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標志著長三角、乃至中國的開發開放新棋局正在徐徐展開。
靠江靠海靠上海——南通獨特的區位,決定著上海自貿區必將給南通帶來深遠的影響。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關注。市委書記丁大衛多次強調,要積極策應上海自貿區建設,搶抓我市創建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機遇,在擴大開放中放大優勢,在深化合作中融合發展。9月1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華率隊到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取經,要求早思考、早準備,主動作為、改革創新,積極為自貿區建設進行配套,為南通爭當蘇中新一輪發展“領頭雁”提供新的動力。
上海自貿區建設,給南通帶來了什么新機遇,南通的優勢在哪里,南通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應對——上周,南通日報約請本地三位學者、專家(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季建林、南通大學江蘇沿海沿江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長江、南通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楊鳳華),對此展開前瞻性的研判和解析。
1、南通具有承接上海自貿區輻射和聚集效應的獨特優勢
■靠江靠海靠上海
■產業基礎雄厚
■發展空間廣闊
2、上海地位的提升將推動南通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經貿體系
■推動南通外向型經濟向更高臺階邁進
■上海對南通的“溢出效應”將更加顯著
■有利于南通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
■有利于通州灣建設過程中的產業規模化集聚
■帶來制度創新的示范效應
3、關注對周邊城市可能產生的暫時“虹吸現象”
■可能影響區域產業轉移梯度和秩序
■一些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可能流入自貿區
4、南通要超前謀劃適宜的應對策略
■積極主動接軌上海自貿區
■主動推動南通企業局部進入上海自貿區
■借力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
■全面提升開放經濟水平
■加強信息接軌、推進跨江合作
| |
南通城市論壇 |
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內忙碌的集裝箱碼頭(2013年9月10日攝)。 記者 許叢軍
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標志著長三角、乃至中國的開發開放新棋局正在徐徐展開。“在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長三角承擔著更為艱巨的創新轉型任務。上海自貿區建設,不是以往的政策優惠,而是深刻的制度創新。”就在自貿區建設獲批前一個多月,上海市黨政代表團于7月16日、17日專程考察江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兩地交流會上,明確表示值此發展的關鍵時刻,“上海要與江蘇開展更緊密的合作,攜手發展共贏。”
那次江蘇之行,上海市黨政代表團將南通作為首站,引起廣泛關注——換言之,南通成為上海自貿區建設背景下,上海高層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與建設上海自貿區主題外出考察的首個地級市,足顯兩者之間關系密切。
靠江靠海靠上海——南通獨特的區位,決定著上海自貿區必將給南通帶來深遠的影響。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關注。市委書記丁大衛多次強調,要積極策應上海自貿區建設,搶抓我市創建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機遇,在擴大開放中放大優勢,在深化合作中融合發展。9月1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華率隊到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取經,要求早思考、早準備,主動作為、改革創新,積極為自貿區建設進行配套,為南通爭當蘇中新一輪發展“領頭雁”提供新的動力。
上海自貿區建設,給南通帶來了什么新機遇,南通的優勢在哪里,南通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應對——上周,本報約請本地三位學者、專家,對此展開前瞻性的研判和解析。
上海自貿區
■總面積 28.78平方公里
■主要任務 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于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試驗區范圍 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主要內容 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等制度環境等
據8月23日《解放日報》
![]() | |
| |
南通城市論壇 |
南通具有承接上海自貿區輻射和聚集效應的獨特優勢
■靠江靠海靠上海
■產業基礎雄厚
■發展空間廣闊
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上海對南通的影響深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對南通來說,學習上海、依托上海、接軌上海、服務上海,也成為推動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季建林認為,南通作為上海“一小時都市圈”重要成員,具有承接上海自貿區輻射和聚集效應的很多有利條件。
在季建林看來,南通最大的優勢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
南通擁有203公里海岸線、166公里長江干堤岸線,10余個港區密布沿江沿海,是江蘇地級城市中唯一同時擁有江海岸線和港口的城市。
這幾年,南通最具根本性、格局性的變化,就在于由“南不通”“海不通”走向“路路通”。
2008年6月,蘇通大橋正式通車。曾經處于“交通神經末梢”的南通,一躍成為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011年12月,跨越長江、連接滬蘇的崇啟大橋全面建成,南通由此名副其實地成為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今年,另一條過江大通道——滬通公鐵大橋即將動工,南通對外交通將再添新翼。
季建林表示,南通已實現與上海的“無縫對接”,因此,在承接上海自貿區輻射和聚集效應上,南通具有良好的區位和交通條件。
