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年前的地球處于缺氧的環境,祖先在不斷的完善自己。很多人想知道遠古時期的地球模樣,地球經歷了長期的演化之后,最終才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20億年前的地球還沒有動物和植物,但也并非完全不毛之地。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早在元古宙之前的太古宙就在海洋中誕生了,距今已有38億年,當時是一些厭氧的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即沒有細胞核的生物。
科學家發現,在23.3億年前,地球經歷過一次大氧化事件,由于單細胞藻類繁盛,造成地球上的游離氧增加,因此大氣中的氧含量上升。
具體是這樣的,科學家研究了已經變成化石的固醇,這是一種需要氧元素參與進來的有機化合物,通過研究發現,大氧化事件至少在23.3億年前。
由于氧氣的出現,導致一批厭氧細菌死亡,而適應氧氣的細菌活了下來。
氧氣的出現,還導致地球上生物發生氧化反應,最典型的是鐵元素和氧元素的結合,形成了鐵氧化物,并存在于地質巖中。
氧元素是極其活躍的元素,能和很多元素發生化學反應,因此這個時期的地質層出現氧氣的痕跡,至今還能發現。
地球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變化,現在我們不知道遠古時期的地球是什么樣,雖然能夠從化石去了解遠古時期的地球環境,可是我們現在找到的很多化石已經失去了遠古時期的模樣。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對地球進行研究之后,將地球劃分為四個地質時代。地球的早期經歷了隕石的撞擊,之后的大氣含氧量仍然在不斷增加的過程中。
科學家也在研究遠古時期的生命,他們認為一開始出現的都是原核生物,生物也處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然后出現了更加復雜的生命。人類的祖先可以看作是細胞,后來我們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生物,都由它們進化形成的。有人認為,我們的祖先應該是結構比較復雜的生物,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祖先的出現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早。
古元古代的生命類型仍然沒有很大的發展,直到新元古代來臨以后,生物的繁殖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有性繁殖進一步促進了生物的多樣化,之后出現了生物的大爆發。現在我們對元古宙非常感興趣,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物種的多樣性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可是我們不能以此否認原核生物的存在,要知道它們是原始生命的基礎。
20億年前的地球,看似一片荒蕪,實則生機勃勃,生命賴以生存的海洋廣袤無垠,氧氣越來越豐富,太陽光線越來越溫暖,原始生命生生不息,更復雜的生物正在某處孕育,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想知道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樣子那我們就需要分析地球的進化史,地球的進化史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時期,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所以,綜上來看,20億年前地球還只是細菌占領時期,地球陸地也還只是堅硬的地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