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春季,謠言終于成為現實。實際上,謠言還低估了現實。希特勒放手讓軍隊進攻。在希特勒的鐵蹄下,一個又一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和西方歐洲國家被打得落花流水。丹麥和挪威被蹂躪,接下來是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到6月底,法國淪陷只剩下英國抵抗節節勝利的德國部隊。
德國國內,人們正在享受著這些勝利帶來的喜悅。與法國的停戰協定洗刷了1918年德國的恥辱,當他們最強大也是最頑固的大陸敵人退出戰爭之后,前方的道路似乎已經清晰可見:迅速除掉英國,結束戰爭。一時間,似乎政府的征服計劃一直是如此正確和合理的。納粹的旗幟開始在每個德國家庭里飄揚,雖然過去沒有人會這么做。美國人威廉·施勒觀察到德國人民情緒上的新變化:“不少德國人開始感到希特勒曾經施加于他們頭上的剝奪其實不是沒有理由的。我的客房服務生今天早晨說:“可能現在英國和法國還希望他們能少一點黃油,多一點大炮呢。”
在柏林,從法國歸來的一支德國步兵團在首都凱旋般地行進,讓人真的感到仿佛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成千上萬的市民們出門歡呼著歡迎他們凱旋歸來。一個美國電臺記者霍華德·K·史密斯見證了這一場景。史密斯后來寫道:“我目睹了真正的狂喜,德國人發自內心的歡樂讓他們喜極而泣。人們向行進的士兵們拋灑糖果和五彩紙屑,還有幾支部隊的樂隊在一邊行進一邊演奏著勝利的歌曲。這真是個榮耀的日子。每一個歡樂的心靈中都激蕩著這樣的信念:戰爭要結束了。”
物質財富上的重新豐裕讓這種慶祝氣氛更加錦上添花。德國士兵們使用人為貶值的馬克在被占領國家狂購歐洲奢侈品。任何人只要有親戚在軍隊,都可以得到大量這樣的好東西。史密斯寫道:“看見休假歸來的士兵真是件好事。除了工具箱之外,他還帶著籃子、卡紙板的箱子還有便宜的行李包,里面裝滿了前線帶來的各種戰利品。”“忽然之間,從沒用過絲襪的女傭們也開始穿起絲襪來了。街角的小酒館也開始展示它成排的阿馬尼亞克酒、馬爹利酒和古夫斯酒。街頭滿是穿著來自挪威的銀狐皮大衣的年輕女仆,個個興高采烈。”
在1940年那段讓人頭暈目眩的日子里,人們經常說:“享受戰爭吧,和平時期才糟糕呢。”但是后來,再用這句話可能只會帶著苦澀了。但是對當時而言,這句話是有理由的。大蕭條的時代已經完全結束了;在繁榮的戰爭工業下,每個人都能找到收人不菲的工作。中產階級的家庭可以繼續雇用傭人,很多傭人是從被占領的波蘭和其他地區脅迫來的雖然還
是每周有兩天不能吃肉,但是酒店仍然人滿為患,晚間俱樂部門口也是門庭若市。在大城市里,只有宣傳海報顯示著德國仍是一個戰爭中的國家。
接著,在這種和平的繁榮期間,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8月25日深夜,英國皇家空軍飛機開始飛往柏林并且轟炸了這座城市。接下來的幾個晚上,轟炸連續進行了幾次。雖然并未造成較大的傷亡和破壞,但是背后的意義卻是深遠的:歷史上第一次,炸彈落在了德國首都。這一事實給各個地方的德國民眾造成了極大的震蕩。
威廉·施勒寫道:“柏林人日瞪口呆,他們從沒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當戰爭爆發時,戈林還向他們承諾戰爭不會爆發,他們相信了他。這一次他們的幻滅感更加強烈了,你可以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來。”
英國皇家空軍的突襲激怒了納粹官僚。戈培爾通過媒體發動宣傳攻勢,譴責英國人殘忍地向手無寸鐵的婦女和兒童轟炸。柏林日報的大字標題也在責罵英國皇家空軍。“英國人懦夫般的攻擊!”一個標題這樣尖刻地寫道。“英國空軍海盜攻擊柏林!”另一個標題如是說。但是,戈培爾的努力并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德國本土的確不堪一擊。
幾個月過去了.德國之外時局的變化給德國本土的人們又一個警告:另一個戰爭。盡管德國空軍竭盡全力轟炸英國以促成其讓步,但是這個小島王國拒絕投降。盡管在數量上遠不及德軍,英國皇家空軍還是不遺余力地與德國轟炸機作戰,并且使得希特勒的侵略計劃無限期推延下去。曾經如此之近的和平忽然慢慢遠去了。
德國人民在1940年到1941年之間的那個冬季又一次經歷了煤炭和其他物資的危機,連衣服和鞋子都陷入短缺。這兩樣東西在最初認為戰爭會速戰速決的時期曾經堆積如山,但在1939年秋天。它們卻被列入配給名單里緊縮供給。沖突遠未結束,原本生產鞋和紡織品的工廠現在轉入滿足德國軍隊的需求。結果,德國人民開始穿著破鞋爛衫。
轉載《戰爭中的德國》[美]查里斯·懷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