年可適當增加澆水和施肥;3、蘭根白色有水晶頭,但蘭根偏粗且短,說明管理上大多偏濕或多肥,來年可適當減少澆水和施肥;4、蘭根白色有水晶頭,但同一條根上粗細不勻,說明管理上大多是一段時間偏濕或多費,一段時間偏干或少肥,來年應注意施肥澆水的均勻性,做到不大水大肥、缺水缺肥,根據實際澆水施肥;5、蘭根黃色(除淡淡的黃外),說明受過病菌、藥物、悶熱、冰凍等傷害,來年應注意滅菌、藥物濃度調配、通風降濕、防凍保暖等;6、蘭根黃色,空根爛根,并有臭味,說明多水和多肥,來年應用瀝水透氣性好的植料,并注意澆水施肥的濃度和次數。
C、春蘭綠云栽培經驗,盆型-小號,植料-中號植金石墊底約五分之一高度,上面全部石小號(米粒大小)植金石,在中號植金石上(盡量不與根直接接觸)放4-5粒魔肥;注意事項:1、最好下半年引種,可以過渡期時防病;2、植料要潔凈,建議選用養蘭專用植金石;3、盆底放魔肥時量少點,放底石上面,但又不要與根直接接觸(我個人喜歡放在球莖底部水平線位置或盆面-此非原作觀點);4、上芽晚,切勿急于看芽而撥翻盆面,以防傷芽(建議記錄下在自己環境下綠云的出芽時間,通過幾年統計應該能得出大概的時間區間-最早與最晚時間);5、先期不可施肥,最起碼上新苗后少量施些安全肥,我個人以為最好是魔肥;6、平時按常規管理,無特別要求;本人的環境:老房后院,臨溪靠山,北有高地。養蘭多用心,功到自然成。
十、劉哥5678經驗集(浙江嵊州)
A、無根老頭捂芽技巧,其實就是用水苔包好,噴上水,放進塑料袋里密封就好了,剩下的就是時間了,但不是所有的老頭都能捂出來,關鍵是生長點不能損壞。總結如下:1、植料宜粗不宜細,建議用小碎樹皮、苔蘚、小碎磚塊混合,效果不錯;2、濕度易高不易低,高溫有利于發芽、發根,但葉不能太高,不要高于28度但也不能低于15度;3、水分要平和,不要大干大濕,大起大落,要保持中等,在濕度合適的時候,透氣時間要掌握,不宜太長,以保持內部小壞境的平衡;4、藥物盡量少用,無論是催芽劑還是促根劑,還是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順其自然;5、千萬要沉住氣,不要天天扒開植料看,更忌將其取出、更換植料、換盆等,等其長成后再做。另一個方法就是用塑料瓶對半截開,瓶底用中顆粒的仙土和植金石,老頭用水苔包裹放于植料上,加濕后,再用上半截蓋上,瓶口打開形成一個小溫室進行催芽。
十一、蘭趣1981經驗集(浙江臺州)
A、植料配比等:1、一香土60%+植金石加陶粒30%+蛇木10%;2、仙土50%+植金石加陶粒40%+蛇木10%;3、山土30%+樹皮30%+無機顆粒30%+蛇木10%;4、樹皮20%+無機顆粒50%+仙土20%+蛇木10%(養根系不好的效果不錯);5、植金石70%+草碳30%(陽臺捂老頭,適當深種、偏濕,根好的多見光,根一般的偏陰,但如果溫度低則干養為主,潤的狀態)。蛇木的比例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看根況進行調整。--澆水,很難說清楚的問題,澆水除了蘭花自身需要水分外,更多的是通過澆水可以帶走盆內的污濁氣體,增加盆內的氧氣含量,排出分解后的有害物質、鹽堿質等,另外清洗蘭葉表面的灰塵和有害物質等,增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廣義上而言,生長期適當濕養,低溫期適當干養。--通風,蘭花怕悶,我理解的通風是有新鮮空氣流通,有時我們人不一定能感覺的到。--光照,要懂得我們給蘭花遮陰,不是因為要遮擋陽光,而是由于溫度的關系。(產蘭區-浙江寧波寧海情況,春末夏初山上的落葉林基本上枝葉都已恢復茂盛面貌,陽光透過樹葉成散射狀態,既滿足了蘭草的光照需要也創造了涼爽適宜的小環境,而這正是蘭草所需要的原生地狀態,而我們進行夏天遮陰無非是模擬環境,并非是蘭草不需要光照。值得注意的是,上山采過蘭草的蘭友應該知道,往往秋末冬初上山采蘭,越是林木枝葉茂盛(常綠林為主)的地方其生長的蘭草很少,有時基本上是無草可找,而山體東南向的落葉林地帶卻是另一番景象,蘭草很多,只是海拔不同品種有別而已。當然,林木茂盛處即使找到了蘭草一般也是不帶花苞的,而且葉片特別長。這是我本人上山采野生蘭草的一點小體會,不當之處請指教。這也印證了蘭趣老師對蘭草光照的觀點和認識--非原文內容)總原則:一切從簡,注重細節,粗放管理。--呵呵,大道于自然的境界(非原文內容)
B、引種提醒,不分任何蘭種,特別是蕙,春劍沒養過,不了解。只要不是現分的帶花老頭草,那就是賣家捂老草失敗,沒發芽,卻來花的,這樣的草已經是走到生命的盡頭了,如果蘭友買回家,也只是給它養老送終了,建議不引為好。
種養匯總篇到此為止,該有的基本都有了,該學的技巧都有所介紹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領悟與創新了,跟上面老師們說的那樣,關鍵要素是通風,通風不暢人難受,那蘭草豈不更難受?大道于自然,慢慢摸索,專心學習,多看多問,多學多練,總有那么一天,新手也能成為小老手,說不定以后還真成老師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