進入新世紀以來,南通地區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860億發展到2012年的4559億元,初步形成沿江產業轉型升級與沿海產業集聚發展互動并進的區域發展格局,船舶海工、精細化工、機械制造、臨港產業、現代物流、生態旅游等產業板塊特色鮮明。
搶抓蘇通大橋、崇啟大橋通車的機遇,南通乘勢推動與上海等地的跨江聯動合作開發,一批優質載體平臺應運而生。目前,與上海、蘇南共建的12個跨江合作園區,成為集聚資源要素的新平臺;全市國家級開發開放平臺累計達到5個,列全省第三。
季建林據此認為,南通具有承接對接上海自貿區的雄厚經濟實力和堅實產業基礎。
此外,南通還具有其他地區不能企及的發展空間。資料顯示,南通全市陸地面積為8000平方公里,但海域就達10000平方公里。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南通充分挖掘土地后備資源優勢,近3年實施灘涂圍墾面積近23萬畝,在省內率先完成省灘涂圍墾規劃綱要第一階段目標任務,有效保障園區港產城融合發展用地需求。“沿海大開發,已使南通濱江臨海的地理優勢得以綜合呈現。”季建林說。
![]() | |
| |
南通城市論壇 |
上海地位提升將推動南通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經貿體系
■推動南通外向型經濟向更高臺階邁進
■上海對南通的“溢出效應”將更加顯著
■有利于南通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
■有利于通州灣建設的產業規模化集聚
■帶來制度創新的示范效應
上海自貿區不是針對單一城市的“政策紅利”,而是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來看,上海自貿區的制度改革目前主要突出投資和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兌換、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離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的主要方向。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使得上海作為開放窗口和服務中心的龍頭效應進一步增強,而周邊城市的產品制造基地功能也將得到強化,類似于香港與珠三角城市圈的關系。”產業經濟學博士、南通大學江蘇沿海沿江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長江如此判斷。
南通作為上海近鄰城市,因此將迎來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突出表現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將推動南通市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經貿體系中。”
——推動南通外向型經濟向更高臺階邁進。南通外向型經濟經過前一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后,亟需新的動力推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當于將國際市場直接搬到了上海市,由此導致南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信息搜尋成本大幅度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距離大大縮短。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國際企業更加容易接近南通,使南通更容易獲得國際人才、國際資本、國際企業。
——上海對南通的“溢出效應”將更加顯著。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必將加劇上海區域范圍內的要素稀缺度,進一步推動上海的土地、勞動力、交通等有形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這對一些要素依賴型企業造成打擊,預計將會有新一波產業從上海向外圍城市梯度轉移過程。南通作為與上海距離最近的長三角北翼城市,承接產業轉移有著獨特的成本和資源優勢。
——有利于南通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上海自貿區內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投資自由化改革將加快整個長三角地區產業價值鏈的創新和產業升級步伐,使得上海自貿區成為創新的策源地,而作為上海近鄰城市的南通可以通過“跟隨效應”而獲得產業轉型升級的好處。
——在通州灣尚處于開發初期階段的情況下,上海自貿區建設將有利于通州灣建設過程中的產業規模化集聚,從而使得通州灣地區成為對接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產業后備基地。
而南通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楊鳳華博士更為看重的,是上海自貿區建設將為南通帶來制度創新的示范效應。
楊鳳華說,選擇有基礎、有條件的局部地區通過優惠政策促進其變革式發展,并在廣泛范圍內產生強烈的沖擊和示范效應,是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積極主動擴大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國家戰略中所要求的上海自貿區建設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不是指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自貿區的申請潮,而是指上海自貿區要通過金融、稅收、貿易、投資、監管等一系列制度變革以及政府職能的重大轉變,為全國性的改革破局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因此,上海自貿區建設中形成的全方位、多類型的制度創新成果,可供南通充分借鑒和吸收,以更好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南通綜合保稅區加快發展。
![]() | |
| |
南通城市論壇 |
關注對周邊城市可能產生的暫時“虹吸現象”
■可能影響區域產業轉移梯度和秩序
■一些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可能流入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建設在為南通帶來重要機遇的同時,也可能會對周邊地區、包括南通在內形成沖擊,甚至可能產生暫時的“虹吸現象”。
