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坐辦公室,普遍足部血液循環不良。良好的足部循環,可以使心臟不需要額外加壓,便能將血液輸送至足部末梢,從而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疾病的發生。
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現代科研已經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也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冼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但是泡腳有益的前提是正確地泡,包括水溫、時長等。此外泡腳也不是百無禁忌的,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況下也不宜泡腳。
泡腳最佳時長
雖然沐足對肩背腰腿關節疼痛、失眠、皮膚瘙癢和咳喘等當季常見病、多發病的保健效果不錯,但要注意根據個人體質和疾病控制好浴足的時間,一味用熱水長時間浸泡對身體健康并沒有好處。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熱水,持續泡一兩個小時,這是錯誤的。泡腳時間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天泡一次即可。
泡腳最佳水溫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度-43度為宜。如果有條件,可以先將腳放人38度左右的水中,然后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度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
但是,糖尿病患者和皮膚敏感者要注意,由于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溫度過高的水很容易導致燙傷。
晚上九點泡腳最養腎
專家建議晚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行利于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后,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調節。泡腳后,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早上泡腳精力充沛
之所以選擇早上泡腳,是因為夜間睡眠長時間保持同—姿勢,血液循環不暢,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腳掌上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洗腳時用雙手在溫水中按摩腳心、腳趾間隙,能使大腦感到輕松、舒暢,使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給一天的工作“加滿油”。
早上洗腳的方法很簡單,水溫控制在40度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浸泡5分鐘左右。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摩雙腳涌泉穴各1分鐘左右,再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半分鐘左右。為保持水溫,可分次加入適量熱水,重復3—5次。如果時間不充裕,僅進行1次即可,或者僅做按摩,不用熱水浸泡。
泡腳的禁忌
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供給。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專家表示,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糖尿病患者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后果。
腳氣患者當心感染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老人泡腳不要太久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嬰幼兒沒必要泡腳專家指出,不提倡嬰幼兒用熱水泡腳。理由是,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