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一些媒體同仁和一些互聯網公司的媒介、PR問課代表,如何才能寫出火爆的微信文章,如何提升微信文章的閱讀量?課代表的文章長期被科技媒體、游戲媒體和各個微信公眾號轉載,其中不難總結出一些經驗,就是為什么他們轉載了這些文章,為什么是這些文章容易被轉載?本來想長話短說,但發現短不了,于是寫文章說道說道。如果你是自媒體大牛,就不要往下看了。
幾乎可以說,閱讀數是衡量一篇微信文章是否具備廣泛傳播度的唯一標準,但并不是這篇文章是否有價值或者文筆是否好的唯一標準,畢竟這是一個快速消費的年代。
在所有火爆的的微信文章背后,都有一個擤著鼻涕抽著煙熬著夜寫作的原創作者,但以筆者自己的經歷來看,之前曾經創作過數篇閱讀數100000+的作品,但我自己都沒意識到這篇文章會火,結果它真的就火了。但事后總結分析,發現還是很有規律可循的。
微信火爆文章的幾種類型
——輕松搞笑類——
這類型的文章多以原來微博大號轉戰到微信平臺的營銷號為主,文章沒什么內容,就是博君一笑,并且文章相當之短,閱讀數極高,點贊數都過萬,下方接入了廣點通的廣告,這樣的文章就是純粹為了打廣告的,微信平臺雖然已經開始整治文章抄襲,但如果要嚴格執行,這樣的號都是有版權風險的。微信每嚴格一分,自己便受損一分。
——八卦星座類——
這類型的文章就是以各種視角去寫星座,受眾非常廣,因為人人都有一顆八卦之心,這類文章期初是以文字為主,后期逐漸以漫畫為主,比如熱門的同道大叔的星座漫畫系列,幾乎每出一期就刷一次屏。
——養生健康類——
這類文章最受40歲左右中年婦男和婦女們的歡迎,他們是傳播這類型文章的絕對主力。諸如《你不知道的大白菜的十種超級功效》等等,這類文章如此受歡迎,也是現代人對健康和養生的推崇所致。
——心靈雞湯類——
什么《馬云告訴年輕人的一些話》、《你為什么還沒有當上CEO》之類的心靈雞湯文,隔幾天就要充斥朋友圈。這類文章看起來爽,爽完以后就拉倒,因為對實際工作和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指導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讓人變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傻到底。
——唱反調類——
這類文章的作者是很聰明的,也很能把握大眾傳播心理,是一個很高明的新媒體作者。比如最近的大事件柴靜柴大官人的霧霾視頻,很多人熬夜來“唱反調”,然后連夜發,最后都獲得了不錯的收成,閱讀量滿滿。這類型的文章的作者嗅覺極其靈敏,并且執行力很強,說寫就寫,哪怕寫的驢唇不對馬嘴。事實上,唱反調類的文章顧名思義就是與熱門事件熱門文章或者傳統觀點發表不同見解,但唱反調類的文章,最核心的并不是“反調”,而是“唱”,豢養媒體需要統一口徑,但自媒體需要多種聲音,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唱反調類的文章是一個很客觀的存在。
——負能量類——
這類型的自媒體作者就是神經病,天天逼逼逼,看這個不爽看那個不順眼,但你還別說,效果還真不錯,精準的到達了負能量人群。
——愛情小調類——
這類型的公眾號多是抄襲轉載網文,極少數原創,天天發什么愛來愛去的,愛的死去活來的,諸如《防火防盜防閨蜜》《如何優雅的打分手炮》之類的小布爾喬亞調調。這類文章頗受社會女青年歡迎,尤其是深夜的時候。
——專業大牛類——
這類型的文章多半是互聯網領域或者其他行業的專業性文章,并且獲得了極高的行業認同度,被大范圍廣泛傳播,如徐小平一篇如何創業的文章,會獲得很多投資經理、創業者和互聯網從業者的傳播。
——生活相關類——
比如當地有哪些館子有特色還好吃,一些理財的常識或者技巧,本地服務介紹的一些文章等等。
以上是微信火爆文章的幾大類目,對于一個自媒體人或者一個公司的媒體負責人而言,微信文章的閱讀數說明了一切,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檢驗各項真理的平臺,包括你的創作思維和寫作水準。
閱讀數100000+的微信文章是如何煉成的?