楊鳳華認為,國家設立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目的在于倒逼經濟改革,挖掘改革紅利,加強與國際接軌。上海自貿區將賦予企業國際化運營、貿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稅收優惠等更大幅度的優惠政策,局部的優惠政策可能會打亂區域正常的產業轉移梯度和秩序,促使南通近些年來極力打造的一些已成規模的高端制造業包括高端服務業流入自貿區,從而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吸引南通有海外業務的企業在自貿區設立財務中心、運營中心和營銷中心等功能性的企業總部,這將對南通產業結構的調整、總部經濟的發展以及綜合保稅區發展空間的拓展產生較大壓力。“當然,這也意味著可能地方GDP、進出口貿易額和稅收的同時損失。”
陳長江同樣提醒,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將使上海對南通的高端要素和柔性要素(包括高端企業、高端人才、創新要素等)吸引力大幅度增加,使得南通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面臨新情況。他預計,上海將對南通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各種外貿、信息、金融等產業)造成進一步的沖擊,導致高端人才、高端企業以及企業中的高端部門向上海流動。“上海自貿區內實施人民幣自由兌換、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區內加工制造的產品免繳增值稅、對境外投資收益采用分期繳納所得稅等等優惠政策,無疑會進一步吸引南通的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進出口服務業向上海規模化集聚。”
季建林對此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上海自貿區建設會帶來許多正面影響,但是也有可能帶來貿易轉移的負面影響,即由于優質生產要素向自貿區轉移致使鄰近區域內發展動力與活力下降。他呼吁,南通應充分利用吸收上海自貿區輻射和聚集效應的有利條件,將上海自貿區正面影響最大化、最優化,而對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認真研究,科學應對,及早防范。
![]() | |
| |
南通城市論壇 |
南通要超前謀劃適宜的應對策略
■積極主動接軌上海自貿區
■主動推動南通企業局部進入上海自貿區
■借力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
■全面提升開放經濟水平
■加強信息接軌、推進跨江合作
三位學者都認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憑借極其優惠的政策和制度,必然成為中國經濟“升級版”聚焦點。無論是從機遇的角度還是挑戰的角度,南通都面臨重大考驗,關鍵是尋找適宜的應對策略。
沿海開發與南通未來發展前途緊密相關,如何更加積極主動的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升開發水平,這是南通沿海開發面臨的基本問題。陳長江建言,南通濱海園區不妨從規劃、制度、管理、產業、企業、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積極主動接軌自貿區,尤其要注重借鑒上海自貿區的投資自由化改革以及相關的投資管理制度和理念,例如投資監管從事先審批到備案以及事后監管,形成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
其次,要積極研究相關政策,主動推動南通企業局部進入上海自貿區,利用自貿區的匯率和外匯優惠政策走向國際。“與其擔心蛋糕分割走不如積極主動做大蛋糕;與其擔心上海自貿區在稅收優惠和貿易便利化方面對南通高端企業和要素的轉移,不如積極主動推動南通企業在上海自貿區內設定分支機構,積極主動地利用上海的高端要素。”
第三,大力營造上海自貿區腹地功能,借力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南通應以先進制造業配套服務為方向,加快產業鏈向高附加值服務環節延伸,以網絡、科技、軟件和信息服務提升制造業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以產業金融、現代物流和商務服務增強制造業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
第四,全面提升南通開放經濟水平,實現開放型經濟再上一個新臺階。南通應利用上海自貿區政策的優勢,加快出口產業結構優化步伐;加快開發出口支柱產業集群,進一步加強品牌意識,努力實現出口產品和出口企業“中高端化”結構轉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推進出口發展基礎建設,打好產業布局基礎,加快推進出口功能性平臺建設,大力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
楊鳳華則從加強信息接軌、推進跨江合作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南通可與上海市政府建立起相應的聯系機制,及時溝通相關工作的進展情況。發改、商務、海關、港口、國檢、金融等部門,既要積極與上海對口部門建立對接機制,及時掌握部門工作相關進展情況,還要積極與國家相關部委條線建立對接機制,及時了解自貿區優惠政策,并做好相關研究。他甚至設想,南通不妨考慮設立駐上海自貿區辦事機構,以實現與上海自貿區建設的“無縫銜接”。
其次,深入推進南通與上海共建的跨江聯動開發園區加快建設。在蘇中三市中,南通的跨江聯動開發園區數量最多、覆蓋地域最廣、聯動開發模式最為多樣。在此基礎上,南通應以對接上海自貿區建設為契機,因勢利導,創造條件,通過搭建平臺、樹立典型、政策支持等舉措,強力推進與上海共建的跨江聯動開發園區加快建設,更好地滿足上海制造業轉移和現代服務業擴張的需求,更好地推動南通與上海的區域分工和聯動發展。
最后,著力推動南通綜合保稅區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全面加強合作。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全國所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經濟總量最大、經濟效益最好的保稅區,是全國首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上海國際航運、貿易中心的重要載體,也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通綜合保稅區應在已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的基礎上,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加緊建立和完善組織協調機制,盡快明確和細化合作實施方案,更好地推動南通綜合保稅區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外高橋保稅區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 | |
| |
南通城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