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所導致的常見外感疾病。四時皆可發生,以冬春季節為多見。
【病因病機】
感冒是由于六淫、時行疫毒侵襲人體而致病。當人體衛外功能不能適應外界變化時,則邪氣侵入。風邪為六淫之首、其性輕揚,多犯上焦,以致衛表不和肺失宣肅而發病。在不同季節,風邪往往與其它當令之時氣相合而傷人,如冬季多屬風寒,春季多屬風熱。夏季多挾暑濕。秋季多兼燥氣。梅雨季節多挾濕邪。一般以風寒、風熱兩者為多見。
【辨證分型】
風寒束表: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噴嚏,舌苔薄自,脈浮緊或浮緩。
風熱犯表:發熱,惡風,頭脹痛,鼻塞流黃涕,咽痛咽紅,咳嗽.舌邊尖紅,苔自或微黃,脈浮數。
法則:祛風散寒;清熱肅肺。
取穴:
風寒束表:列缺,風門,風池
列缺穴
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太陰肺經。手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一說“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或以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處是穴。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手腕無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風門:
經穴名。亦稱風門熱府。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熱府。屬足太陽膀胱經。督脈、足太陽之會。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二、三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第二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和頸橫動脈降支。主治傷風咳嗽,頭痛發熱,胸背徹痛,項強,癰疽發背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風池
最早見于《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颥后發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風熱犯表:大椎,曲池,合谷
大椎
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肘后備急方》作大槌。《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作大顀。別名百勞、上杼。屬督脈。三陽、督脈之會。在后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八頸神經后支及第一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頸橫動脈分支。
曲池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陽澤、鬼臣、鬼腿。屬手陽明大腸經。合(土)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并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通過。
合谷穴
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并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
隨癥加減: 高熱:大椎,攢竹放血
攢竹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眉頭、眉本、員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員柱。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和額動、靜脈。主治頭痛,目眩,目翳,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近視,眼瞼瞤動,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結膜炎,面神經麻痹等。沿皮刺0.5-1寸,或點刺出血。
咽痛紅腫,少商放血
少商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鬼信。屬手太陰肺經。井(木)穴。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形成的末梢神經網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咳嗽,咽喉腫痛,癲狂,鼻衄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鼻塞流涕:迎香、上星
迎香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另名沖陽。屬手陽明大腸經。手、足陽明之會。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支及面動、靜脈和眶下動脈。主治鼻塞,鼻衄,鼻淵,鼻息肉,口眼斜,面癢浮腫,及膽道蛔蟲癥等。
上星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神堂。屬督脈。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布有額神經分支,額動、靜脈分支及顳淺動、靜脈分支。
刺法;以毫針淺刺,瀉法。列缺向下斜刺,風門,風池向鼻尖斜刺0. 5寸。大椎向上斜刺,曲池直刺1寸,合谷直刺0.5寸。放血時以下棱針點大椎加拔火罐,借以吸出血.約2分鐘將罐啟下,迎香斜刺或平刺0. 5寸,上星平刺0.5寸。
方義:列缺為肺經絡穴,可宣肺止咳.;風門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疏風調氣;陽維主陽主表,故取足少陽、陽維會穴風池以疏解表邪,三穴共濟散風宣肺之功。大椎為諸陽之會.可振奮全身陽氣,解表退熱,清腦寧神;曲池、合谷為手陽明之合穴、原穴,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陽肺經相表里。二穴可清肺退熱。大椎、攢竹放血可奏發汗退熱之效;少商為肺經井穴,治咽喉疼痛效果最佳,上星屬督脈,有通利鼻竅的作用,配合局部穴位迎香以治鼻塞流涕。
按語:針灸治療感冒有較好效果。治療期間,患者要多飲水、勿勞累,重者應臥床休息.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
來源:中醫骨科筆記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沖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