自媒體、互聯網和游戲公司,傳統媒體要寫好文章,做好微信公眾號,靠的就是內容,也就是文章。問題不在于文筆,而在于運營,運營一個公眾號絕對不是寫寫文章那么簡單。
——標題要具備廣泛傳播性——
一個閱讀數100000+的文章,標題至少占到了80%的權重,一點都不夸張。尤其是公眾號折疊后,用戶在訂閱號推送里只能看到標題,如果標題起的不帶感,用戶點都不會點。
比如,2014年CJ期間,課代表的一篇《ChinaJoy約炮指南》,瞬間閱讀數爆棚,但無奈后來被企鵝給刪除了。仔細分析這個標題,ChinaJoy直指當前事件核心,約炮直指數以十萬計的參會人士對ShowGirl的各種幻想,因為他們中很多人就是沖著看妹子去的,而指南則直指用戶痛點——怎么約?所以,ChinaJoy+約炮+指南,完美的結合了當前事件、核心人物、核心需求。
至于標題是長一些好,還是短一些好,這就好比敏感詞,長短粗細各不一樣,但主要是看女性用戶用起來舒不舒服,只要舒服,無所謂長短。
但絕對要孔武有力,不能軟綿綿,要仔細斟酌標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
比如,課代表的不才之作《那些牛逼的深圳公司》,閱讀數過1000000,制作花了一周左右時間,其中想題目就花了3天,起初的題目叫做《深圳創新創業公司調查》,但總感覺像政府工作報告或者豢養媒體的水文,于是就改成了《那些牛逼的深圳公司》,結果一炮而紅。通俗、直接、易傳播。
——分析用戶的需求——
閱讀作為移動互聯網和最基礎性的需求,也是使用時長僅次于社交APP和游戲的需求。只要是需求,就有被研究的價值。分析用戶的需求,也就是要選題。
我們發現,那些成功的原創微信公眾賬號,其內容選題往往不跟風,獨樹一幟,甚至是引領潮流。
日常需求
因各個公眾賬號的屬性而異,但用戶都是有基本需求的,比如游戲行業,訂閱用戶需要知道最新鮮的資訊外,還需要知道一切干貨和職業技能提升,這是常態化的需求。常態化的需求要做到日常覆蓋的同時加以差異化,制定相應的選題時間表。
爆炸性需求
爆炸性需求指的是在突發大事件之后,訂閱用戶對于事件或人物的深層次了解的需求,這就需要作者要有滿足這種能力的需求。比如最近聯通和電信獲得了FDD牌照,但訂閱用戶里很多人對于FDD是什么一頭霧水,這個FDD到底是他媽什么鬼??!!所以很多科技媒體賬號就會馬上退出FDD解讀的相關文章。這就是在迎合用戶短期內迅速膨脹的時效性需求,并且,這也是漲粉的很好的途經。
連鎖反應需求
比如央行降息,這一大背景下,會對國民經濟、資本市場、創業行為、股市、乃至個人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會衍生出一系列的細致需求,這就是各個領域公眾號從自己的領域出發,完成用戶連鎖反應需求的機會。
獵奇和八卦需求
滿足用戶的耍猴心理,根據現有線報和資料,撰寫相應領域不為人知的調查報告、實地走訪、一線體驗的文章是很受用戶歡迎的。比如科技賬號果殼網,他們家的文章都是獵奇性質的,什么精子能活多久,什么屁的主要化學物質是什么之類的。
反主流需求
現在的微信用戶,尤其是85后和90后用戶,有極其強烈的反主流觀念的需求,并且這個需求越來越廣泛,可以參見柴靜柴大官人的霧霾視頻,持反對觀點的媒體不在少數,并且其受眾也不在少數。以課代表的分析,這些作者本身其實并沒有傾向于哪種觀點,他們中的一大部分完全是為了反主流而反主流。同一個事件和觀點,他們需要標新立異,與眾不同,那么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是否可以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呢?反主流需求里面具體又分:審丑需求、反權威需求、自我否定需求、排他需求等等。
注意,是反主流,不是非主流。
基本上大部分用戶的需求都如此,在什么時間節點什么情況下寫什么,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最難做到的,往往是滿足用戶的日常需求,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
——選題要符合時宜——
選題的重要性僅次于起標題,寫什么往往比怎么寫更重要。對于熱門話題和專業話題以及處女話題,要先入為主。
(實在是不好意思,總拿自己舉例子)
比如:課代表之前的選題是按照逆向的減法方式來選的。
關注百度指數變化
關注微信熱搜榜和熱詞
關注同類型微信賬號的選題變化
尋找尚未被關注的細分領域和具體內容
制定差異化的選題路線
你以為我關注百度指數和微信熱搜榜是為了寫熱點么?NO!我恰恰是為了要避開這些熱點,寫柴靜咱寫不過那些知名的媒體人和觀察家,寫FDD咱寫不過技術出身的自媒體人,寫央行降息咱也寫不過那些金融人士,所以,避開大鋒芒,開辟處女地。
同時,也要避開那些很成熟的自媒體的選題,比如知名科技媒體的選題,你寫的即使再好,在普通科技行業用戶心中,知名科技媒體的品牌效應已經形成,你很難突破人家數年心血建立的品牌壁壘。
——內容要簡單粗暴直接深入——
作為骨灰級閱讀者,課代表經??吹胶芏辔恼?,寫了幾千字了也沒切入主題,磨磨唧唧通篇啰嗦就是不說正事,這是微信文章的大忌。該有的前戲一定要有,但一旦前戲做足就要立馬進入主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具備廣泛傳播的基礎,所以,優秀的微信文章都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選題用最簡單直接的語言表達出來。
大部分自媒體人的寫作水平都停留在初高中命題作為的水平,但其實微信文章就是命題作文,一個好的習慣是,先花時間想好寫什么之后,就立馬著手起一個好題目,有了好題目接下來組織內容才能有的放矢。
內容策劃上一定要專業、細致、獨到。課代表的前作《那些牛逼的深圳公司》,內容結構相當簡單,
————公司名字————
————所屬行業————
————融資情況————
————詳細介紹————
————沒了————
這樣的內容和結構,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和行文文采要求。大部分內容都是來自公開信息,唯一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就是,你恰巧知道這些牛逼公司的存在,并且關注了他們。
合時宜的選題+精心策劃的內容
這樣簡單的元素搭配在一起,就會成為可怕的傳播力。
——讓訂閱用戶自發的幫你傳播——
課代表的標志性代表作《那些牛逼的深圳公司》一文,甫一推出,就被各大媒體轉載,轉載的閱讀量都突破了幾十萬,總結分析:
首先:這個選題足夠新鮮和創新——處女領域組合;
其次:內容簡單便于閱讀——簡單的行文和結構設置;
再次:用戶群很集中——大部分都是深圳的互聯網公司;
最后:天然的帶有傳播屬性——讓你的用戶主動幫你傳播
這篇文章不偏不倚的擊中要害,轉發傳播者都是文中提到的那些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們,這些公司的投資人、朋友們,熱衷于創業領域的觀察家們,互聯網各垂直領域的創業者們,都紛紛的自發加入了傳播洪流,因為這幾乎是等于是在給他們的細分領域、他們的公司、他們的創業項目做廣告。事后有3家公司的CEO向我反饋,被報道后,他們很快就拿到了投資,有8家公司反饋他們那一小段時間被很多媒體爭相報道。
課代表并沒有在微信群發紅包求轉發,也沒有刻意的去傳播,只要內容和架構設計的好,自然大把人幫你傳播。
——不要一本正經,要一本不正經——
很久很久之前課代表寫的文章都是一本正經,甚至有嚴格要求。但做了自媒體后,得以施展拳腳海闊天空,細數課代表的文章標題————
《手游入門裝逼指南》
《商務的自我修養》
《手游把妹指南》
《各種傻逼問題匯總》
《手游神吐槽系列》
等等,隨意而為,不受約束,海闊天空,效果遠遠好于正規文體。越娛樂越好,約不正經越好,甚至是越粗俗越好,要知道,中國人的審丑能力遠遠大于審美能力,微信自媒體本身就是獨立于傳統媒體形式存在的新媒體形式,千萬不要受到傳統媒體形式的約束。一切都不外乎人性。
——摘要和配圖是加分項——
如果是單篇文章,除了好的題目外,一個簡短有力概括性很強,同時又能勾起閱讀欲望的摘要就顯得很重要,摘要怎么寫?可截取一段文章內文字,概括性的總結你這篇文章是寫什么的,也可以用反問引起人們的思考和點開閱讀的欲望,還可以用一段模棱兩可甚至是不知所云的話一起用戶的好奇心。
配圖同樣如此,事實上,課代表寫文章很迅速,但配圖+起標題+寫摘要的時間遠遠超過寫文章本身,一個好的配圖會讓用戶不自覺的點擊進去,配圖要清晰無水印,并且具備很高的逼格,能和文章主旨發生關聯。
——排版要美觀大方——
有一些公眾號的頭部和底部以及排版很Low,但有一些就給人感覺簡潔大氣美觀,這對用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實際上公眾號文章本身就是一種產品,排版就是你的UI視覺傳達,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建議不要太花俏,字體顏色不要太鮮艷,文章字體顏色不要超過三種,最好是以淡色調為主。排版上要主次分明,結構層次清晰??梢越柚谌轿⑿排虐婀ぞ摺?/span>
基本上,一篇火爆的朋友圈文章就是這么打造出來的,但若要問我寫一篇火爆文章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說是天賦,沒錯,就是天賦。寫作屬于創作,媒體就是傳播,微信自媒體是一門藝術,看的不僅僅是努力,更看天賦,如果有天賦,很容易就成了,如果沒天賦,后天怎么努力也白扯。
但話又說回來,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不是誰都能一直笑,并且一直笑到最后。想要獲得媒體價值,就要長期不懈的堅持,即使某篇文章只有幾百的閱讀也不要灰心,畢竟幾百個人也相當于解放軍一個營了。而且前文已經提到,一篇文章真正的價值,跟閱讀數并沒有本質聯系。一篇游戲行業的干貨文章,雖然只有幾千的閱讀量,但是它對社會的幫助,肯定遠遠大于閱讀數100000+的搞笑段子,不是么?
——延伸,如何衡量一個自媒體的價值——
AaaS,Article as a service文章即服務。自媒體現在很垂直,各行各業都有,但如何衡量這些自媒體的價值?對于to C領域的自媒體暫且略過。這里重點說to B自媒體,文章本身沒有價值,傳播之后就有價值。目前的主流媒體并不能覆蓋更加細分垂直相對屌絲的領域,這就是自媒體得以生存的土壤。
經過這幾年浸淫自媒體,課代表總結認為,一個自媒體的價值應該是這樣一個公式:
自媒體價值=(總閱讀數*30%)+(總轉發數*30%)+(總收藏數*5%)+(后臺互動總數*5%)+(粉絲數*10%)+(媒體轉載數*10%)+(未暗示被提及概率*10%)
其中各項的權重可以根據各自領域進行細分調整,并且這個公式比較適合to B類型的自媒體。
我的觀點大致如此,不一定全部正確,但都是我一年來真槍實彈的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自媒體人和公司的媒體負責人們,歡迎討論和拍磚!